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人倒酒時,最忌諱「祭祀手」,祭祀手是什麼?建議弄懂別出錯

給人倒酒時,最忌諱「祭祀手」,祭祀手是什麼?建議弄懂別出錯

飲酒者,乃學問之事,非飲食之事也」,這是出自明代進士黃周星《酒社芻言》,你看遠在600多百年前,酒文化的重要性已經嶄露頭角。

這種文化延綿至今,其中的忌諱也是頗多,若是不弄懂,是會鬧出笑話的,我的一位朋友在他兒子還小的時候,就送他專門去學了相關的禮儀課程。

有朋友不解地問他,為什麼給孩子花錢學這個,有這時間還不如多學學文化課程。他說自己是做生意的,酒局應酬十分頻繁,就發現現在很多的年輕人不懂禮儀。

也不知道是究竟是哪裡出了問題,於是思慮了一段時間後,讓自己的孩子從小熟知這些禮儀之道,他就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忘了這些傳承甚久的東西。

他說前段時間見一位合作客戶的時候,客戶帶了一位年輕的小夥子,小夥子很會來事,各方面安排的都非常周到,他下飛機後,從機場走出來的時候就發現小伙舉了個牌子,他一眼就看到了,省了雙方尋找的時間。

接他的車子也是提前洗過的,乾淨整潔氣味也清爽,也提前給他定了酒店,與合作客戶吃飯的地點也是他定的,比較照顧我這位朋友的口味,他當時就覺得這小夥子不錯,做事穩重細心

但是在吃飯喝酒的時候就發現小夥子不太懂禮儀規矩,在給他倒酒的時候竟然用了「祭祀手」,就是用左手給他倒酒,也是用左手敬的,當時朋友心裡多少有些不舒坦,覺得這不是在糟踐人嘛。

後來發現小夥子可能不是故意的,因為他確實是「左撇子」,但是即使這樣朋友心裡還是對小夥子有點微詞。

這倒酒時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左手拿杯,右手持酒瓶,左手杯子要略微傾斜一些,右手緩緩倒酒,注意要把杯子倒滿,但是不要溢出,倒酒的時候瓶口切不可對著客人,這很不禮貌。

在敬酒的時候應該是右手捏著酒杯,左手托著杯底才是正確的敬酒法,也不要一人敬多人,這是長輩才有的特權。

後來我朋友自己在說這件事的時候還在感慨,前面的時候覺得小夥子安排的非常好,很用心,但是因為倒酒和敬酒這兩件看起來比較小的一件事,就讓他覺得這小夥子禮儀不行,對他這個人的印象也是大打折扣

因此我們大家在酒場上,也要注意酒場禮儀,除了這件事,朋友還提到了關於選酒的一件事,朋友有次自己在宴請合作夥伴的時候,也差點出了差錯。

這個合作夥伴比較喜好醬酒,名牌醬酒什麼的根本不稀罕,他家裡堆了很多,那次我朋友宴請他的時候忘了這件事,請客的時候用的是五糧液,這酒一上來合作夥伴雖然是笑呵呵的,但是明顯覺得不太開心了。

我朋友的助理當時就說,他把準備的酒落在了車上,忘記帶上來了,這五糧液是上次寄存在酒店的酒,酒店順手就上來了,他沒有交代清楚,一番告罪後去車裡拿酒了。

朋友說他以為助理當時去買酒了,誰知道他很快就搬了一箱酒上來,這酒的名稱不怎麼出名,算是一款地方美酒,但是在本地非常火爆名稱是——木台厚道酒

助理給客戶介紹說,別看這款酒其貌不揚的樣子,酒質是真不錯,釀製的工藝與原料都與茅台廠的相差無幾,採用傳統的大麴坤沙工藝釀製,原料是貴州本地的「小紅櫻」

還是馮小寧主持釀製,這馮小寧曾在茅台廠待了30餘年,還是茅台老廠長李興發的得意弟子。

客戶一聽是馮小寧釀製的就說,這個釀酒人他也聽說過,被稱為「茅台八仙之一」,還是國家級的評酒師,與季克良是同門的師兄妹,這酒得嘗嘗。

助理接著說,這酒據說是儲存了5年以上的,香醇感和飽滿度據說都不錯,邊說邊倒酒。

客戶聞了聞又品了品之後說,確實不錯,香氣醇正,酒感也舒適,醬香、花果香、焦糊香協調的好,整體的層次感飽滿度都不錯,喝著有點茅味兒。

助理說您一看就是行家,當地人都稱這款酒是「小茅台」。

最後這頓酒客戶挺開心,我朋友也開心,畢竟這酒便宜啊,助理給他省了不少錢,小助理處理的非常恰當,進退有度,不止有禮還有情。

朋友說這酒場之道他也在一直學習,不止是酒場,還有各種禮儀,不能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