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的東北,經濟到底有多發達?在全國乃至亞洲都是數一數二

2025年06月15日18:13:01 歷史 1408

提到東北,大多數人首先想到的,常常是那片廣袤無垠的黑土地,還有闖關東時的艱難歲月,其實,解放前的東北,經濟發達程度可能超乎很多人的想像。

曾經處於動蕩與戰火中的東北,真的有那麼厲害嗎?在全國乃至亞洲又處於怎樣的地位呢?

清朝末年,東北地區人口稀少,隨著闖關東的興起,大量山東、河北、河南等地的人口湧入東北,隨之帶來了豐富勞動力和先進生產技術。

從1840年的300萬人到1910年的1800萬人,再到新中國成立前期的4000多萬人,人口的快速增長為東北的經濟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與此同時,東北至今都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黑土地盛產各類糧食,大豆、高粱、小麥等農作物產量極高,再加上煤炭、鐵礦石等礦產資源儲量豐富,都給後續東北的經濟崛起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先決條件。

近代的東北,經濟到底有多發達?在全國乃至亞洲都是數一數二 - 天天要聞

1908年,東北大豆在英國試銷成功,歐美多國先後取消對東北大豆進口的限制,從此,東北糧食生產迅速國際化,也為日後的經濟發展渲染了國際化色彩。

來到民國初年,以張作霖父子為首的奉系軍閥統治著東北地區,從1912年到1931年,是解放前的東北發展最快的一個階段,尤其是張作霖,藉由遼東物產大舉推動東北工業與商業建設。

這段時期,東北的經濟總量逼近日本全國的50%,兵工廠、鍊鋼廠和造船廠應有盡有,飛機、軍艦、火車和大炮都能實現自給自足,全中國只有東北擁有獨立建造鐵路和火車頭的技術。

與此同時,哈爾濱實現了與歐洲的雙向通信,在這座遠東最大的金融中心,人們可以買到直達歐洲各城市的客票,多達34家外資銀行在此開設了分支機構,使得東北經濟發展國際化成為現實。

1928年,以出超實際利益比較,哈爾濱濱江海關穩坐全國六大海關的頭把交椅,其外貿經濟出超,穩坐全國六大海關首位。

近代的東北,經濟到底有多發達?在全國乃至亞洲都是數一數二 - 天天要聞

可想而知,對於當年野心勃勃的日本而言,家門口躺了這麼大一塊「肥肉」,通過侵略、殖民東北實現擴張就顯得不可避免。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後,偽滿洲國成立,殖民統治下,東北的工業基礎依然雄厚,鐵路里程達到6萬多公里,占當時全國鐵路總里程的很大比例。

此外,重要工業產品產量在全國佔比也是極高,如生鐵佔87.7%、鋼材佔93%,工業總產值佔全國的85%,尤其是當時的瀋陽鐵西區,有著「東方魯爾」的美名。

交通方面,東北在解放前已建立了較為完善的鐵路和公路網路。

1943年,東北的鐵路里程達到6萬多公里,解放前夕,中國全境鐵路也不過8.09萬公里,此外,1932年,東北航空總里程已達1.5萬公里,相比之下,我國民航總里程在建國初期也才僅有1.14萬公里。

近代的東北,經濟到底有多發達?在全國乃至亞洲都是數一數二 - 天天要聞

這樣的東北,經濟發達程度在全國乃至亞洲都是數得著的,這塊神奇的黑土地在經濟發展領域顯示出前所未有的實力與潛力,創造了中國工業總產值85%的奇蹟。

經濟的發展也推動了城市化進程以及文化、教育多領域的發展,讓東北越發煥發出活力與生機。

1935年,長春建成亞洲最大的無線電台,是亞洲當時唯一比東京發達的城市,還是中國第一座規劃地鐵的城市。

1923年,東北大學建成,是當時國內最大的校園,基建費用高達奉洋600萬元,因為教育體系的趨於完善,為東北經濟發展提供了強大的人才支持。

文化方面,哈爾濱有著「東方小巴黎」的美譽,文化氛圍濃厚,電影產業也較為發達,滿洲映畫協會一舉成為中國乃至亞洲最大的株式會社。

近代的東北,經濟到底有多發達?在全國乃至亞洲都是數一數二 - 天天要聞

只可惜,這些被籠罩在戰爭陰霾下的繁榮,註定只是曇花一現,戰爭終究將經濟發達的東北拉下了神壇。

1945年,蘇聯對日宣戰後,蘇軍在東北三省展開瘋狂掃蕩,將東北的工廠、礦山、電站等寶貴資源強拆回國,短短7個月時間裡,大部分物資和運輸車輛被洗劫一空,工業區到處是斷壁殘垣,東北經濟遭受了毀滅性的打擊。

如今的東北,雖然沒有了往昔的輝煌,依然是全國重要的工業基地和資源重鎮,來到和平年代,東北經濟振興指日可待。

我們有理由相信,憑藉東北深厚的歷史底蘊、豐富的資源和勤勞智慧的人民,經濟必將再次騰飛,相信一個更美好的新東北已在路上。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羽之神勇,千古無二——太史公表示:「我可沒說過」 - 天天要聞

羽之神勇,千古無二——太史公表示:「我可沒說過」

提及「羽之神勇,千古無二」這句話,相信很多人並不陌生,在很多人模糊的印象中,這句話一定出自《史記·項羽本紀》。然而,太史公卻表示,別再以訛傳訛了,我可沒說過這句話。出處「羽之神勇,千古無二」出自清代學者李晚芳的著作《讀史管見》。
北京「回南天」,東北下「梅雨」?因為它偏北了 - 天天要聞

北京「回南天」,東北下「梅雨」?因為它偏北了

2025年7月1日8時許,北京大興天宮院。尹亞飛/新京報/視覺中國2025年7月,北京彷彿進入廣東「回南天」,地鐵通道的牆壁上甚至掛上水珠。東北地區也連日陰雨綿綿,彷彿進入江淮「梅雨」季。潮濕、悶熱、黏膩的空氣,讓北方人感到陌生。「我們家現在講粵語。」有人如是調侃。還有人說:「南方人北漂,第一次有家鄉的感覺。」另...
痛別!他在杭州逝世 - 天天要聞

痛別!他在杭州逝世

2025年7月5日18時15分,杭州電子工業學院(現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原院長、成都電訊工程學院(現電子科技大學)教授王祖耆先生,因病在杭州逝世,享年98歲。王祖耆1927年出生於江蘇省無錫市;1945至1948年就讀於上海交通大學電機系;1952年獲美國愛荷華大學電機系碩士學位後於美國西北大學任助教;1955年9月與錢學森同船回國...
沈從文婚外情長達8年,期間找林徽因求助,林:去找金岳霖談談 - 天天要聞

沈從文婚外情長達8年,期間找林徽因求助,林:去找金岳霖談談

1936年北平一個冬夜,大作家沈從文失魂落魄地敲響了總布衚衕三號的大門。開門的是女主人林徽因,她看著門外這位文壇好友,只見他一米六幾的個子在寒風中微微發抖,臉上滿是淚痕。能讓寫出《邊城》這般純凈文字的男人,哭成這樣,一定是天塌下來了。林徽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