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女兒大婚,問女兒:是否邀請宋慶齡?李敏的回答出人意料

毛主席女兒大婚前,正商量賓客名單時,毛主席問女兒是否邀請宋慶齡,李敏卻決定不邀請她,這回答出乎意料。

但是毛主席卻贊同了李敏的看法,還有許多高層領導都沒有邀請,就只是邀請了雙方家人,僅僅是擺了三桌宴席。

按輩分來講宋慶齡也算得上是李敏的長輩,沒有邀請她也得到了毛主席的贊同,那這其中究竟是何原因呢?

一、父女早年分別,終得以相見

在毛主席的感情經歷中,賀子珍是他的第二任妻子,兩人是在井岡山相識並相愛。賀子珍在婚後擔任毛主席的生活秘書和機要秘書。

他們的第一個孩子是女兒毛金花,因戰況只能忍痛將孩子寄養給當地群眾。在1932年賀子珍又生下了毛岸紅,可是他2歲多的時候,賀子珍要和紅軍進行長征。沒想到儘管將孩子託付給毛澤覃和賀怡,也還是最終下落不明。在次年因為早產,生下來的男孩依舊沒能活下來。

之後的長征途中,賀子珍又先後懷孕兩次,前者沒有留下任何消息,是否存活下來還未可知。後者也就是第五個孩子李敏,在1936年出生的她看著小小的瘦瘦的,讓人憐愛,於是毛主席就給她取名「嬌嬌」,後來兩人感情出現裂痕,賀子珍則堅持前往蘇聯,而李敏就留在延安由毛主席照顧。

而且賀子珍還在蘇聯生下了一個男孩廖瓦,可是沒想到孩子最後因病去世了。這些事情毛主席知道後,最後決定將4歲的李敏送到賀子珍身邊,讓她的生活有了一絲生氣。可是李敏在蘇聯期間,也生過重病。

當時蘇聯都已經決定將李敏送到停屍房了,賀子珍始終堅信自己的孩子能活下來,在這樣頑強的信念下,李敏竟真的被她救了回來,可是後來因為複雜的情況,賀子珍被強制送到精神病院。

李敏則是被留在國際兒童院,過上了孤兒般的生活,因為她的年齡還小,所以父親的形象已經隨著時間逐漸模糊,但是她知道中國的領袖是毛澤東,也跟著哥哥了解了很多中國共產黨的知識。

在兒童院時,她也問過她的哥哥,他們的父親是誰?毛岸青就指著毛主席的畫像,告訴她那是他們的爸爸,但是李敏並不相信,還以為是哥哥在騙人,因為她從來沒見過毛主席來蘇聯看她。

不僅如此,在蘇聯期間賀子珍也沒有跟李敏透露過親身父親是誰,所以李敏懷疑哥哥說的話也是有依據的,不過她對父親的身份很執著,一番追問下才從母親賀子珍口中得知,毛主席就是她的父親,但是她仍然不敢相信這個事實。

直到1947年賀子珍帶著李敏終於回到國內,在哈爾濱生活的時候,李敏還在糾結毛主席是不是自己的父親,賀子珍就鼓勵她給毛主席寫信確認。後來收到信的毛主席很是開心,回信肯定了他就是李敏的父親,還積極邀請李敏來自己身邊。

於是在1949年,李敏終於回到了毛主席的身邊,可是李敏在蘇聯待了很長時間,連中國話都不是很熟悉,不過毛主席並不過分擔心,而是嚴格的對她提出學習任務,從小學階段開始學起。

就這樣,李敏一直在毛主席身邊長大,除了學習上有毛主席的督促,在生活上毛主席也常常教導她,從來不會因為是自己的女兒,就嬌縱她,該吃得苦還是要吃,該學的也會嚴格要求她。

二、孔李互生情愫,得父母支持

李敏在八一學校上高中的時候,她就經常參加學校的表演,特別愛跳舞的她自然也就容易得到關注,而孔令華又是學生會主席,也是學校的一個知名人物,兩人之間的交集也開始變多。

兩人從一開始的朋友逐漸發展到戀人關係,李敏和毛主席的關係並沒有隨著長大就有所疏遠,還在兩人戀愛後將這個消息告訴了毛主席。聽到女兒戀愛的消息,毛主席並沒有反對,反而支持他們自己做主。

不過毛主席還是很好奇自己的親家是誰,於是就問了問李敏,結果李敏說她還沒問過孔令華的父親是誰,這讓毛主席不得不提醒她去問一問,要了解一下情況的。這番話讓李敏記在了心中,後來專門去問了孔令華的家庭情況。

這才知道原來孔令華的父親叫孔從洲,在1946年率領部隊於河南鞏縣起義,加入了人民解放軍,之後一直為新中國培養各種炮兵人才,是我軍的重要將領。

孔令華是孔從洲的第二個兒子,這樣的身份毛主席心中放心不少,因為他在和孔從洲的相處中,了解他的為人,所以對他的兒子也是十分信任的。李敏也不光是跟毛主席講了自己戀愛的事情,還徵求了賀子珍的意見。

兩人的戀愛也是得到了母親的贊同,不過賀子珍希望李敏能夠晚一點結婚,因為她更加在意的是女兒未來的發展,她認為當下李敏應該更加專註的是學習,在高中多讀一點書,學習更多的新知識,對於今後是有好處的。

李敏覺得母親的話很有道理,所以將和孔令華的婚期往後推了一年,等到1959年再具體談論結婚的事情。而孔從洲這邊知道自己的兒子和李敏談戀愛,心中是有些思想顧慮的,還是毛主席安慰他不要干涉人家自由,讓人家自己做主。

在雙方父母贊同的情況下,李敏和孔令華的自由戀愛就一直持續到1959年。

三、兩人定下終生,主席操辦婚禮

在1959年兩人都已經畢業後,婚期就被正式提上日程了。原本兩人是打算定在七月份的,可是當時毛主席正在參加廬山會議,所以就將時間往後推了一個月,將時間定在了8月29號。

毛主席在安排完手中的工作之後,趕緊回到中南海安排女兒的婚事。在此之前他們已經做了一些準備,而且李敏知道父親是個低調節約的人,她自己也是受了這樣的影響,在操辦的時候決定低調的進行就可以了。

所以兩人在婚宴方面也沒有大採購,就是在宴請名單方面還需要和毛主席商量一番,除了雙方的家長以外,李敏打算邀請蔡暢,因為和她的關係比較好。除此之外,她經常去周總理家玩,就打算邀請鄧穎超。

毛主席聽到這,拿起香煙的時候突然想到這個煙嘴還是宋慶齡介紹給他用的,於是就問李敏,要不要把宋慶齡請來。不過李敏搖搖頭,她覺得自己是晚輩,請這麼多老人不合適,也不想麻煩她們跑來跑去的。

這樣的想法,和毛主席的理念是一致的,因為他經常教育孩子不要鋪張浪費,低調行事。所以李敏夫妻就不打算邀請那麼多賓客。但是邀請的都是女同志,還是不太妥當的,毛主席就打算邀請衛士一組的同志參加,還打算讓他們幫忙收拾一下新房。

在收拾新房方面,李敏也沒有大肆鋪張,就連床上的被子,也都是說買個新被套就可以了。除了這些親戚以外,李敏也邀請了一些同學和朋友參加婚禮。孔令華的父親來中南海參加婚禮的時候,將隨身帶的七十塊錢給李敏作為見面禮。

賓客名單確定後,兩人的婚服也是十分迅速的準備了,孔令華穿的皮鞋、襯衣和西褲還是李敏用自己的私房錢買的,沒想到就這都花光了她手裡的四十五塊錢。李敏就只好找出以前的一件無袖無領的淺藍色連衣裙作為婚服,只在胸前別上孔令華化三毛錢買的一枚胸針。

婚前布置到位了,就剩下宴請的酒席,可是李敏和孔令華都在上學,也沒有經濟收入,所以兩人的酒席就由毛主席操辦了,他告訴張國興置辦三桌酒席就行,還明確規定每桌八個菜,非常簡單樸素也是花了不少錢的。

這些都安排完之後,兩人的婚禮在午後正式舉行。毛主席和孔從洲的主持下,兩人正式結為夫妻。在酒席上,毛主席還誇獎了孔從洲教子有方,顯得十分平易近人,就像個普通父親一般,叮囑兩人要互相學習,共同進步。

還對孔令華說「不用憂來不用愁,二人心意兩相投」。在這次酒席上,毛主席開心的喝了很多酒,在之前他可是盡量能不喝就不喝的,但是女兒的結婚讓他很是開心,和其他賓客大肆暢飲一番。

四、夫妻互相扶持,心中始掛父親

在結婚後,兩人繼續和毛主席一起住在豐澤園,在1962年兩人的兒子也出生了,毛主席很開心,對這個孩子有著很高的期待,給他起名為繼寧,希望他以後可以繼承列寧的遺志,為共產主義奮鬥。

不過這幾年的生活,李敏和毛主席的妻子之間的隔閡越來越大,直到1963年李敏一家終於忍受不了她的尋釁滋事,一把將他們所有的家當收拾出來,和毛主席告別後就搬出了中南海,在一間平房裡過著艱苦的生活。

直到1964年兩人才算穩定下來,過上了真正的平民生活。可是李敏和父親卻更加難以相見,從中南海搬出來之後,他們出入的證件就被收回去了,李敏想見父親就要先通報才能進去,有時候等半天都沒辦法進去。

在毛主席晚年,那人就變得更加囂張霸道,根本不給李敏見父親的機會。在毛主席去世前,父女兩人也不過只見了三次面。毛主席還總在念叨著讓李敏多來看看她,可是李敏不想將其中緣由說出來讓父親為難,只能在和毛主席的見面中,珍惜著這一分一秒。

在毛主席去世後,李敏就和丈夫就靠著那點微薄的薪資專心培養兩個孩子,還要每個月寄點零用錢給賀子珍。在面對子女的教育中,李敏也踐行著父親的理念,衣食住行上都十分節儉,在為人處世上要求孩子要低調,要為人民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