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我國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也孕育了內涵深厚的城市文化,和西方不同,西方是城邦制國家作為起源,而古代中國是封建制度,西方以城邦為單位,中國以國家為單位。但是中國也有自己的城市,而且歷史悠久,內涵深刻,對現在的城市建設都具有重要的影響。比如說作為十三朝古都的洛陽城,從奴隸社會初商周時期到封建社會建立發展,經歷了兩種社會形態,因此洛陽城的建設極其具有包容性。而洛陽城也基本奠定了古代都城的內部建設格局,板塊劃分的原則等等,可以說是古代大部分都城的建設模板。洛陽城本身的建設,以及對後世朝代都城建設的影響,以及蘊含在城市建設中有關中國傳統文化的部分到底是如何體現的呢?
一、洛陽城的發展與繁榮
洛陽城近五千年的歷史中具有一千多年的建都史,承載了十三個朝代,居住過一百多位帝王,可以說是各個都城當中貢獻最大的都城之一,更是作為都城歷史最長的古都。每個朝代,為了適應本朝的政治和文化,都會改變都城的名字,因此洛陽城擁有的名字可能是歷代都城之中最多的都城之一了。東周朝時期,洛陽城被稱為洛邑,是東周上百年的都城。
但是,世人皆知周平王遷都,定都洛邑,卻不知其實西周時期洛陽城也是國家的都城。周武王滅商過後,在灃河東岸建立起了國都鎬京,但是在周成王時期,又在河南地區建立了一座全新的城池,稱洛邑,同為周朝國都,這是怎麼回事呢?
鎬京復原圖
鎬京是西周國都無可厚非,是周朝開國天子周武王姬發主持修建,是正統,被奉為宗周,也就是最主要的都城,而洛邑視為輔助,是陪都。但是,即使是陪都,卻仍然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和鎬京相輔相成,共同為西周的統治效力。
洛邑的需要功能之一供殷商居民居住。周武王滅商紂王后,商國依然保留了很強大的實力,為了保衛周朝的穩定與安全,所以需要管控住商國的實力。而洛邑就是作為拱衛主都鎬京的主要城市之一,當時主要是發揮著軍事職能,為周成王征討東夷,平定三監之亂這些戰爭中發揮著軍事重鎮的作用,對周朝格局的穩定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周成王畫像
而當時的洛邑,為了管理殷商遺民就已經開始了合理的城市規劃,整個洛邑城內,是不可能只住殷商遺民的,更多的還是周朝子民,這樣才能更好的實現對商國的管理。周朝時期洛陽城就已經有了明確且清晰的城市分劃和格局的布置,這個時期城市的規劃,對後世奉洛陽城為都城的國家產生了奠基的作用。
還有隋唐時期洛陽城的發展完善,從隋煬帝遷都洛陽城過後,洛陽城在南北朝戰火紛飛中被破壞之後又再次成為了國之中心。而且,隋煬帝這次對於洛陽城但是修建,可以說是消耗巨大,大興土木,和開鑿京杭大運河一樣,消耗了當時巨大的人力,財力和物力,致使百姓哀聲怨道,但是卻對後世產生了巨大的積極影響。
隋煬帝畫像
隋煬帝考慮到長安的地理位置,軍事戰略地位,自然條件,政治等等歷史因素之下,隨即建都洛陽,只花了十個月就新建了一座更加繁華的洛陽城。洛陽城的劃分,象徵著都城的建設走發展成熟的階段,後世大部分都城都仿照洛陽城建設。在唐朝主城長安的建設中,也按照著洛陽城的城市規劃設計對長安城進行了一定的調整,洛陽城則繼續作為唐朝的陪都繼續發展。
隋朝開始建設的洛陽城,分為三個大部分,一為宮城、二為皇城,三為外郭城。城中分為東西兩市,一百零三坊。又依靠自然的洛水將洛陽城分為了南北兩部分,皇城坐北朝南在洛陽城的北方,也是主要的行政區和皇族居住的地方,南方就是住宅區,街道基本上呈矩形劃分,為規整的塊狀,十字街道,出行便利,能夠到達基本上所有的地方。
隋唐洛陽城規劃圖
而隋朝的洛陽城基本上奠定了後來歷朝都城的基本格局,但是隋朝洛陽城的建設又是受到三國魏國都城洛陽城的城市規劃的影響,在曹魏時期洛陽城就已經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建立起了單一宮城制,奠定了後世建立都城的基本格局,隋朝也是在這個基礎上不斷發展的。因此,每一個朝代對於洛陽城的規劃,布局,建設都是洛陽城後來成為各都城內部建設和板塊劃分的模板。
二、對後世都城建設的影響
拿距離隋朝最近的唐朝來說,唐朝保留了洛陽城的都城地位,只不過是作為陪都,然後遷都回了長安城,對長安城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改建。細看長安城的建設,東西兩市,一百零八坊,也是三個大部分,矩形居住區,十字街道,和洛陽城簡直如出一轍,由此可以看出洛陽城的整體布局和規劃,對都城的建設是起到了多大的影響。還有在隋唐時期,受唐朝影響最大的一個國家之一——日本,也受到了洛陽城城市規劃和布局的影響。
唐朝長安城規劃圖
日本最崇拜的是唐朝,也是唐朝時期前來朝貢但是國家之一,因此在本國國都的建設上,大部分都向唐朝都城的建設學習。而唐朝有兩個都城,一個長安城,一個洛陽城,因此日本將國都京都分為右京長安和左京洛陽,後來右京由於管理不善,而且地理位置,人口都沒有優勢,逐漸落寞,左京就成為了唯一的都城,也成為了日本明治維新之後唯一的政治中心。
京都
京都不管是格局的布置,還是板塊的劃分,甚至建築物的風格,顏色,高低都嚴格仿造了洛陽城,可以說是另一座洛陽城。到了宋朝,北宋時期洛陽仍然作為北宋四大都城之一,但是宋以後東京城的建設,保留了洛陽城,長安城等的基本布局,但是由於市坊制度的時空限制被打破,里坊制度被改為了街巷制度。街區的劃分,居民區的劃分都不再那麼嚴格,但是整體的規劃還是很大程度的保留了洛陽城的風格,包括明清時期的規劃和建設,都能從中看出洛陽城的一些特徵。
三、中華文明的起源地
洛陽城建都史有一千多年,但是洛陽城的歷史可不止一千多年。洛陽城從夏商周時朝就成為了都城,成為了經濟,政治和文化中心。一直到宋朝,洛陽十三朝都城的歷史結束了,但是作為古代大城市的歷史還沒有結束,一直持續到現在。因此可以看出,洛陽城從中國出現統一的政權開始,就已經出現了,基本上伴隨了整個中國古代歷史的發展,所以說洛陽城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產生了非常深遠的影響力,說是中華文明的起源地之一一點也不為過。
漢朝洛陽城遺址
首先,中華文明的起源就在河南一帶,而河洛文化在中華文明之中就被稱為人文之祖,可以看出其重要性。除此之外,偉大的道家學派也是在洛陽城內被創建,佛教傳入的第一個大城市,還成為了發揚儒家文化的第一座都城。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奠定了儒家學派在漢以後一直作為社會主流思想的狀況,儒家思想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之中最具有影響力之一的部分,完美的在洛陽城的建設之中得到了體現。
董仲舒畫像
東漢時期一直到東漢末年三國分立,洛陽城的格局布置,整體的規劃和標誌性建築的修建等等,都最大程度的利用了儒家思想。比如說能夠在東漢時期的洛陽城內看到大量的明堂,辟雍等等,這些都被認為是東漢時期都城的標誌,體現了東漢政治與文化的相互交融,也是東漢對於儒家思想中的禮教思想和文化的認可和推崇。
總結:洛陽城,也許只是歷史長河之中一座普通的都城,只不過歷史相較於其他朝代的都城更加悠久。但是洛陽城更是一座承載了中華文明起源的城市,是一座展現古代城市規劃,格局布置等建設智慧的城市,是對後世歷朝歷代甚至朝貢國都產生了深刻影響的城市。這也是為什麼,時至今日洛陽城還是一座備受尊敬,備受保護的古城的原因。而洛陽城古城,經歷了多個朝代的不斷調整,城市布局,設計建設,展現出了獨特的魅力,是具有包容性,普適性的都城建設模板,非常具有研究價值,美學價值和欣賞價值。和其他的都城比起來,它多的歷史底蘊是它的歷史文化的沉澱,要想更好的發揚中國傳統文化和精神,可以從這些固體的建築之中感受到蘊含在一磚一瓦之中的歷史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