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行游影記(21)—安徽省博物館(二十一)

王侯風流 曹操雄略——漢魏晉時期的安徽
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在蘄縣大澤鄉(今屬宿州市)揭竿而起,掀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的序幕。劉邦項羽楚漢戰爭的結束,標誌著泱泱大漢王朝四百年基業的建立。六安王劉慶墓「黃腸題湊」及王陵區的發現,揭開了西漢六安國的神秘面紗。阜陽汝陰侯墓出土的天文儀器代表了漢代天文學的最高水平。華美的青銅器、玉器、漆器展示了漢代嘆為觀止的工藝水平。東漢末年,譙沛故地孕育了一代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曹操。曹氏宗族墓地、東吳大將朱然墓等歷史遺迹,生動反映了三國時期的社會生活。南北朝時期,安徽經濟得到恢複發展,為隋唐宋時期的經濟文化繁榮打下了基礎。
劉安主持編撰的《淮南子》、曹氏父子創立的建安文學成為中國歷史上流芳百世的文化遺產。
楚漢戰爭項羽敗走烏江示意圖

陳勝吳廣起義進軍路線示意圖

陳勝吳廣起義油畫

漢晉風情
兩漢至南北朝時期,江淮大地的地主莊園經濟和自耕農經濟發展十分繁榮,家庭飼養業成為農業的重要補充,手工業、商業等輔助經濟形式的地位也得到了顯著提升。安徽地區出土的各類生活用具、陶塑家禽、建築明器等,再現了漢晉時期達官顯貴、平民百姓等不同階層濃厚的生活化場景,表現了古人「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的生死觀念,深入反映了大莊園主生前富足的生活以及顯赫的社會與政治地位,也側面說明了平民百姓生活的不易與艱辛。
石羊

絕代存書《淮南子》

六安王國
西漢初年,漢高祖劉邦翦除了在楚漢戰爭中分封的韓信英布等七個異姓諸侯王,分封劉氏家族子弟為諸侯王,淮南王劉安和六安王劉慶即是被分封的同姓諸侯王。
公元前121年,漢武帝取「六地平安,永不反叛」之意,置六安國,封恭王劉慶為第一任六安國王。此後六安為六安國五代諸侯王封地,至王莽時結束,歷時130多年。2006年,六安雙墩出土了規模巨大的「黃腸題湊」葬制的一號大墓,墓主為共(恭)王劉慶。
金縷玉衣複製品

東漢東王公西王母漢畫像石

陶磨、陶井、陶雞

東漢文字磚

玉握豬

玉石牌

曹操家族
曹操(155-220年),字孟德,沛國譙郡(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史稱魏武帝。政治軍事方面,曹操消滅了眾多割據勢力,統一了中國北方大部分區域,並實行一系列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的政策,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文學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動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為代表的建安文學,他的詩以慷慨悲壯見稱,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留下了光輝的篇章。
曹氏家族墓地出土的珍貴文物為我們展示了曹操家族的歷史和東漢社會的風貌。

各種陶器

各種漆器

青銅器

鐵燈座

獸形燈座

銅器皿

各種銅鏡

陶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