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堪稱一部古典武俠,各種各樣的高手如走馬觀花般輪番出場,他們的武功也各有各的風格特點。
若是討論林沖和關勝孰強孰弱,武松和魯智深誰更厲害,恐怕說上三天三夜也說不清楚。
但《水滸傳》有一位高手,卻是一位爭議很少的絕頂高手,他就是玉麒麟盧俊義。
玉麒麟盧俊義在《水滸傳》的設定就是「馬步軍中,槍棒無雙」。
無論是馬戰還是步戰,他都是施耐庵欽點的第一高手。
盧俊義的確也有戰績來支撐自己的盛名。
征遼時,他單挑耶律四子,斬一傷一,其餘兩個嚇跑了。
這耶律四子不簡單,有梁山八驃騎的中等實力。
有人說,武松能夠單挑打贏盧俊義嗎?不能,武松只能靠邊站!
二龍山三大頭領的排名,就能看出一些端倪。
魯智深老大,楊志老二,武松才是老三,雖然我也認為武松比楊志強點。
但魯智深是武松無論如何也過不去的,顯然作者施耐庵也是這麼認為的。
就一個空手拔大柳樹,武松所有以力成功的戰績在魯智深面前都拿不出手。
其次武松還有任何和強將對戰的戰績嗎,一個都沒有。
而魯智深多次與強將對戰,看過原著的都知道,魯智深表現的武力妥妥梁山五虎將級別,而且還是馬步雙修。
如果是徒手相搏,武松跟盧俊義倒有一拼,勝負難枓。
如果用兵器正面廝殺,武松絕對不是盧俊義對手!
《水滸傳》的戰鬥體系非常複雜,不僅有物理系,還有魔法系。
在物理系高手裡,盧俊義算是用近身兵器的第一高手。
但他也不敢迎戰沒羽箭張清,也鬥不過小李廣花榮。
梁山好漢征討東昌府時,張清飛石打英雄,連敗梁山十五位好漢。
盧俊義束手無策,眼巴巴瞧著張清耀武揚威一點辦法沒有。
張清的飛石,花榮的箭,任你盧俊義武功再好,五丈之外也不是人家的對手。
但是,如果盧俊義近身,張清跟花榮都不是他的對手。
除了張清、花榮這樣的遠程高手,盧俊義是不是就無敵於《水滸傳》了?
錯!法術高手打盧俊義,根本沒有多大難度。
別說公孫勝這樣的頂級法師,金劍先生李助這樣的准一流法師,就曾輕鬆擊敗過盧俊義。
《水滸傳》原著里,金劍先生李助是王慶麾下的一員頭領,他並沒有什麼詳細的背景介紹。
只是這樣介紹過自己:「小子回到荊南,遇異人,授以劍術,因此叫小子做金劍先生。」
李助說自己遇見了一位「異人」,並從「異人」那裡學到了「劍術」。
按照李助的言辭,這位「異人」應該不是普通的劍法高手,而是一位精通飛劍的法師。
李助擊敗盧俊義是他光彩的時刻,原著寫道:
「那李助有劍術,一把劍如掣電般舞將來,盧俊義抵擋不住。」
《水滸傳》李助的劍法是「一把劍如掣電般舞將來」,這讓我想起了用飛劍斬斷武松胳膊的包道乙。
李助用的應該也是飛劍。如果李助只是單純的劍術高,那他也高不過「槍棒無雙」的玉麒麟盧俊義。
熟悉《水滸傳》的讀者都知道,金劍先生李助輕鬆擊敗過盧俊義。
除了金劍先生李助之外,還有人輕鬆打贏過盧俊義嗎?
有,此人就是寇烕。大家看清楚這個字「烕」,並不是「威」。
寇烕的名字讀作「kou mie」,他是王慶麾下的一位頭領。
能夠輕鬆擊敗盧俊義的人,肯定不是物理系高手。
所以,寇烕也跟金劍先生李助一樣,是一位法術高手。
《水滸傳》原著里,寇烕是一位擅長火系法術的法師。
《水滸傳》原著是這樣描述此人的:
「口開如噴血,發豎如硃砂。槎牙如枯樹之形,猙獰似精靈之狀。斑斑血跡尚鮮紅,點點染痕猶帶赤。春秋二祭成常例,早晚三時吐火光。不是惡神為戕患,定應妖怪作深殃。」
各位讀者,看了《水滸傳》對寇烕的描述請不要感到驚訝。
這並不是《封神演義》或者《西遊記》,這就是一百二十回版本的《水滸傳》原著。
筆者當時看到這段描寫時也是一愣,這哪裡還是征戰沙場的武將對決,這哪裡還是金戈鐵馬的鼓角爭鳴,這分明是大師兄孫悟空在取經路上又遇到了一個會噴火的妖怪。
你說說,讓盧俊義打這個跟妖怪區別不大的寇烕,他怎麼打?
盧俊義剛上陣,還沒反應過來,就被寇烕一口火噴得落荒而逃了。
《水滸傳》原著寫道:「寇烕吶地念了兩句,望正南離位上砍了一劍,轉眼間,賊將口中噴出火來。須臾,憑空地上騰騰火熾,烈烈煙生。盧俊義走避不迭,宋軍大敗。「
寇烕一口火噴出來之後,盧俊義連打的想法都沒有,直接就跑了,而且還差點跑不了。
《水滸傳》用了「走避不迭」一詞來形容盧俊義當時的狼狽。
盧俊義跑了,寇烕在後面緊追不捨,《水滸傳》寫道:「寇烕一口火望卞祥噴來,卞祥滿身是火,燒損墜馬。盧俊義幸得浮橋接濟,馳竄去了。」
盧俊義要不是跑得快,他也得折在寇烕手裡。
金劍先生李助打敗盧俊義那一次,是公孫勝出手破了李助的法術,救下了盧俊義。
寇烕擊敗盧俊義這一次,是喬道清出手,用法術擊敗了寇烕。
《水滸傳》的設定有點不平衡,法師太強,武將沒有獲勝的希望。
《水滸傳》原著里,只有李助和寇烕打贏過盧俊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