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艦隊配置豪華,戰力亞洲第一,為何在黃海海戰不敵日本海軍

2020年04月16日13:30:05 歷史 1966

清末的中國,飽受西方列強欺凌。痛定思變的清廷為求自救,開展了轟轟烈烈的洋務運動。

其中最主要的一項舉措就是打造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水師。

由於財政孱弱,三支水師的實力並不相仿,其中以北洋水師的資金投入最多,實力也最強勁。

根據當時《美國海軍年鑒》的排名來看,北洋水師的綜合實力一度曾經躋身亞洲第一、世界第九的位置。

可是沒過多久,北洋水師的實力就被日本海軍迎頭趕上甚至反超了,其中緣由究竟為何呢?

北洋艦隊配置豪華,戰力亞洲第一,為何在黃海海戰不敵日本海軍 - 天天要聞

同為東亞之國,近代中國和日本的命運有些許相同的地方,二者都被西方列強用武力手段叩開了國門。不過面對如此驚天變局,日本人思想轉變的速度就要大大快於清朝那些傳統的士大夫了。

自明治天皇登基開始,日本就確立了「武國」的戰略方針,欲要「開拓萬里波濤,布國威於四方」。為了迅速躋身世界強國之列,日本踏上了一條對外侵略擴張的激進發展道路。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首要任務就是建設海軍。日本雖為蕞爾小國,卻能集中全國之力投入到海軍建設中。

反觀清廷一邊,雖然不情不願地開始了洋務運動,並且打出「自強」的旗號建設近代海軍,但其本質不過是為了謀求自保而已。雖然一次性砸錢建成了煊赫一時的北洋水師,但自那之後便沉浸在亞洲第一的美夢之中無法自拔。

北洋艦隊配置豪華,戰力亞洲第一,為何在黃海海戰不敵日本海軍 - 天天要聞

在1886年,清廷派出以「定遠」級鐵甲艦為首的六艘戰艦訪問日本,耀武揚威的意圖不能再明顯,給日本人造成了極大的震撼。

但清朝的鐵甲巨艦並未嚇到日本,反而成了刺激日本人瘋狂造船的動力。上至明治天皇,下至平民百姓,都投入到了轟轟烈烈集資造戰艦的運動之中。

北洋艦隊配置豪華,戰力亞洲第一,為何在黃海海戰不敵日本海軍 - 天天要聞

天皇每年從自己的私產中掏出三十萬日元,政府人員也獻出了工資的十分之一,普通的國民捐款不超過一日元的數以萬計。當時的日本國內的各大報紙連續大篇幅的報道了捐款不到一日元的事迹,使得財政困難的明治政府得以推行雄心勃勃的購艦和造艦計劃。

北洋艦隊官兵訪問日本時所寫的《東巡日記》中寫道:「其製造技藝精益求精,孜孜日以上達。由此觀之,日本海軍之勃興,他日不難與歐洲諸國並駕矣。」

北洋艦隊配置豪華,戰力亞洲第一,為何在黃海海戰不敵日本海軍 - 天天要聞

對於其海軍基地建設同樣令北洋艦隊官兵震驚:「吳港既開三年,其基礎之精進,其步之速,竟將與歐洲比肩,令人一見而生敬畏奮發之心,實不可限量。」

對於世界造艦趨勢的發展,清政府的有識之士不是熟視無睹,只是限于禁令,根本無法購買新式戰艦,甚至連戰艦保養維修的必要零件也無法購買。清廷統治者忙於修繕皇家園林,而朝廷里的一些官員也上奏挪用海防經費。

光緒十七年,戶部奏酌擬籌餉折,建議南北洋購買外洋槍炮、船隻、械器暫停兩年,所省價銀解部充餉。

多年未有新式軍艦加入北洋艦隊,貌似強大的北洋艦隊經過歲月的侵蝕也逐漸失去它往日的風采。

北洋艦隊配置豪華,戰力亞洲第一,為何在黃海海戰不敵日本海軍 - 天天要聞

在中法戰爭後,清政府國內最大的造艦廠也被摧毀,短時間內再也無法建造新式軍艦,而日本的軍艦建造技術蒸蒸日上,所造的軍艦在性能上也超過了清政府所造的軍艦。更讓人感到絕望的是,北洋水師不僅補充不了新戰艦,就連現有戰艦的維護都成了大問題。

很多戰艦的鍋爐經過多年的運作已經處於報廢的邊緣,難以達到下水時的最高航速;戰艦本身需要修復的地方也很多,可是很多必需的零件國內根本無法仿造,但清廷卻禁止向國外購買。

此消彼長之下,日本海軍的實力能夠在短期內反超北洋水師,也就不難理解了。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隱居隆中知天下!諸葛亮攜「隆中對」登陸三謀新賽季 - 天天要聞

隱居隆中知天下!諸葛亮攜「隆中對」登陸三謀新賽季

想當年,諸葛亮隱卧隆中,未出茅廬便知天下三分之勢。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為他獻上計策「隆中對」,勾勒出蜀漢跨荊益、聯吳抗曹的宏偉藍圖,自此成為千古名策。歲月悠悠,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雖已遠去,但在創新策略SLG《三國:謀定天下》的新賽季里,我們將穿越時空,重臨「隆中對」的智慧戰場,與諸葛亮一同謀定天下!《三...
民間傳說:羅成出世 - 天天要聞

民間傳說:羅成出世

羅成,是小說《說唐全傳》中的人物,隋朝鎮守燕山的靖邊侯羅藝之子,書中主要人物秦瓊的表弟。羅成少年英雄,長相俊美,性格驕傲、任性,擅長家傳的羅家槍法,是隋唐第七條好漢。羅成羅藝是羅成的父親,隋煬帝時期,羅藝以軍功官至虎賁郎將,駐守涿郡。這一天
袁隆平逝世四周年,今天他的墓前擺滿了鮮花…… - 天天要聞

袁隆平逝世四周年,今天他的墓前擺滿了鮮花……

4年前的5月22日「雜交水稻之父」「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與世長辭袁隆平院士一生都致力於雜交水稻技術的研究、應用與推廣他畢生的夢想就是讓所有人遠離飢餓他的付出和貢獻祖國和人民不會忘記「深切緬懷袁隆平院士!」5月22日一早位於湖南長沙的袁隆平墓前擺滿了花籃和花束人們以此表達對袁隆平的思念袁隆...
新民一周 | 殲10為何一鳴驚人 - 天天要聞

新民一周 | 殲10為何一鳴驚人

這是一次偶發的戰果,也是一次必然的勝利。文 | 朱國順歷史的必然性,常常是以偶然的方式表達出來的。1982年2月,航空工業部召開評審會,研究確定中國新一代殲擊機方案。參加競標的分別是瀋陽601所的殲13方案和南昌650所的強6改方案。討論時氣氛有些沉悶。會議間隙,航空部軍機局副局長問參加評審的成都611所專家宋文驄:你...
北京市僑界捐贈華僑抗戰實物資料 - 天天要聞

北京市僑界捐贈華僑抗戰實物資料

中新網北京5月22日電 21日,北京市僑聯、丰台區僑聯、王穎女士向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捐贈抗戰相關實物資料。國民政府航空委員會匯款給美國歸僑飛行員馬鴻安的信匯委託書和匯款副收條。(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供圖) 此次捐贈的實物包括:古巴「旅古華僑抗日後援總會」代銷的民國26年救國公債伍圓券、國民政府航空委員會匯款給美...
一棍三用!馮玉祥「打軍棍」里藏著怎樣的治軍奇招 - 天天要聞

一棍三用!馮玉祥「打軍棍」里藏著怎樣的治軍奇招

馮玉祥(1882—1948),字煥章,人稱「布衣將軍」。生於直隸青縣(今河北滄州滄縣),後隨父到保定(今河北保定),因父親是下層舊軍官,馮玉祥實際上是在軍營中長大,未滿十六歲就入了伍。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後參加起義,勢力逐漸壯大,直至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