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美國沒有對志願軍用原子彈?絕非心慈手軟,真實原因很憋屈

2021年01月22日05:03:05 歷史 1323

隨著一道耀眼的白光,一個巨大的圓形火球騰空而起,原子彈在距離地面600米處爆炸、體積在不斷地膨脹、發散出近6千多度的炙熱高溫....隨著蘑菇雲的逐漸散去,市中心12平方公里的一切建築悉數被毀,離中心市區稍遠的地方到處可見平民和兒童的屍骸、死亡和失蹤人數高達71379人,超10萬人受傷,這就是轟動世界的「廣島原子彈事件」而這也讓日本成為了世界上唯一品嘗過原子彈的國家。

為什麼美國沒有對志願軍用原子彈?絕非心慈手軟,真實原因很憋屈 - 天天要聞

圖/執行原子彈任務的B-29轟炸機及機組人員

為什麼美國沒有對志願軍用原子彈?絕非心慈手軟,真實原因很憋屈 - 天天要聞

圖/廣島原子彈爆炸後的場景

幾天後,日本再一次品嘗了原子彈、美國又在日本長崎投下第二顆原子彈,長崎全城27萬人,當日便死去6萬餘人,直接消失了五分之一的人口,6天後,日本天皇直接宣布無條件投降,自此荼毒遠東幾十年的日本帝國主義終於是煙消雲散,化為烏有、原子彈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由於原子彈的誕生促使世界格局產生的罕見的平衡狀態,而正是由於原子彈的存在,雖然國際上的軍武競爭和局部摩擦日益激烈但是卻罕見的保持了剋制狀態,都只是小打小鬧,反而在二次世界大戰後再也沒出現大的衝突,自然第三次世界大戰也就不復存在。

原子彈是平衡大國免於大戰的鎮國神器,但前提條件得是兩國擁有有對等的實力,比如蘇聯和么美國,兩者都有原子彈,自然就會保持尊重和剋制。但對於二戰沒有原子彈的日本,美國還是毫不猶豫以原子彈立威。

為什麼美國沒有對志願軍用原子彈?絕非心慈手軟,真實原因很憋屈 - 天天要聞

圖/日本遞交投降書

在1950年爆發的朝鮮戰爭,這種情況就是不成立的,中美兩國國力極不對等,按道理美國在戰局不順的情況下應該拿原子彈大做文章,但在近三年的戰爭中,美國始終沒有動用這個殺器,美國可不是心慈手軟之輩,你看對於二戰沒有原子彈的日本,美國還是毫不猶豫在日本本土投下了2顆原子彈殺了個二進二出,直接迫使日本天皇投降。

朝鮮戰爭歷時33個月,自從二戰結束美利堅合眾國榮登世界第一強國開始,美國就沒有吃過那麼大的啞巴虧,此一戰美國不僅大費周章利用蘇聯沒在安理會時拿下了聯合國的授權,並出兵干預朝鮮局勢,更是夥同了15個國家組成的聯合國軍,意圖短時間拿下遠東這個符合美國利益的橋頭堡。

可結局怎樣呢?自己是又出錢,又出兵,是賠了夫人又折兵。據我國戰後給出的統計,美國此戰共傷亡17萬人其中陣亡7萬人,加上韓國軍隊的話傷亡則高達40萬餘人,畢竟這些韓國部隊戰時也屬於美軍指揮屬於美軍編製,而3年的軍費開支更是高達2848億美元,是我國投入的10倍以上,但隨著最後停戰協議的簽訂,這數千億美元也打了水漂。

為什麼美國沒有對志願軍用原子彈?絕非心慈手軟,真實原因很憋屈 - 天天要聞

圖/美國披露的戰爭死亡人數

為什麼美國沒有對志願軍用原子彈?絕非心慈手軟,真實原因很憋屈 - 天天要聞

圖/朝鮮戰爭三年在美軍編製下的韓軍人數

一場本來懸殊的局部戰爭,隨著志願軍的干預,使得美國夢寐以求瓜分遠東這個美夢徹底破滅,也使得美國深陷戰爭泥潭數年,不僅沒達到目的,而且背負了沉重的軍費負擔還遭遇了二戰後最為慘重的人員傷亡。

優良的美軍軍械、同時還有現代化的裝甲集團軍、縱橫四海的無敵艦隊、讓人聞風喪膽牢牢佔據朝鮮戰爭制空權的美國空軍,儘管這樣就是得勢不得分,常規武器已經奈何不了我軍,反觀我軍是越打越強,那麼美國就沒想過動用利用核武來打開局面嗎?

要知道,中美兩國實力本來就不對等。美國如果一意孤行地動用原子彈這個殺器,說句示弱的話,如果美軍動用原子彈轟炸我東北或者位於朝鮮我軍把控的城市,我國根本就沒有對等的武器來對美國實施報復,這不禁讓筆者想起剛出征朝鮮,面對國內諸多阻力質疑能否打贏有原子彈的美國,毛主席說的話:

「他投他的原子彈,我投我的手榴彈。」

為什麼美國沒有對志願軍用原子彈?絕非心慈手軟,真實原因很憋屈 - 天天要聞

圖/毛主席發表講話

話語雖然豪邁,但是其中的心酸也只有當時的軍政高層能體會到。當時的中國百廢待興,東北這個大後方是重中之重,有著完整的工業體系,是新中國能否重新崛起的關鍵,一場突如其來的朝鮮戰爭,不僅延緩了解放台灣的最好時機,而且美國的咄咄逼人使東北從我國的大後方直接變成的戰場的大前方。

而現在,美軍既然常規武器打不開局面,那麼動用原子彈將是改變戰局最為便捷的一種方式,相對於地面推進的緩慢還要耗費源源不斷的開支和人員傷亡,用幾顆原子彈能打開局面,無疑是美國最為廉價和喜聞樂見的,如果你想說美國會不會趨於人道主義才沒在近3年的朝鮮戰爭發動原子彈,那就大錯特錯了!

遠的不說,筆者就說兩件事。其一,在朝鮮戰爭,美軍曾發動喪心病狂、臭名昭著的細菌戰,這是赤裸裸違反《日內瓦公約》的,但美國還是做了,雖然它從來從來沒有承認過,但隨著後來朝鮮戰爭的解密,美國當局的這一做法也得到了證實,隨即遭到了全世界的譴責和唾棄,其中我軍67軍軍長李湘就是在感染細菌後犧牲的,他犧牲時年僅38歲,是我軍27個志願軍軍長唯一沒有授勛的軍長,也是犧牲在朝鮮的最高將領。(詳情可見我上一篇圖文)

為什麼美國沒有對志願軍用原子彈?絕非心慈手軟,真實原因很憋屈 - 天天要聞

為什麼美國沒有對志願軍用原子彈?絕非心慈手軟,真實原因很憋屈 - 天天要聞

圖/我軍衛生隊為朝鮮民眾注射防疫疫苗

其二,美國本土的種族歧視,美國的種族歧視由來已久,近年來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趨勢,對待本國黑色人種國民尚且如此。讀者們好好想想,他們會在意一群黑頭髮、黃皮膚的族群有一丁點的惻隱之心嗎?

所以筆者相信,美國人絕對是有想過動用原子彈的,而且不止一次,而據戰爭之後所披露的信息顯示,原子彈自始至終始終貫穿著這場吸引著全世界目光的戰爭,至於為什麼美軍沒有實施,且看筆者一一道來。

美國第一次把原子彈提上日程是在,朝鮮戰爭後的第4天,杜魯門為邁克阿瑟準備了大約10顆原子彈。杜魯門此舉是應對蘇聯所用,但後來蘇聯只是坐山觀虎鬥,把鍋甩給了中國,讓中國代其和美國兵戎相見,後來這計劃自然流產了,蘇聯沒出兵,而且「聯合國軍」牌面佔據巨大優勢,自然是用不到原子彈。

為什麼美國沒有對志願軍用原子彈?絕非心慈手軟,真實原因很憋屈 - 天天要聞

圖/麥克阿瑟和杜魯門

但作為戰爭狂人的邁克阿瑟則對原子彈計劃非常的熱衷,而且不止一次地向五角大樓索要在朝鮮實施原子彈的權利,對於愛出風頭的邁克阿瑟來說,能在有生之年親自下令對目標進行原子彈打擊是非常有面子的事情,用現在的網路用語來說「這事我能吹一輩子」,但是杜魯門和軍方高層都是基於戰局不順的情況下考慮問題,他們絲毫不認為這種情況下,美國需要投放原子彈。

情況也基本跟杜魯門想得差不多,麥克阿瑟在仁川登陸打了金日成一個措手不及,不僅收復了大部分被占的領土,而且人民軍主力十不存三,連人民軍參謀長姜健都在空襲中喪生,但是後來美還自作聰明地把戰線推到了鴨綠江邊,威脅起我國東北,這就有了後來志願軍入朝一事,美國這也算是自食惡果了。

為什麼美國沒有對志願軍用原子彈?絕非心慈手軟,真實原因很憋屈 - 天天要聞

圖/著名的『三八線』

有了志願軍的強勢介入,美軍的勢頭戛然而止,志願軍五戰五捷,把美國人直接打回了「三八線」附近。應對不利的戰場局面,麥克阿瑟又把原子彈計劃提上了日程,不得不說麥克阿瑟是一個徹頭徹尾的瘋子,據戰後解密的美國陸軍檔案記載:

「1950年底,麥克阿瑟曾提交一份「遲滯目標」清單,他建議投擲20至30顆原子彈轟炸中國東北,在中朝之間沿鴨綠江設置一條放射性地帶,切斷中朝的聯繫。」


杜魯門對這個計劃也是非常的心動,因為此前的1950年11月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也建議應著手研究對朝鮮、中國東北實施核打擊,因此杜魯門在11月30日五角大樓的記者會上明確地指出:

「我們一直在積極考慮使用原子彈,可是我不希望看到使用原子彈,它是一種可怕的武器,會傷及無辜。」


而他這番話也不是無的放矢,因為此前他就下令美國空軍把分解的核彈頭運往遠東並部署在一艘航母上,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為什麼美國沒有對志願軍用原子彈?絕非心慈手軟,真實原因很憋屈 - 天天要聞

圖/美軍把辱華圖案噴繪在飛機上

而杜魯門這番話引起了世界各國的極大恐慌,其中出兵第二多的英國反應最為強烈,據麥克阿瑟自傳記載:

「英國此舉是怕影響蘇聯反擊,一旦中蘇參戰極有可能一舉解決朝鮮半島問題,連帶著解決香港問題,這樣將不符合英國的利益。」


英國首相丘吉爾和法國總理立即前往美國阻止原子彈計劃,而美國國內的民眾也紛紛抗議再次使用原子彈,搞笑的是杜魯門此舉並沒有震懾到中國,反而把自己的幾個盟國嚇得夠嗆的,美國軍事歷史學家約翰·托蘭寫道:

「杜魯門的原子威脅非但沒有引起毛澤東的擔憂,反被他當成了有用的工具。」

美國由於各方面的壓力而取消了這次原子彈的計劃,但最重要的是在1年前蘇聯也成功試爆了自己的核武器,對於朝鮮戰爭尚未出手的蘇聯,美國是十分的忌憚。

為什麼美國沒有對志願軍用原子彈?絕非心慈手軟,真實原因很憋屈 - 天天要聞

圖/美國談判代表

隨著戰役的推移,第五次戰役後,美國軍隊依然深陷泥潭,杜魯門和麥克阿瑟間隙也越來越深,美國當局建議交戰雙方開始談判,談判並非一蹴而就,開始就劃分軍事分界線問題分歧很大,為了在談判席取得更多的籌碼,美國人甚至叫囂「讓飛機大炮機關槍」去辯論吧,悍然發動了秋季、夏季勢。

而此時時間來到了1952年,朝鮮戰爭的第二年,麥克阿瑟被解職職務由李奇微擔任,而總統也不再是杜魯門而是軍人出身的艾森豪威爾擔任,面對二戰名將的艾森豪威爾頗有軍人的殺伐果斷,在此年的春季他就下令把裝有原子彈的導彈運到沖繩島企圖用核武力威脅中國。

面對艾森豪威爾赤裸裸的武力威脅,毛主席發表了重要講話:

「時間要打多久,我看我們不要做決定,過去由杜魯門,現在看艾森豪威爾或者以後的美國什麼總統,由他們去做決定,就是他們要打多久就打多久,我們奉陪到底。」


為什麼美國沒有對志願軍用原子彈?絕非心慈手軟,真實原因很憋屈 - 天天要聞

圖/上甘嶺戰役後促使美國回到談判桌

在此後的朝鮮戰爭局勢里,我國一面與美國談判,一面讓志願軍繼續擴大戰果並把戰局縮小的局部,後來美軍終於在上甘嶺一戰後低下了頭顱,被我國摁回了談判桌,但此時不要以為美國放棄了核打擊那就大錯特錯了,直到1953年三國為《朝鮮停戰協議》簽訂唇槍舌戰之際,美國還不忘使用原子彈來扭轉局勢。

當時雙方正在開城進行談判,開城屬於中立區,此時的開城已經成為志願軍向「聯合國軍」發動進攻的橋頭堡,裡面堆滿了物資,「聯合國軍」司令克拉克表示,一旦中國軍隊進攻迫在眉睫,他有權用原子彈攻擊開城。

在後來板門店談判,雙方因為戰俘問題進入僵局之時,美國國務院與軍方舉行聯席會議,再次討論使用原子彈事宜。陸軍參謀長柯林斯認為:

「在朝鮮使用核武器很難奏效。他說,最近的試驗表明,倘若防空洞很深,人們可以接近爆炸地點而不受傷害;中朝軍隊已經在150英里長的前沿戰線上深挖防空洞,這並不是使用戰術核武器的良好目標。

為什麼美國沒有對志願軍用原子彈?絕非心慈手軟,真實原因很憋屈 - 天天要聞

圖/蔣介石與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

而後來,我國在戰俘問題上作出了讓步,卻被艾森豪威爾視為他的「核威脅」起到了作用,雖然原子彈的計劃由於種種原因未能實施,但期間的跌宕起伏、驚心動魄時至今日仍不免讓人直冒冷汗。因為在談判的後期,他不止一次的在參謀長聯席會議商議原子彈的實施事宜而且讓幕僚杜勒斯在印度跟尼赫魯訪問時大放厥詞要對北朝鮮的4個機場實施核打擊,或者轟炸鴨綠江以北的中國東北基地。

而事實證明,美國此時已經無力回天了,他就算使用的原子彈也絲毫不會改變美國飲恨朝鮮的事實,毛主席早在延安的一番話更是耐人尋味,頗有哲學韻味。

為什麼美國沒有對志願軍用原子彈?絕非心慈手軟,真實原因很憋屈 - 天天要聞

其實早在延安時期,毛主席就曾說過原子彈只是美國用來嚇唬人的「紙老虎」,他從來就不相信一場大型戰爭勝負起主要決定因素的是武器,而是相信掌握這種武器的人是誰,是正義還是邪惡。毛主席始終相信是人民才是決定勝負的關鍵,如果沒有人民的力量,沒有一個正義的人心所向的話,原子彈也只不過是一個重要的新型武器而已。

其實毛主席這一番話已經上升到哲學的高度了,而在1950年9月,軍委高層醞釀出兵朝鮮之時,面對有些同志針對原子彈的擔心,毛主席在會議中說道:

「敵人是不可怕的,它的裝腔作勢和氣勢洶洶是嚇唬人的。但是,美帝國主義也可能在今天要亂來,它是什麼都可能幹出來的。假如它要那樣干,我們沒有什麼準備就不好了,我們準備好了,就好對付它。」

為什麼美國沒有對志願軍用原子彈?絕非心慈手軟,真實原因很憋屈 - 天天要聞

所以說,我軍自從出兵朝鮮就預料到會有一天會遭受到原子彈的襲擊,所以我們是有準備的,從入朝開始,部隊就統一了思想反覆跟戰士普及原子彈的威力,讓志願軍時刻警惕。而眾所周知,廣島、長崎的兩顆原子彈是在未知的情況下起爆的,起到的殺傷也是最大的;而我們處於戰時狀態,在廣挖壕溝、坑道和處於山區、丘陵的朝鮮半島,原子彈的威力會被大大的受到限制。

而在廣挖壕溝、建築堅固工事,還發動群眾挖防空洞,同時進行防空教育,並進行了防原子彈的演習。而在戰術上,我軍在入朝前就制定了近戰、夜戰的作戰模式,這樣也會讓敵人投鼠忌器,把敵人投放原子彈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為什麼美國沒有對志願軍用原子彈?絕非心慈手軟,真實原因很憋屈 - 天天要聞

圖/斯大林與毛主席

而且蘇聯份名為《關於美國新政府對外政策的一些問題》的報告中曾經提到兩點 :

  1. 第一:在朝鮮戰爭中以中國為對手,美國使用少數幾顆原子彈是確立不了優勢的,而且原子彈是戰略武器不是戰術武器,主要目的是摧毀敵人的中心城市和工業基地。而現在的朝鮮半島還有什麼值得美國炸嗎?答案沒有,整塊半島已是滿目瘡痍,而美國想達到目的就只有轟炸中國本土,否則毫無意義。
  2. 其二:美國的原子彈庫存沒有想像得多,而作為戰略武器,在朝戰使用會使美國的核震懾力大打折扣。而且,美國此時的重心還是在歐洲,主要的震懾對手是蘇聯和東歐國家,這些原子彈投放到朝鮮對蘇聯產生不了任何的損失,反而會打破美蘇之間的核平衡,美國的地位將遭到嚴重威脅。

而針對美國會用原子彈轟炸中國本土的構想,蘇聯則做出保證,一旦美國那樣做,蘇聯則會對日本還以顏色,而日本也是朝戰美國重要的物資輸出地,一旦遭襲影響是巨大的。有了這個保證,就促使美國只能在朝鮮半島使用原子彈,尷尬的是美國就算使用了也達不到扭轉局勢的效果,這樣的話,使用了但達不到效果,美國的臉面何存,這不禁讓美國掂量掂量。

美國擁有核優勢,卻無法依靠它讓對手俯首稱臣,想使用核武器又不敢用,這種兩難的感覺確實讓人非常難受。

為什麼美國沒有對志願軍用原子彈?絕非心慈手軟,真實原因很憋屈 - 天天要聞

圖/斯大林去世

而現在越來越多的證據也表明,1953年朝鮮戰爭能夠那麼順利地結束並且簽字是由於蘇聯領導人斯大林的突然去世,而毛主席在談判期間也是再次表明態度:

談還是要談,打還是要打,和還是要和,30年戰爭、百年戰爭是不會有的,因為長期打下去對美國很不利。」

當時的新蘇聯領導人希望結束與西方陣營的對峙,為發展經濟提供良好的環境。蘇聯這樣做,毛主席自然不好再堅持了,畢竟朝鮮戰爭的持續要依靠蘇聯的提供空軍的掩護和蘇制武器。

而美國其實也認識到原子彈已經震懾不了中國了,決定戰場局勢的還得靠陸軍,而中國陸軍的厲害,美國人已經深深地領教過了,對於中國人民無所畏懼的精神,美國人也是深有體會,這樣的國家軍隊,真的靠幾顆原子彈就能嚇倒嗎?美國要自己打個問號?

為什麼美國沒有對志願軍用原子彈?絕非心慈手軟,真實原因很憋屈 - 天天要聞

圖/彭總簽訂停戰協議及臨時補充協議

所以,1953年7月27日,美國不得不在停戰協定上簽字,結束了這場「苦澀的戰爭」,從朝戰的泥潭中脫身。

而我們也不得不為毛主席的高瞻遠矚所折服,正是由於毛主席當初的力排眾議、和眾老一輩革命領導人的運籌帷幄,硬生生地讓世界各國在朝鮮戰場看到了「中國力量」,前人栽樹後人乘涼,才有了今後幾十年的繁榮穩定,而中國經過了這次戰爭才算真正的站起來了,成為了名副其實的東方大國。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董路:人盯人把自己盯懵了!崔康熙不思進取,想如法炮製,被徐正源一招破了 - 天天要聞

董路:人盯人把自己盯懵了!崔康熙不思進取,想如法炮製,被徐正源一招破了

中超第4輪,山東泰山主場0-3不敵成都蓉城,是一場完敗。論牌面,兩隊都很強,但是,崔康熙的「人盯人」戰術非常被動,徐正源的戰術安排針對性很強,這場大勝絕非偶然。名嘴董路在直播時評論這場比賽認為,崔康熙的責任非常大,他不思進取,想如法炮製,被徐正源一招破了。董路表示,「魯能啊,如果你看了我的作品,我就跟你...
英雄不朽:在戰場上看得很清楚,是兩種精神在較量 - 天天要聞

英雄不朽:在戰場上看得很清楚,是兩種精神在較量

來源:鈞正平工作室一1942年5月25日,將軍率突圍隊伍抵達山西遼縣十字嶺附近。這支在3萬日軍合圍中艱難輾轉的隊伍,成功完成了掩護與斷後任務。面對日軍飛機的盤旋轟炸,將軍登上一處高坡,用疲憊而嘶啞的聲音指揮隊伍疏散。傍晚時分,大隊人馬已衝出包圍圈,將軍也準備走下十字嶺。突然,尖銳的嘯叫聲再次劃破天際,他一邊...
800里加急:山匪的悲劇與無奈 - 天天要聞

800里加急:山匪的悲劇與無奈

在遙遠的古代,山中有一股匪幫,他們身手不凡,行蹤詭秘,彷彿在這片大山之中是無所不能的王者。這個匪幫的首領,名叫大當家,帶領著他的兄弟們在這片土地上生存、劫掠,甚至在與官府的對抗中屢屢逃脫。
「環保自然葬」在台灣漸成風氣 - 天天要聞

「環保自然葬」在台灣漸成風氣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台北市「落羽之丘」樹葬園區一角。台北市民政局供圖越來越多島內民眾身後選擇海葬。新北市民政局供圖清明時節,台灣民眾紛紛歸鄉掃墓祭祖。與過往不同的是,很多家庭清明祭掃不再到墓園,而是到環境清幽的樹葬、花葬園區,或者是到白浪逐岸的海邊,心香一瓣,追思逝者。土葬、靡費、迷信曾經是台灣社會...
崔康熙已經失控,隊內矛盾凸顯,唯有一人能夠拯救崔康熙於水火 - 天天要聞

崔康熙已經失控,隊內矛盾凸顯,唯有一人能夠拯救崔康熙於水火

如今新賽季中超聯賽已經是進行了4輪比賽,而在4輪聯賽過後,有一支球隊的表現無疑是讓球迷失望的,那便是傳統豪門山東泰山了,4輪聯賽過後,泰山隊僅取得了2勝1平1負的戰績,暫時排在積分榜的第7位,對於以爭冠為目標的泰山隊來說,球隊現在這樣的表現是很難說得過去的。就在最近一輪比賽中,泰山隊主場以0-3慘敗給了成都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