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擊隊喬裝打扮,一車西瓜倒在碉堡前,偽軍撿西瓜,被槍口頂住

作者:海風

1940年8月1日,河北滄縣的新縣鎮敲鑼打鼓,十分熱鬧。回民抗日大隊在這裡隆重舉行建隊儀式,附近幾個村鎮的近千名群眾都聚集在此。隊員們士氣高昂,高聲宣傳抗日民族統一政策。

他們大聲說:「參軍光榮,打擊日本侵略者,保家衛國。」在場的群眾齊聲叫好,有的群眾領著兒子上前說:「我的兒子加入你們,為抗日出力。」有人毛遂自薦:「我身體強壯,練過武,我想參軍。」

這一活動,不僅擴大了抗日救國運動的影響,振奮著人們的抗日鬥志,還壯大了抗日隊伍。回民抗日大隊被群眾稱為「咱們的回民隊」。它是如何成立發展的?在抗戰中發揮了什麼樣的作用?

1940年春,滄州地委把津南遊擊支隊和滄縣大隊中的回族戰士抽調出來,組建了一支20人的回民抗日救國武裝。這支回民抗日武裝都是滄州地區本地人,熟悉本地情況。後來有些戰士在回鄉探親時宣傳抗日救國,於是有20多人跟隨這些戰士加入部隊,人數增加至40人。

1940年7月,正式成立滄州軍分區回民抗日大隊,劉震寰任大隊長,張文林任指導員。後來,戰士們到回族村鎮中宣傳抗日的意義,教導群眾唱抗日歌曲,鼓舞群眾士氣,受到了群眾的熱烈歡迎,更多青年要求加入回民抗日大隊。

滄縣六區的西趙河村有20人報名參軍,鹽山縣新縣鎮一次來了十七八個人蔘軍。滄縣六區原土匪特務營營長劉洪臣,被回奸(回民姦細)華北皇協護民剿共軍司令劉佩忱殺害。劉洪臣的伯父劉金友拉起了一支幾十人的隊伍,發誓為侄子報仇,與回奸勢不兩立。

劉震寰幾次做劉金友的工作,希望他以大局為重,共同抗日。劉金友被打動了,帶領隊伍投向民抗日大隊。在一個月時間裡,回民抗日大隊發展到100多人。回民抗日大隊建隊儀式前後打了幾次勝仗,群眾拍手稱好。

有一次,回民抗日大隊襲擊滄州捷地偽軍哨所,全部俘獲了哨所偽軍一個班。他們攻打李天水幸庄駐地,全部殲滅守敵。聽到群眾說留舍一帶村莊有土匪出沒,部隊部署進行了一次剿匪行動,震懾了土匪。群眾都說:「抗日回民抗日大隊來了,我們就安定了。」

1940年10月,隊長劉震寰接到命令,把部隊帶到魯北惠民地區進行思想整頓。經過三個月的思想整頓,戰士們的思想更加統一。

1941年1月,回民抗日大隊回到河北的滄縣、鹽山縣一帶,在這一帶有一支幾十人的土匪隊伍,匪首叫張文和,是抗日大隊政治指導員張文林的胞兄。張文和曾經在回奸劉佩忱手下任偽團長,但在日本人手下做事,他感到很憋屈,於是離開劉佩忱,依舊當土匪。劉震寰對張文林說:「你與他是兄弟,看能否爭取他加入我們的抗日隊伍。」

張文林說:「我儘力爭取吧。」於是,張文林單獨留下,與張文和每天在一起,跟他講國際國內形勢,抗日政策、中國的出路等等。一個月後,張文和被說動了,同意加入回民抗日隊伍。於是,這股六七十人的土匪武裝改名為回民抗日武裝隊,張文和任隊長。

此時,回民抗日大隊槍支彈藥缺乏,接下來大隊在與日偽軍掃蕩的戰鬥中,繳獲了敵人的槍支彈藥和敵人搶群眾的十幾車糧食和物資。部隊將繳獲的糧食和物資全部還給了受害群眾。

群眾十分痛恨鹽山縣至天津公路上的舊城鎮的一個據點。這個據點有30個日軍,40多個偽軍,還有一些偽警察,他們時常出來搶奪群眾的物資。群眾對他們恨得咬牙切齒。劉震寰說:「已經有許多群眾說到據點就氣憤不已,我們要想辦法打掉它。」戰士們表示贊同。

隊長派偵察員去實地仔細查看了一番,偵察員回來報告:「30多個日軍駐的碉堡在村外,周圍有民房和隱蔽物,不好接近。40多個偽軍駐守在村內的東西碉堡,靠近市場,方便攻擊。日偽軍的碉堡,彼此不容易火力相互支援。」劉震寰說:「我們先打掉偽軍的碉堡,然後可以監視日軍碉堡。」張文林說:「不錯,一個一個來。」

8月1日,到舊集鎮趕集的人很多,這樣有利於掩護作戰。回民抗日大隊的戰士喬裝打扮,有的推著裝滿西瓜的車裝作賣瓜的,有的扮成農民興高采烈地去趕集,有的帶著一些農產品,他們跟隨趕集的人群向前走。

幾個戰士先後來到偽軍的碉堡門前,隊長使了個眼色,一個戰士故意將一車西瓜倒在西碉堡門前,兩個偽軍哨兵在上面看見了,說:「去撿西瓜吧。」

他們離開崗樓走下來,拿了麻袋裝西瓜,剛裝了幾個,後腰就被戰士的槍口頂住了,戰士們說:「舉起手來。」哨兵嚇得丟了西瓜,乖乖地舉手投降。這時其餘的戰士一起飛快地進入了碉堡,拿槍對準偽軍高喊:「繳槍不殺!」

這些偽軍還沒有反應過來,就放下了武器,全部當了俘虜。東碉堡的偽軍得知消息後,拿起武器與趕來的戰士們展開激戰,戰鬥大約持續了半個小時,東西碉堡的偽軍有七八人被擊斃,其餘的均被俘虜。抗日大隊有兩名戰士英勇犧牲,此次戰鬥中繳獲小炮一門,長短槍40支。

在回民抗日大隊攻打偽軍時,日軍躲在他們的碉堡內,沒敢出來。第二天,鹽山縣城的日軍得知消息,安排十幾輛汽車到舊城,接走了碉堡內的日本士兵。舊城再無日偽軍,獲得了解放。

20天後,回民大隊又一舉攻克了鹽山縣到滄州公路的於橋據點,俘虜偽軍30多名,繳獲了30多支槍。回民抗日大隊拔掉了敵人一個個據點,極大鼓舞了人民的抗日信心。

然而,那些歸順的游擊支隊也有思想覺悟低的。他們雖然加入了我抗日隊伍,但是還是保留了原來的土匪習氣。津南遊擊隊的一個大隊叛逃,叛逃的大隊有100多人,由大隊長王鳳義領導。

一年前,王鳳義帶領隊伍加入津南遊擊隊,但是並不服從津南遊擊隊的領導。他們在天津地區打著抗日的旗號,干著土匪的勾當。當吃穿用度不夠時,就到百姓家中搶糧食、衣服、要錢,看到值錢的物品就拿走。群眾不許,他們就說:「我們保護你們,拚命打鬼子,拿你們這點東西還計較。」

如果群眾堅決不讓,他們就會打群眾一頓。群眾們說:「這個做派,也算游擊隊伍?」這個支隊影響很惡劣,組織幾次找王鳳義談話,做思想工作,說明我們的隊伍是以人民利益為重,只有保護人民,才能得到人民的真心擁護。但王鳳義卻是當面一套,背後一套,任由手下士兵胡作非為,後來王鳳義覺得再待在游擊隊里也沒意思,撈不到好處,反而處處受限制,就密謀叛逃找偽軍。

一天夜晚,王鳳義帶領隊伍叛逃,被游擊隊發現後,報告上級組織。組織研究決定,這樣叛逃的隊伍,不僅會繼續危害群眾,反而會聯合偽軍對游擊隊大肆報復,於是命令回民抗日大隊和一支游擊隊聯合圍殲王鳳義的隊伍。

回民抗日大隊和游擊隊接受任務後立即行動,一行人騎馬追擊,兩三天消滅了部分人員。他們繼續向前追擊,四處打探消息,終於在第六天趕到白草種村,找到了匪首王鳳義和殘部,將他們全部消滅。

【深耕戰爭史,弘揚正能量,歡迎投稿,私信必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