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企業產業工人代表談新時代「工匠精神」

2025年06月05日19:00:15 歷史 6686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6月5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魏婉)今天下午,國新辦舉辦「新征程上的奮鬥者」中外記者見面會,來自不同行業的中央企業產業工人代表圍繞「弘揚工匠精神 助力強國建設」與中外記者見面交流,分享了對「執著專註、精益求精、一絲不苟、追求卓越」工匠精神的深刻理解與實踐體會。

中央企業產業工人代表談新時代「工匠精神」 - 天天要聞

中車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國鐵事業部裝配一產線車輛電工姚智慧。國新辦供圖

「作為一名高鐵工人,我認為新時代的工匠精神首先要具備『簡單事情重複做、千萬次不出錯』的定力,更需要具備『在關鍵領域做別人做不到的事』的魄力。」中車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國鐵事業部裝配一產線車輛電工姚智慧表示。她是一名高鐵工人,從事高鐵裝配生產已經15年,從和諧號到復興號,親身經歷並參與了中國高鐵從追趕到領跑的過程。

「我們每天面對數以萬計的零部件裝配,每一步操作都要爛熟於心,每一道工序都要做到零差錯。」姚智慧舉例介紹,其在生產攻堅時應用到的「微縮梅花烙」連接器焊接技術,能夠在筷子頭大小的面積上完成7個連接點、不足1毫米的精準焊接。

「我們還有一位青年員工獨創了45度走槍打膠法,實現近15萬米的車窗打膠零缺陷,憑藉的就是這種追求極致的工匠精神。」姚智慧說,「我們在工作中還實行了實名製作業法,每一道工序完成後都會印上操作者的『工號標牌』,這些『鋼鐵簽名』將伴隨著中國高鐵賓士在祖國廣袤大地上,不僅是一份質量承諾,更是中國高鐵工匠精神的生動印記。」

新聞發布會現場,姚智慧帶來了cr450動車組的車輛模型,它的試驗時速450公里,運營時速可達400公里,同時在運營能耗、車內雜訊、制動距離等指標方面國際領先。「十年來,我們累計鋪設線纜3500萬米,緊固螺栓近8000萬個,6122輛高鐵從我們的製造基地駛出,賓士在祖國廣袤的大地上,助力流動的中國生機勃勃。」姚智慧說。

今年,她所在的團隊獲評「2025年度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集體」。「作為新時代的央企青年,我們將肩負起強國興企的時代使命,為中國式現代化挺膺擔當。」姚智慧說。

中央企業產業工人代表談新時代「工匠精神」 - 天天要聞

中國一重集團鑄鍛鋼事業部水壓機鍛造廠副廠長、首席技能大師劉伯鳴。徐想/攝

中國一重集團鑄鍛鋼事業部水壓機鍛造廠副廠長、首席技能大師劉伯鳴則認為,作為一名匠人,要有「擇一事,忠一生」的執著追求,特別是在自己的本職行業上,要把平凡的工作干成不平凡,在追求極致的道路上,在精益求精的基礎上,要「一精再精」。

他是我國第一台萬噸水壓機和15000噸自由鍛造水壓機的操作者,在該領域工作35年,獨創53種鍛造方法。「特別是作為新時代的匠人,我認為每一名匠人都有兩條命,一條是父母給予的生命,另一條是企業賦予的使命。在爬坡過坎中的韌勁和攻堅克難的闖勁,都要體現在我們的職業操守上。」劉伯鳴表示,「我將和工友們一起擼起袖子加油干,鍛造出更多的大國重器,一起為強國建設不懈努力。」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西安事變後,蔣介石為何要殺了楊虎城,而只是軟禁張學良? - 天天要聞

西安事變後,蔣介石為何要殺了楊虎城,而只是軟禁張學良?

1936年冬天的西安,寒風吹得城牆垛口嗚嗚作響。誰也沒料到,張學良和楊虎城扣下蔣介石的那聲槍響,不僅撞開了抗日的大門,更把兩個人的命運拽進了截然不同的深淵。後來張學良被軟禁到頭髮花白,楊虎城卻帶著全家倒在血泊里——同樣是兵諫的發動者,蔣介石
14.65億千瓦,創歷史新高! - 天天要聞

14.65億千瓦,創歷史新高!

7月4日,全國最大電力負荷達到14.65億千瓦,創歷史新高。從國家能源局獲悉:7月4日,全國最大電力負荷達到14.65億千瓦,創歷史新高,較6月底上升約2億千瓦,較去年同期增長近1.5億千瓦。入夏以來,江蘇、安徽、山東、河南、湖北等地電網負荷創歷史新高。其中,江蘇電網負荷首次突破1.5億千瓦,最高負荷較春季平均增長近400...
你知道中國歷史上,全身上下都背負著典故的男人是誰嗎? - 天天要聞

你知道中國歷史上,全身上下都背負著典故的男人是誰嗎?

1. 胯下之辱典故:韓信年輕時家貧,曾遭市井無賴當眾侮辱,被迫從其胯下爬過。韓信忍下了這奇恥大辱,後來發奮圖強,成就大業。2. 一飯千金典故:韓信落魄時,常在河邊釣魚充饑。一位在河邊漂洗絲綿的老婦人(漂母)見他可憐,連續幾十天分飯給他吃。
平頂山白龜湖水位持續下降,古墓群重見天日,兩處古代遺址「露真容」 - 天天要聞

平頂山白龜湖水位持續下降,古墓群重見天日,兩處古代遺址「露真容」

今夏白龜湖水位持續下降,不僅讓一處清代墓葬群重見天日,更意外揭開了兩處古代遺址的神秘面紗。7月2日,平頂山市文廣旅局文物保護中心組織專業人員進行了全面調查:原有墓葬已於水庫修建初遷移,僅剩墓碑躺在地面。市文廣旅局文物保護中心已組織人員開始對現有墓碑進行轉移保護。7月2日,記者隨文物保護人員深入白龜湖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