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青年山西行:追尋抗戰足跡 傳承紅色精神

2025年07月10日11:20:13 歷史 9283

澳門青年山西行:追尋抗戰足跡 傳承紅色精神 - 天天要聞

《中國日報》7月10日第7版截圖

37歲的澳門青年譚偉衡首次踏上山西的土地,在這裡他對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歷史有了深刻的認識。

譚偉衡說:「我們要弘揚抗戰精神,回到澳門後積極為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貢獻力量。」

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港澳青年看祖國」澳門青年山西行活動於6月25日至29日成功舉辦。

譚偉衡表示,儘管當時生活條件艱苦、藥品匱乏、武器裝備落後,但八路軍頑強抗擊日本侵略者並最終取得勝利,這讓他們深感自豪。

山西是抗日戰爭的主要戰場之一,曾是八路軍總部所在地,還擁有多個重要的革命根據地。

山西省青年聯合會主席趙靜說:「我們相聚山西共同學習抗戰歷史、弘揚抗戰精神,對於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增進晉澳青年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趙靜表示,澳門是中西文化交融的魅力之城,是「一國兩制」成功實踐的典範。

「我們希望以此次活動為契機,搭建起兩地青年常態化交流的橋樑,在文化傳承、創新創業、志願服務等領域深化合作,讓兩地青年在互學互鑒中增進了解、在攜手奮鬥中收穫成長。」她說。

33歲的澳門青年馮偉傑說:「雖然澳門也有一些與革命相關的歷史遺迹,但參觀山西的八路軍總部舊址給了我不一樣的感受。」

另一位澳門青年趙媛說:「山西是著名的革命老區,是一片紅色熱土。」她提到,內地電視劇《亮劍》在澳門廣受歡迎,劇中很多情節都改編自山西的抗戰歷史。

「聽到左權的故事,我快要哭了。當年的青年一代為了國家,犧牲了自己的家庭,為民族獨立而戰,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澳門青年楊梓恆在晉澳青年代表座談會上說。

左權是八路軍在抗日戰場上犧牲的最高指揮員。1942年5月25日,年僅37歲的他在遼縣(後更名為左權縣)麻田附近壯烈犧牲。

活動期間,來自澳門各界的25名青年參觀了武鄉縣的八路軍太行紀念館、八路軍總部舊址王家峪紀念館、魯迅藝術學校下北漳舊址以及省會太原的山西國民師範舊址革命活動紀念館,通過實地參觀深切緬懷革命先烈。

澳門特區政府教育及青年發展局副局長黃嘉祺表示,走進八路軍太行紀念館,彷彿置身在那段戰火紛飛的抗戰歲月。館內豐富的歷史文物、詳實的文獻資料,生動再現了八路軍將士在太行山浴血奮戰、保家衛國的英勇事迹,彰顯了中華兒女共同抵禦外敵的民族精神。

他還說:「我們深刻體會到和平的來之不易,更被先輩們為國家獨立、民族解放而無私奉獻的精神所鼓舞。這種精神,同樣是我們青年一代在面對困難與挑戰時,應當傳承和弘揚的寶貴財富。」

本次活動由國務院港澳辦指導,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中央政府駐澳門聯絡辦公室主辦,全國青聯秘書處、山西省青年聯合會、澳門教育及青年發展局、澳門各界青年組織活動籌備委員會共同承辦。

(中國日報山西記者站 記者 朱興鑫 |張雲森 孫浩 成卉蕊)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聊聊三國(99):曹叡去世之後,曹爽為什麼能迅速執掌大權? - 天天要聞

聊聊三國(99):曹叡去世之後,曹爽為什麼能迅速執掌大權?

在給曹叡辦完葬禮之後,接下來,魏國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一個小皇帝曹芳在位,郭太后坐鎮後宮,司馬懿和曹爽共同輔政的時代。從很大程度上來說,司馬懿能夠在曹叡臨終之前,第二次當上輔政大臣,這其實是一個黑天鵝事件。如果沒有孫資、劉放的神助攻,以曹叡
古老儒學在文明對話中閃耀當代 - 天天要聞

古老儒學在文明對話中閃耀當代

7月9日,與會嘉賓出席第十一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新華社記者 朱崢 攝新華社濟南7月10日電 題:古老儒學在文明對話中閃耀當代新華社記者褚萌萌、張武岳、田穎今年初,來自克羅埃西亞的計算機科學專家布蘭科·巴隆作為「齊魯訪學駐研計劃」的首位訪問學者來到山東曲阜尼山,在中國先賢孔子故里深度研修以儒學為代表的中國傳統文...
北京又一月子中心「人間蒸發」 寶媽百萬預付款難追回 - 天天要聞

北京又一月子中心「人間蒸發」 寶媽百萬預付款難追回

導 讀近日,顏女士(化名)向北京12345市民服務熱線反映,預定的北京積木枝芽月子中心索菲特店6月23日突然搬空「跑路」,致使眾多待產、正在坐月子的產婦無人安置,月子中心員工、月嫂也遭遇了工資拖欠的情況。顏女士:它是成都的一個品牌,成都那邊還有一家分店開著,但這邊的法人因為資金被凍結了,所以我們很多要求退款...
雍正為何突然成立軍機處? - 天天要聞

雍正為何突然成立軍機處?

雍正在登基的第七個年頭,曾對自我進行了評價:「朕返躬內省,雖不敢媲美三代以上聖君哲後,若漢唐宋明之主實對之不愧。」可見他給自己打了95分。 從當時的世界大局來看,雍正即位於1722年,略遲....
13歲少年當漢奸,戰後卻成英雄,受降儀式日軍看到他臉色大變 - 天天要聞

13歲少年當漢奸,戰後卻成英雄,受降儀式日軍看到他臉色大變

1945年香港,一場決定歷史的受降儀式正在舉行。日軍代表走上前來,瞥見一名少年挺直地站在我方隊列中時,臉色大變。畢竟在他們的印象中,這個少年是他們的翻譯,是人人喊打的漢奸。可抗戰結束後,他卻搖身一變成了英雄,這究竟是怎麼回事?這個少年又是誰
八七會議上,兒子陳喬年嚴肅批評犯下嚴重錯誤的父親陳獨秀 - 天天要聞

八七會議上,兒子陳喬年嚴肅批評犯下嚴重錯誤的父親陳獨秀

來源:《向榜樣學習》,北京市委組織部、北京市委黨史研究室組織編寫,北京出版集團公司北京出版社出版陳喬年(1902—1928),男,陳獨秀次子。1922年加入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後轉入中國共產黨。曾任中共北京地委組織部部長、中共北方區委組織部
蔣介石:曾用毛著「改造」國民黨 - 天天要聞

蔣介石:曾用毛著「改造」國民黨

蔣介石虛心:學習共產黨「改造」國民黨蔣介石自幼熟讀《孫子兵法》他懂得「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道理。他經常與蔣經國探討這樣一個問題:共產黨究竟怎樣治黨?蔣經國畢竟長期留蘇當過聯共布黨員,做過黨的基層工作,甚至其共產黨的黨齡超過國民黨。他對共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