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總理的酒量:喝趴許世友,喝出3億斤糧,喝的是讓人敬佩

2021年01月05日02:10:13 歷史 1510

引言

開國上將之中,要說誰最愛喝酒,毫無疑問「許世友」。

60多年的戎馬生涯,許世友對酒可以說異常「著迷」,幾乎到了「可以不吃飯,但不能不喝酒」的程度。

周總理的酒量:喝趴許世友,喝出3億斤糧,喝的是讓人敬佩 - 天天要聞

上將許世友


豪爽的性格讓他時常在與人打交道時往往喜歡舉杯對飲一口悶,這可害苦了許多酒量不行的人。興緻一來還喜歡和別人斗酒,為此鬧出的「笑話」不在少數,說沒影響那是假話。

不過在許世友酒這個問題上,周總理和許世友喝了一次,就把許世友這個毛病給根治了,用許世友的話來說:「喝酒,我只服周總理」


周總理的酒:說乾杯就乾杯,曾「喝趴」許世友

自古有「文臣武將」一說,對於周總理而言,我們更多的是把他和像彭德懷、林彪、粟裕等傑出的軍事幹將所區別開的。或許在我們眼中,周總理一直扮演著一個「文臣」的角色,印象中總是平易近人,和藹可親。

但是能領導和組織南昌起義的周總理,很多時候,更多時候是將暖的一面帶給世人,事實上周總理是一個十足的血性男兒。從一個小小的酒杯,從喝酒,周總理剛性、理智、傑出的政治能力就顯露無遺。

作為新中國成立後著名的外交家,少不了要喝酒應酬,他的酒品和海量,讓許多和他接觸過的國外領導人及官員都稱讚不已。

紅軍長征時期,周總理曾用1兩裝的杯子喝下過25杯的酒,1945年重慶談判期間,周總理為不勝酒力的毛主席,一輪接一輪的抵住「不懷善意」的敬酒,自己依然神采奕奕,談吐得體。當時的記者甚至說:「一個周恩來,就打敗整個國民黨」。

周總理的酒量:喝趴許世友,喝出3億斤糧,喝的是讓人敬佩 - 天天要聞

重慶和談


曾經美國總統尼克松訪問中國期間,與周總理一席酒下來,尼克松頗為高興,回到家時常和家人提起,自己曾心情愉悅地喝了許多茅台,周恩來是一個了不起的外交人物。

周總理喝酒,隨行的工作人員總是說:總理喝酒說乾杯就乾杯,但從不勸酒灌酒 。對方能喝就喝,不能喝自己也一飲而盡。不僅尊重對方,此舉也讓人稱道不已。

作為外交大臣,雖然與酒接觸必不可少,但是周總理時常告誡下屬,千萬不要因為喝酒誤事,要把工作放在第一位。對於外出工作,隨行人員勸酒、灌酒的行為時常嚴厲批評。

而許世友喝酒時常「出事」的問題,周總理是很早就知道,也時常勸誡就是不聽。戰爭年代,這或許還可以勉為其難容忍。但是和平年代,作為一個國家的高級將領,這種「大老粗」的行為已經不單單是個人問題,有時候甚至是國家形象問題,酒後「吹牛皮說大話」得治治。

一天,周總理回國得空,就邀請了許世友和很工作人員聚聚喝點小酒。聽聞周總理要請自己喝酒,許世友是很高興的赴約了。

酒桌上,許世友幾杯下肚,又開始要拼酒了。這個時候周總理就過來,說和許世友比比看誰的酒量大,許世友不以為然欣然接受。

這喝了一瓶白酒後,許世友就有點上頭了,礙於面子,又和周總理又喝掉一瓶。這個時候的許世友只感覺是天旋地轉。

「就知道你一直好這口,早就給你準備了,有多少喝多少,今晚得喝個高興。」

周總理笑著和許世友說到,隨即又一人開了一瓶,給許世友和自己滿上,端起酒杯又幹了。這個時候的許世友,已經知道自己不能再喝了,連連站起來擺手謝絕。這不站不要緊,一站就腳跟不穩,一屁股坐地上,引得大家是哄堂大笑。

周總理的酒量:喝趴許世友,喝出3億斤糧,喝的是讓人敬佩 - 天天要聞

許世友和周總理


這天天自詡「酒量大」的許世友,這下可是糗大了,後來他明白這是周總理故意要治他的壞毛病。從此以後,許世友雖然沒有戒酒,但是喝得很少,也再不鬥酒了。


周總理:三杯酒喝出3億斤糧

勤勞國事的周總理,最大的心愿還是根本解決民生問題,最起碼的溫飽問題。他時常帶著工作人員視察貧困地區,在看到許多地方人民飽受饑寒,白開水就點小米粒都吃不上時,周總理時常眼裡含著淚花,心痛不已。

不管走到哪裡,解決貧困地區的溫飽問題,他時刻都記在心裡,只要有一絲機會,他都會不留餘力的去爭取。

周總理的酒量:喝趴許世友,喝出3億斤糧,喝的是讓人敬佩 - 天天要聞


1961年9月17日,周總理來江西廬山參加中共中央工作會議,會議結束後的第二天,他同江西省委負責人楊尚奎、劉俊秀等共進便餐。

期間,楊尚奎、劉俊秀等人不斷地和周總理說起曾經他領導江西南昌起義等內容、和總理寒暄問候。

周總理謙虛的擺手笑笑,當劉俊秀起來要敬周總理一杯時,周總理站了起來,但是他並沒有拿起酒杯。

話題一轉周總理便說到:

「江西是個好地方,這些年對國家的貢獻很大,特別是這幾年的困難時期,在糧食方面對國家有很大支援,這應該要受到人民表揚。所以俊秀同志,你要敬我這杯酒可以,但我就有條件哦。」

素有耳聞總理酒量好的劉俊秀,以為周總理要和他多喝幾杯,忙問周總理「什麼條件?」

周總理沒有說話,而是自己拿起酒杯給倒滿,端了起來舉高看向劉俊秀。

「幹了這杯酒,江西要增加外調糧食一億斤,干兩杯那就兩億斤,我們干三杯你就給三億斤,你看好不好。」

周總理的酒量:喝趴許世友,喝出3億斤糧,喝的是讓人敬佩 - 天天要聞


周總理此話一出,向來豪爽的劉俊秀開始覺得手中的酒杯無比沉重。他面露難色說到:「總理啊,國家給我們的任務12億斤我絕對一粒不少,但是突然要再多3億斤,怕有些困難。」

聽聞劉俊秀這一說,周總理笑笑說到:

江西富饒,糧食產量比較高,每年調查還有儲備糧,嚴重缺糧的晉、魯、豫是沒法和你們比的,3億斤困難是困難,但克服一下沒什麼問題。

聽了周總理一說,在坐的也都是明白人,總理在這種場合開口,應該是糧食問題困擾心中了,開始借這個話題調侃起劉俊秀。

劉俊秀倒也通情達理,一陣逗趣過後,他端起酒杯:「總理的心情我們理解,就按您的意思辦,3億就3億!」

周總理的酒量:喝趴許世友,喝出3億斤糧,喝的是讓人敬佩 - 天天要聞

劉俊秀


就這樣,三杯酒,總理喝來了三億斤的救濟糧。喝了三杯總理又倒了一杯,對著大夥幹掉。他面色紅潤,但大家都知道,並不是酒的緣故,而是心裡為這3億斤糧食而高興。


總理的酒:喝出的是新中國的外交和人民幸福

新中國成立初期,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於這個新生的國家是「虎視眈眈、四處打壓」。

採取了一系列包括政治孤立、經濟封鎖和軍事威脅等政策,企圖將新中國扼殺在搖籃中。作為新中國的總理兼外交部長的周恩來,擺在其面前的是艱難的破局之戰。

1954年的日內瓦會議,是讓世界認識中國有個周恩來的轉折點。從下飛機那一刻的昂首闊步,就註定了他的不凡。

周總理的酒量:喝趴許世友,喝出3億斤糧,喝的是讓人敬佩 - 天天要聞

日內瓦會議:周總理


會議期間,他舌戰「十六國」,有理、有力,有節。硬生生的將美國為代表一方是說得啞口無言。

而會議期間及私下他的坦誠相待,讓各國外交官都十分欽佩。戲劇性的一幕就此上演,許多在美國陣營的國家代表,反而逐步認同了周總理的觀點,只不過礙於美國無法表露。

像加拿大代表,會議上雖然依然和中國代表唇槍舌戰,私下卻直接過來握著周總理說到:「抱歉,請原諒,我必須按照這個意思來做。」他用實際行動贏得了世界尊重。

周總理的酒量:喝趴許世友,喝出3億斤糧,喝的是讓人敬佩 - 天天要聞

日內瓦會議


當然外交話題還得回到酒上,在接待外賓也好,國外的賓宴上也罷。周總理喝酒,只要是敬酒,不管職務大小,他從不落下一人。

有時候人多起來,他哪怕是敬一小口,一圈下來都要喝個十多杯。相比於某些人那種有針對性的去給某幾個敬酒,周總理給人的印象是很深刻的,連禮賓人員都會記住他,對其評價很高。

世界認識了周恩來,也為周總理日後的外交成功埋下伏筆。儘管美國的施壓和重重干擾阻礙,但從1964年於法國建交後,西方大國的突破口已經被打開,美國也無法阻止。1972年,美國也被迫放下頭顱與中國建交,總統尼克松親自訪華,隨後中英,中日建交。

周總理的酒量:喝趴許世友,喝出3億斤糧,喝的是讓人敬佩 - 天天要聞


26年的總理生涯,新中國的外交局面不但沒有被封鎖,而且先後107個國家與中國建交。這與周總理傑出的外交能力,談吐能力,甚至酒文化,都是密不可分的。

有了外交,才會有各種經貿往來,才會有合作,取其之長補己之短,國家才會越來越富強,人民才會越來越好過。

正如前面說到的尼克松訪華,74歲高齡的周總理本就日夜操勞,身體情況不容樂觀。為了國家人民,他還是陪著尼克松喝酒,而且是讓尼克松喝得回了美國還常常提起的一頓酒。

周總理的酒量:喝趴許世友,喝出3億斤糧,喝的是讓人敬佩 - 天天要聞



1976年1月8日,這位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者,因病永遠離開的他牽掛的祖國和人民。

周總理的酒量:喝趴許世友,喝出3億斤糧,喝的是讓人敬佩 - 天天要聞


小小的酒杯,周總理喝的是「外交藝術」。喝的是「人民幸福生活」。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以法之名》孫飛還在死扛,李人駿包庇柳韻,王彧被滅口 - 天天要聞

《以法之名》孫飛還在死扛,李人駿包庇柳韻,王彧被滅口

雖然孫飛被捕,鄭雅萍也分析出了天龍集團和萬海案的關係,但專案組的調查卻沒什麼實質性進展。首先,想敲開孫飛的嘴就比洪亮想像的難得多。因為孫飛只收美金,贓款都轉移出去了不像姜紅軍他們都藏在家裡,所以他篤定洪亮他們暫時查不出證據,就有恃無恐。
美媒感嘆:讓台灣干這件事,代價巨大! - 天天要聞

美媒感嘆:讓台灣干這件事,代價巨大!

當地時間 7 月 7 日,美國《紐約時報》刊登了一篇關於台灣能否與大陸在經濟上脫鉤的文章。該文章認為,儘管台灣的民進黨當局想推進這件事,但這對台灣意味著巨大的代價。 《紐約時報》的這篇文章....
北京第一大廠翻盤路:2年前虧損近10億,現在年入150億 - 天天要聞

北京第一大廠翻盤路:2年前虧損近10億,現在年入150億

文/王丹&秋秋現在聊《無盡冬日》有多成功,並不是什麼新鮮事了。在Sensor Tower最新的5月全球手游收入榜單中,《無盡冬日》升至第二位,僅次於《王者榮耀》;點點互動(下稱點點)因此實現了約150億元的年收入,成為全球收入前十的遊戲廠商——放眼整個北京圈來看,2024年收入能達到這個水平的,估計也就點點一家。不止如此...
謊稱失蹤的兵、假意談判的日軍:七七那天,誰在演?誰在拼? - 天天要聞

謊稱失蹤的兵、假意談判的日軍:七七那天,誰在演?誰在拼?

1937年春天,日本作家野上彌生子在報紙上寫下對和平的祈求。她希望這一年沒有戰爭,哪怕洪水地震都行。但她的同胞們卻越來越渴望打仗。到了夏天,日軍開始在北平周邊頻繁鬧事,為全面戰爭做準備。七月七日晚上,北平西南的盧溝橋突然響起槍炮聲。日本軍隊
原創話劇《一張報紙的抗戰》將藝術呈現中國報人形象 - 天天要聞

原創話劇《一張報紙的抗戰》將藝術呈現中國報人形象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7月7日電 (記者 應妮)時值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中國對外文化集團和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7日在京聯合宣布,雙方聯袂打造的原創話劇《一張報紙的抗戰》將於今年底搬上舞台,並在北京和香港
荊漢運河一旦開通,對傳統的長江航運將會有多大的影響呢? - 天天要聞

荊漢運河一旦開通,對傳統的長江航運將會有多大的影響呢?

荊漢運河早在2015年就被湖北省的專家團隊提出來建設的水利工程,湖北省的專家團隊為何要提出建設荊漢運河工程呢?其主要目的是為了徹底解決長江中游地區的河道彎道太多的航運瓶頸問題,以提升我國第一大江河長江的運輸效率並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
「七七」事變88周年祭 - 天天要聞

「七七」事變88周年祭

#端午納福#1937年7月7日,那個被血與火浸透的夜晚,如一道永遠無法癒合的傷口,深深刻在中華民族的歷史長卷之上。88年後的今天,當我們再次回望,盧溝橋的每一塊石板、每一尊石獅,都在靜靜訴說著那段不能忘卻的記憶,「七七」事變,不僅是全面抗戰
記者手記:夜泊維多利亞灣 - 天天要聞

記者手記:夜泊維多利亞灣

新華社香港7月7日電 記者手記:夜泊維多利亞灣新華社記者黎雲1942年的一個夜晚,一條小船從維多利亞灣悄然駛出。船上乘坐的,有國民黨左派領袖何香凝、著名詩人柳亞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