11月24日,台灣自造潛艦在高雄開工,計劃2025年交付海軍,想以此平衡兩岸軍力,嚇阻大陸軍隊攻台。對於這8艘潛艇的價值,台灣可謂期望蠻高,《富比士》雜誌12月2日分析說,單是靠這8艘潛艦,就能威脅解放軍,可徹底殲滅對方,足以威懾中國大陸攻台。而美國智庫「2049計劃研究所」也來捧臭腳,其執行主任石明凱說,別低估了它們的反制價值。從宣傳資料來看,這些潛艦類似「旗魚」級潛艇,顯示台船工程師進行了逆向工程設計。它們有雙層船殼,而這在非俄羅斯潛艦中相當罕見。此外,它們將靠鋰離子電池在水下推進,其武器則包括Mark 48 型魚雷,以及「魚叉」反艦導彈等,顯然台灣海軍打算在部署這些新潛艇時,讓它們肩負起反運輸的角色,鎖定那些載運攻台部隊渡過台灣海峽的中國大陸軍艦。
美台專家和媒體分析得倒是挺好,理想誰都可以有,但是,台灣自造潛艇的實力剛開工就顯現出來了。
台潛艇11月24日開工,結果25日、28日,台船就接連發生事故。
11月25日,當時台船內兩名外包工人正在船頭的船艙內進行電焊修補管道作業,洪姓工人在艙口、陳姓工人在艙內。由於裡頭有易燃物,過程中導致氣爆。造成艙口的洪姓工人被噴飛死亡,而陳姓工人被灼傷。
11月28日,台船又發生浮船失敗,一艘半成品的貨櫃輪在從船塢拖出碼頭的過程中竟傾斜進水,很可能會影響日後船體安全。
然而,台相關單位卻對此三緘其口,直到11月26日事故才被曝出。而對於11月28日史無前例的意外,台船則將原因歸咎於「滿潮導致潮差」。在台媒的追問下,台船才坦言確有人為疏失。
被台當局委以重任的台船公司,一周內接連發生兩起重大事故,島內輿論直呼「不靠譜」!「又一個財務黑洞。」台灣《聯合報》就指出,如果台船連基本的現場工作安全都無法維持,如何能造出性能卓越又安全無誤的潛艦?真是「現在說什麼大話,都嫌太早。」不少台網友也對台當局這一計劃怨聲載道。有網友諷刺,「小心吃緊弄破碗,到時候又是呆賬一大筆,吃虧的還是老百姓。」
台灣在小布希政府時期,就尋求美國售其柴電潛艦,但多種原因未能成,多年後,台灣始終沒有等到攻擊潛艦的賣家。而眼見著中國大陸軍力飛一般的躍升,對台灣的威懾力與日俱增,所以台灣決定打造自己的柴電潛艦隊。對台灣來說,潛艦是自衛的理想武器,其既能擊沉大陸的艦隊,又能突破海上封鎖。
理論上,台灣打造柴電潛艦隊的計劃應該不成問題。全球核潛艇工業欣欣向榮,而俄、日、法、德等國都是柴電攻擊潛艦設計領域的佼佼者,台灣只要出錢,想買個潛艇還是很容易的。但理論就是理論,現實是,隨著中國大陸經濟實力的壯大,大陸藉此施壓,其他國家有所忌憚,擔心會遭到經濟報復,而都不敢賣潛艇給台灣。其實,而這只是表象,真正的原因是,俄、日、法、德等國都是與中國建交了的國家,在建交時,他們就承認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不能和台灣有任何武器上的往來。
對於其他國家和地區要幫助台灣自建潛艇一事,2019年1月14日,中國外交部召開例行記者會,發言人華春瑩稱,我們敦促美和其他有關國家充分認清此事的敏感性和危害性,切實恪守一個中國原則,不允許有關企業以任何形式參與台「潛艇國造」項目,停止與台任何形式的軍事聯繫,慎重妥善處理涉台問題,以免嚴重損害同中國的雙邊關係和台海和平穩定。
但自造潛艇,好多技術台灣不具備,需要美國、日本及其他國家的技術支持才行。台灣所需要的技術支援包括魚雷系統,還有戰鬥整合等。華府智庫哈德遜研究所美國海權中心主任克羅普希說,台灣要提升潛艇部隊的水準,以因應大陸構成的挑戰與可能動武的威脅,還有許多必須要做的,如需要從美國購買如Mark 48型魚雷,其也是美國海軍潛艦的主力重型魚雷,可追蹤並攻擊潛深800米的潛艦。
目前,而台灣只有4艘潛艦,較新的「海龍」與「海虎」是1980年向荷蘭採購,並於1988年交艦的。較舊的是二戰時期為美國海軍打造,1970年代初移交台灣的「海獅」號和「海豹」號,由於這兩艘潛艦都已屆高齡,不適合在前線服役,如今台軍用來訓練反潛作戰部隊。
其實,台灣能夠下決心潛艇自造,這和美國在背後鼓動支持是分不開的,一是美國可以向台灣賣技術賣裝備,二是美國樂見台灣對抗大陸,提高與大陸討價還價的籌碼。而大陸軍力近年來飛速躍升,必不會讓台灣任意妄為,台灣一旦鋌而走險,大陸必誅之。(郭宇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