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高一必看!2021新高考選科數據分析,物理組選科優勢明顯

2022年07月12日03:33:22 熱門 1451

2021年是廣東新高考綜合改革實施落地的第一年,前面我們對新高考政策做出了解析可點我回看


新高考「3+1+2」選科模式,使得學生們選科的自主性增加,高考選科自然也成為了高中生頭疼的一個難題。


那麼,怎樣選科會比較有優勢?怎樣選擇適合自己的選科組合?那麼我們先來看看今年新高考各省的選科情況。



01 新高考7省市選科情況




以下為新高考改革第三批實行3+1+2方案的7個省市高考選科數據:


新高考改革第三批7省市2021屆單科選考數據統計

初三、高一必看!2021新高考選科數據分析,物理組選科優勢明顯 - 天天要聞

*說明:新高考改革第三批共有8個省市參與,由於遼寧省未統計到,表中未包含遼寧省。數據來自網路,僅供參考。


從整體數據來看,各省選科佔比相對比較均衡,最受歡迎的科目是生物,選科佔比基本在60%以上。


從各省選科的平均佔比來看,就「再選科目而言,生物、地理科目更受歡迎,化學、思想政治科目較受冷落。這也與廣東省的選科情況較吻合。


江蘇省的情況比較特殊,在高考選科上表現出明顯偏好傾向。選考地理和生物選考人數最多,均達到82%以上;但選考科人數最少的卻是化學,佔比僅14.83%,其次是政治,佔比18.84%


這是由於自江蘇新高考以來,很多考生或家長為了在賦分制度下平衡分差,在選擇化學時普遍比較謹慎,甚至在網路有流傳江蘇重點中學為了保證升學率而不開設化學學科。


很多人都認為選化學的基本上都是學習高手,在新高考實行賦分制政策下,和優秀學生競爭要吃虧的。由此形成了學霸們選「理化」,而大多數人選「生地」的局面。


我們再來具體看看選科組合與單科選考分析:




#1 選科組合分析




初三、高一必看!2021新高考選科數據分析,物理組選科優勢明顯 - 天天要聞


初三、高一必看!2021新高考選科數據分析,物理組選科優勢明顯 - 天天要聞

*說明:表中2019文科佔比數據是基於2019年各省發布的一分一段表文理人數計算而來,藝術類考生暫未計入。


圖表小結:

1、首選物理與首選歷史比例總體差距不大,偏文科人數較往年有所上漲。

一般來說,首選物理比首選歷史比例要略高,即偏理要比偏文的考生佔比要高,但是總體選考兩科的比例差距很接近


而首選歷史或物理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考生的偏文理程度,我們通過對比2019年其中六個省份的文科生佔比情況發現,大部分省份的偏文科比例都有所上漲。


廣東省在以上六個省份中,文理佔比一向比較平均,今年新高考實施後,文科佔比有所下降。


2、傳統理綜、文綜組合仍然熱門,「物生地」成為新晉熱門組合

從新高考7省市選科組合佔比來看,「物化生」和「史地」的純文(理)組合佔比仍然是主流。此外,「物生地」組合佔比在各省選科組合佔比達10%以上。




#2 單科選考分析




初三、高一必看!2021新高考選科數據分析,物理組選科優勢明顯 - 天天要聞


從單科選考佔比來看,生物的選考比例高居首位,緊接著就是物理和地理兩門科目選考人數最多,其次是歷史、化學。而政治科目選考人數最少,這可能與該學科背誦內容多、不容易拿高分的特性有關。


地理是文科中學習需要動用理科思維的學科,相比起需要不斷背誦記憶的其他文科類學科,地理更受首選物理的學生歡迎。另外,生物則是理科中學習難度相對低的學科。對首選物理的學生來說,首選物理再搭配這兩科再選學科組合是高性價比。


總結一下就是,首選物理要略高於首選歷史的比例;各省在高考選科上都表現出了較大的自主性;大多數學生都會在生物或地理中選擇一科,甚至兩科,以緩解其他科目壓力。



02 廣東省2021高考錄取情況




除了參考新高考各省的選科數據,高考錄取情況同樣對選科非常重要。


2021年,廣東省高考報考78.3萬人,其中報名夏季高考63.6萬人,參加考試60.8萬人


根據2021年高考一分一段表,歷史組累計人數269209人;物理組累計人數337988人。

#2021廣東省高考本科線#


本科線:

普通類(歷史):總分448分,線上人數95585人,佔比35.5%

普通類(物理):總分432分,線上人數222304人,佔比65.8%


特招線:

普通類(歷史):總分548分。線上人數19846人,佔比7.3%

普通類(物理):總分539分。線上人數82990人,佔比24.5%



根據考試院公布的結果,今年廣東省本科批次院校共錄取31.18萬人。其中,普通類(歷史)錄取8.01萬人,普通類(物理)錄取19.51萬人。


所以,不論是本科上線率、特招線上線率還是本科錄取率,物理組考生都佔到了很大的優勢。



03 高考選科與高校專業覆蓋率




根據陽光高考網《廣東省教育廳關於公布2021年擬在廣東省招生普通高校專業(類)選考科目要求的公告》數據統計,裡面包含了2021年在粵招生992所本科高校選考科目要求(名單中不含天津大學)。我們來看看具體情況:


在粵本科招生專業(類)中「首選科目選考要求 

初三、高一必看!2021新高考選科數據分析,物理組選科優勢明顯 - 天天要聞


本科招生專業25366

① 僅物理:11969個;

② 僅歷史:603個;

③ 物理、歷史均可:12794個。


選物理的考生,可報專業①+③共計24763個,佔比97.6%。


不選物理,選歷史可報專業②+③共計13397萬個,佔比52.8%。


雙一流高校對物理有要求的專業較多,普本對物理要求相對少一些。

如:原985高校,招生專業總數1403個,僅物理884個,佔985招生專業總數63%。


雙一流高校,專業數4480個,僅物理2593個,占雙一流專業總數57.9%。


根據以上數據可以發現,若選擇物理,絕大部分專業(類)均可以報考,而選擇歷史也可以報考近半專業(類);雙一流高校對物理有要求多於普通本科,物理組合佔比過大半


在粵本科招生專業(類)中「再選科目選考要求

初三、高一必看!2021新高考選科數據分析,物理組選科優勢明顯 - 天天要聞



在粵招生中,有11.8%的本科專業(類)對「再選科目」有要求。在「再選科目」的四個學科中,本科專業要求必選化學的最多,有2308個專業(類);其次是必選思想政治和必選生物科目;最後是必選地理,有85個專業(類)


「再選科目」中,要求必選最多的是化學,最少的是地理。


我們再來看看選科組合情況與本科院校專業(類)覆蓋率情況:


2021廣東省普通高校本科招生專業(類)覆蓋率及組合特點

初三、高一必看!2021新高考選科數據分析,物理組選科優勢明顯 - 天天要聞


1、專業覆蓋率最高的是「物理+化學+政治」,達96.58%;覆蓋率最低的是「歷史+生物+地理」,為49.86%,不過也接近50%。


2、「物理+化學」組合,可以覆蓋絕大多數專業,專業選擇範圍在95%以上。


3、選科專業覆蓋率只是高考選科參考的重要數據之一,結合自身特點,適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選擇。



04 新高考選科注意事項




進入高中後,一般高中會在高一下學期或者高二上學期要求學生確定高考選考科目。高考之戰始於選科,無論是高一新生還是高二學生,都應當提前規劃、儘早布局





高一學生:

高一下學期才陸續開始分科,對於新高一生來說,有較長的猶豫期和考慮期。在這個階段,一定要重視全科學習,均衡投入到每個科目當中,制定科學的學習規劃。


同時,多方面考慮自己的興趣、專業、職業,可以提前了解不同的院校及專業,對自己未來的發展有一個大概的方向和規劃。





高二學生:

儘管高考報名前都可以改選,但對於高二生來說,改選歷史或物理將會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而且高一這年的沉澱和學習對接下來的兩年影響較大,如果實在需要轉科,那便要儘快做出決定。


高二的學生要多關注自己的選科組合能夠報讀什麼專業,確立自己的報讀方向及目標。然後保持優勢學科,提高弱勢學科,盡量擴大自己的優勢,使「總分最大化」。


基於選科大數據,我們不難發現,首選科目選物理或歷史決定了考生未來選擇專業的大方向。首選物理的考生可選範圍大於首選歷史的考生。


另一方面,結合「3+1+2」模式的12種選科組合,在首選科目確定的情況下,「化學+生物」的組合符合更多高校專業所需學科知識。


但要注意的是,以上僅僅是作為一個選科的參考方向,並不是最優選擇建議。廣大學子要基於自己的興趣愛好去選擇,因為只有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選擇。


初三、高一必看!2021新高考選科數據分析,物理組選科優勢明顯 - 天天要聞

END

來源 | 廣東省教育考試院、網路,部分數據來自自主選拔在線,由超級好老師綜合編輯整理,如有侵權,請聯繫後台處理。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