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香港7月7日電 記者手記:夜泊維多利亞灣
新華社記者黎雲
1942年的一個夜晚,一條小船從維多利亞灣悄然駛出。船上乘坐的,有國民黨左派領袖何香凝、著名詩人柳亞子。
除了何香凝和柳亞子外,日軍佔領香港後,中共地下黨組織和東江縱隊,還成功營救出茅盾、鄒韜奮、夏衍、胡風等一大批進步文化人士。他們中的大多數,都是從維多利亞灣乘坐各型小船,在夜色中輾轉至內地。
7月3日,中國海軍山東艦航母編隊抵達香港。這是山東艦官兵在飛行甲板上列隊排出「國安家好」字樣(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蒲海洋 攝)
如今,人民海軍山東艦錨泊於維多利亞灣西錨地,「萬噸大驅」延安艦守於數百米開外,湛江艦、運城艦靜卧昂船洲碼頭。
若能穿越至那屈辱的年代,若是彼時有我山東艦在此,怎會有1942年暗夜下的倉促撤離?
海軍山東艦編隊7月3日抵達香港以來,共有超過3萬人登艦參觀。
7月3日,中國海軍山東艦航母編隊抵達香港。這是山東艦行進在香港水域。新華社記者 陳鐸 攝
從山東艦錨地看過去,高樓大廈鱗次櫛比,中英文雙語燈光秀「活力香港」交替變換。舉起望遠鏡,還能看到香港迪士尼樂園的煙花表演,點亮半邊夜空。
但,站在擺滿艦載戰鬥機的飛行甲板之上遠眺海灣夜色時,吸引人的不是那倒映在水面的霓虹,而是這片曾經極不平靜的海。
1841年的一個夜晚,英國「硫磺」號艦長貝爾徹,也是在這個位置舉起瞭望遠鏡。第二天一早,英軍不費一槍一彈,在香港島上環附近登陸成功。從此,這片海灣被冠以英國維多利亞女王的名字。
時隔100年,還是在這裡,還是在夜裡。1941年,日軍戰列艦、驅逐艦兵分兩路開進維多利亞灣。在日軍海空聯合進攻下,英國殖民統治者匆匆抵抗了十幾天,就宣告投降。這片中國的海,又落入日本帝國主義手中。
7月5日,民眾參觀湛江艦。新華社發(黃茜恬攝)
登艦參觀的香港市民中,每天都能遇見情緒激動的老者。東江縱隊老兵羅兢輝登上了山東艦,回憶起當年在維多利亞灣堅持抗戰的歲月情不自已。當時的他乘坐木船遭遇風浪掉進了海中,九死一生。
恥辱終結的時間,也發生在夜裡。1997年7月1日,很多中國人都記憶猶新。這一天的0時40分——在米字旗剛剛降落40分鐘後,接載查爾斯王子和離任港督彭定康回國的英國皇家游輪「不列顛尼亞號」駛離維多利亞港灣。
全國政協港澳台僑委員會副主任屠海鳴,那天深夜就曾走上街頭,歡迎解放軍進駐香港。2017年遼寧艦訪問香港,屠海鳴曾受邀上艦參觀。這一次他再次受邀登上祖國之艦,他說他要把請柬珍藏起來,傳給孩子,讓孩子記住祖國的強大。
7月5日,民眾在海軍山東艦上留影。新華社記者 朱煒 攝
這些天,登艦參觀的孩子很多,他們人人會唱國歌,大多數都會講流利的普通話,有的還會唱《強軍戰歌》。在人民海軍的軍艦上,他們與年輕的海軍官兵熱烈互動,開心地歡笑,愛國主義的種子生根發芽。
7月5日,一場陣雨不期而至。海軍官兵撤掉警戒線,招呼正在甲板上參觀的市民躲到了殲-15艦載戰鬥機的機腹下、機翼下。一個小時後,社交媒體上就出現了這樣的文字:你在戰鬥機下躲過雨嗎?這就是來自國家的庇護。
7月5日,編隊官兵為來訪民眾舉行快閃活動。新華社記者 朱煒 攝
上艦參觀的還有很多香港紀律部隊人員。山東艦編隊進入香港水域,香港水警巡邏艇前來迎接,特區政府消防船行「水門禮」伴航。香港紀律部隊良好的個人素質也給海軍官兵留下深刻印象,甲板上經常看到身著各種制服的人相互敬禮,他們列隊齊呼「國安家好」。
7月7日,又是一個讓中華民族刻骨銘心的日子。山東艦升起旗語為「為人民服務」和「感謝大家關懷」的信號旗,起錨離港。夜泊4晚,香港回歸這一天出生的海軍上尉謝回歸沒有機會看到維多利亞灣的夜景,他的崗位在水線以下的機電部門,連陽光都很難見到。
不過謝回歸說自己是「深艙向日葵」,心底永遠陽光明媚。
錨泊在維多利亞港的山東艦夜景(無人機照片,7月4日攝)。新華社發(蒲海洋 攝)
錨泊在維多利亞港的山東艦夜景(無人機照片,7月4日攝)。新華社發(蒲海洋 攝)
錨泊在維多利亞港的山東艦夜景(無人機照片,7月4日攝)。新華社發(蒲海洋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