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力場
身為一名香港人,一定聽過香港四大都市傳說之一的:李氏力場
據說在香港有一股神秘的力場,這個力場可以產生改變颱風軌跡的重力,讓原本吹向香港的颱風遠離香港
而傳聞控制力場的則是,香港最大財團創始人,兼香港首富的—李嘉誠
因此,看起來如此不可思議的現象,在香港被稱為:「李氏力場」
香港,可以算得上是中國的一塊福地,在這裡既沒有日本頻發的火山爆發、也沒有超大地震這樣的自然危害,當然颱風除外
1874年,香港甲戌風災的爆發,讓超過2000人因此殞命
1906年,香港的丙午風災和1937年的丁丑風災也分別有超過一萬人殞命
因此,香港為了減少颱風對城市建築物的破壞,絕大部分都加入了抗風設計
所以從80年代開始,香港因為颱風離世已經少之又少
颱風少了,香港人對於颱風的態度便越發不在乎,甚至有些香港人會期待颱風的到來,因為颱風來了,就代表有額外的颱風假
但是並不是所有的颱風,都有這個資格可以讓香港放颱風假,只有到8號及以上颱風才有颱風假
因為巨大的颱風不僅會影響香港的股票市場,還會讓工作面臨停工、學生面臨停課
但是,從2006年開始,香港的颱風越來越少,就算有,也遠遠達不到8號標準
因此,香港突然傳出一種說法:香港外圍可能存在一股可以阻擋颱風的神秘力場,讓他們享受不到颱風假期
比如:2006年8月3號,颱風「派比安」突襲香港,大樹、貨櫃,甚至店面招牌都被吹倒,300班飛機航行被迫取消
但是香港的氣象部門天文台卻給出了三號信號,等於說學生和上班族不僅沒有颱風假,還要頂著大風雨回學校公司。
此番操作,惹怒了期待颱風假期的香港居民,事後天文台被千夫所指:你們這樣做是置人民生死於不顧,是何居心?
天文台立刻回懟:我們不發8號信號其實是有科學的實際數據支持,你們覺得颱風強只是因為被雨帶狂風所影響,這一切都是錯覺而已
另外知名大學學者在新聞上面說:香港每一次颱風,都讓香港損失4個億,誰來為這4個億負責?
經過網友的細扒之下發現,其實天文台是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屬下的其中一個部門,這一連串的操作和耐人尋味的關係,讓人開始懷疑天文台的決策騙袒商界,故意不發8號信號,是為了保護大財團的利益。
這一說法得到多數網民的認可,頓時引起了激烈的討論
網民甚至給出各種數據證明李氏力場的存在。
2006年10月,超強颱風「西馬侖」直逼香港,天文台發出了一號戒備信號,嚴陣以待
可是西馬侖在離香港430公里的時候,卻好像撞到牆一樣180度被彈開,被網民認為是李氏力場的代表之作。
2007年的超級颱風「羅莎」,就連李氏力場的第一道防線,也就是香港800公里外的邊緣都進入不了
2010年10月21,西北太平洋第三強颱風「鯰魚」,威力在10月18號達到了頂峰,在登陸菲律賓的時候造成了大量人民傷亡,不過香港民眾卻對這10年難得一見的超級颱風寄予厚望,希望鯰魚可以打破李氏力場,讓他們可以放上一天颱風假期。
但是當鯰魚來到離香港400公里位置的時候,卻疑是跟李氏力場僵持不下,最後畫出了一個近乎完美的1/6元繞過香港飄向北方。
有網民甚至統計過幾年間的颱風路徑,發現只有很少颱風能接近到香港,甚至留下了一片空白的地方,被認為是里是力場的最有效範圍。
所以香港民眾在整整5年享受不到一整天的颱風假期之後,香港有李氏力場保護的這個說法越傳越開。
網上除了有大量關於李氏力場的梗圖,就連電視劇也加入了力場的元素,李氏力場甚至還得到了官方認證。
2016年8月颱風里坦逼近香港,香港政府在fb發布颱風最新動態的時候,竟然說李氏力場,這次會不會發揮作用呢?
就被網民認為是官方承認李氏力場的存在,網民紛紛指責官方
「有些東西全世界都能玩,就是你不可以」
那到底科學能不能解釋李氏力場,有人就統計過,香港人一周要工作45~50個小時,算上法定假日的話大概只有30%的時間在上班
這樣算的話,颱風出現在休息天的幾率自然是要比出現在工作天的高。
另外也有一種解釋是香港接近太平洋高壓帶,而7月的時候高壓帶會更接近香港,當低壓的颱風遇上高壓帶就會被改變路徑,形成了像是被某種力量彈開的現象。
所以導致香港人民熟知的:李氏力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