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表面光光的成功企業家,背後往往藏著不為人知的陰暗過往。
這句話用來形容石二群,簡直是量身定製。
這位河南的億萬富豪,明面上為家鄉鋪路修橋,資助貧困學子,鄉親們無不稱讚他是"大善人"。
然而誰能料到,他竟是潛逃十六年的銀行劫匪?
憑藉搶劫得來的不義之財發家,更同時維繫著四個家庭,養育了十二個子女。
這個表裡不一的商界大佬,究竟經歷了怎樣的人生?
一、驚爆落網時刻
2015年10月21日,石二群像往常一樣,從他那棟價值千萬的別墅中走出,準備前往公司開會。
他身著剪裁得體的西裝,皮鞋打理得一塵不染,腕間佩戴的奢華腕錶閃爍著光芒。
當他走到小區門口時,四名男子卻突然圍了上來。
其中一人亮出警官證的那一刻,石二群臉上的笑容凝固了。
便衣警察迅速將他控制,押上了一輛不起眼的黑色轎車。整個過程不到三分鐘,小區保安甚至沒來得及反應發生了什麼。
在警車上,石二群出奇地平靜。他看著窗外熟悉的城市景觀,知道這一天終於還是來了。
警方早已掌握充分證據,這個以企業家身份隱藏了十六年的銀行劫匪,終於要面對他早該面對的審判。
二、家庭倫理混亂鬧劇
隨著石二群的落網,他背後混亂的家庭關係更是震驚了所有人。
這個表面光鮮的成功商人,竟然同時維繫著四個家庭,育有十二個子女。
警方調查發現,石二群的第一任妻子是他年輕時在老家娶的,為他生了三個孩子。
隨著財富積累,他在不同城市又先後與三位女性建立了事實婚姻關係,每個"家庭"都生育了兩到三個孩子。
更令人咋舌的是,這四個家庭彼此之間竟然毫不知情。
石二群編造了各種出差、開會、出國考察的借口,在幾個家庭間周旋。直到案發,這些女人才知道自己只是"四分之一"的妻子。
這種畸形的生活狀態持續了十多年,石二群不僅要在商場上運籌帷幄,還要在四個家庭間疲於奔命。
他隨身攜帶著四部手機,分別對應不同的"家庭",通訊錄里的稱呼也各不相同。
三、犯罪惡行全揭秘
而石二群的犯罪之路始於貧困與屈辱。
1970年,他出生在河南一個貧苦農家,15歲的他就跟著幾個農村青年一起外出打工。
可他卻因年紀小,在建築工地上屢遭欺辱,工錢常被剋扣。
1998年冬天的一個傍晚,石二群再次討薪無果,反被工頭帶著幾個打手圍毆。
那晚,他蜷縮在工棚的角落,嘴角流血,渾身疼痛。就是從那一刻起,他決定用極端手段改變命運。
1999年夏天,石二群聯繫了四個同樣落魄的老鄉,開始謀劃一場搶劫。
他們選擇了鄭州合作銀行作為目標,因為這家銀行位置相對偏僻,安保措施較為鬆懈。
在接下來的五個月里,他們多次踩點,摸清了銀行的作息規律、安保人員的換班時間,甚至計算好了最佳逃跑路線。
12月5日傍晚,銀行即將結束營業時,石二群一伙人沖了進去。他們手持獵槍和炸藥,迅速控制了場面。
一名保安試圖反抗,被當場開槍擊傷。
他們很快就搶走了208萬元現金,然後按照事先規劃的路線迅速逃竄。
整個行動乾淨利落,顯示出精心的策劃。
石二群分得了八十多萬元贓款,這筆錢成為了他"創業"的第一桶金。
案發後,他立即逃離鄭州,隱姓埋名開始了逃亡生涯。而其他幾名同夥則陸續落網,有人被判死刑,有人被判無期。
只有石二群,靠著這筆沾滿鮮血的啟動資金,搖身一變成為了"白手起家"的企業家。
四、非法財富積累之路
帶著搶來的八十多萬元,石二群先是逃到邊境躲藏了一年多。
風聲稍緩後,他回到河南,但不敢回老家,而是在駐馬店市開始了新生活。
他先是用贓款做起了小商品批發生意,後來又涉足建材行業。
2003年,中國房地產市場開始升溫,石二群敏銳地抓住了這個機會。
他成立了房地產公司,用各種手段拿地、貸款,公司規模迅速擴大。
而石二群的財富積累過程中充滿了灰色手段。
他通過行賄獲取低價土地,利用關係獲得銀行貸款,甚至僱傭社會閑散人員強拆民房。
這些年來,他的公司開發了十幾個樓盤,每個項目都能帶來數千萬的利潤。
被捕時,警方搜查發現他的總資產高達4億元,包括多處豪宅、名車和大量現金。
值得一提的是,石二群在經營中表現出了驚人的商業頭腦。
他善於把握政策風向,總能提前布局有利可圖的領域。
在房地產之外,他還投資了酒店、商場、甚至小額貸款公司,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商業網路。
五、偽善面具下的掙扎
隨著財富增長,石二群開始刻意塑造自己的公眾形象。
他捐款修建希望小學,資助貧困大學生,每逢年節都會去敬老院慰問。
當地媒體多次報道他的"善舉",使他逐漸獲得了"慈善企業家"的美譽。
但這些光鮮表象下,是石二群日益加劇的內心恐懼。
他很少接受電視台採訪,迴避一切可能留下影像記錄的場合。
公司的大型活動他總是站在後排,合影時也盡量躲在邊緣。
每當警笛聲響起,他都會不自覺地緊張起來。
石二群變得越來越迷信。每個重大商業決策前,他都要燒香拜佛,求籤問卦。
直到2015年,當警方終於找上門時,石二群反而感到一絲解脫。
十六年的雙重生活,四個家庭的沉重負擔,時刻提心弔膽的日子,終於可以結束了。
在審訊室里,他平靜地交代了所有罪行,包括當年搶劫案的每個細節,彷彿在講述別人的故事。
六、爭議與思考
石二群案引發了廣泛的社會討論。
有人驚嘆於他從劫匪到富豪的戲劇性轉變,有人譴責他用贓款建立商業帝國的無恥行徑,也有人對他複雜的家庭關係津津樂道。
但更值得思考的是,石二群捐款的學校確實幫助了不少貧困孩子,他資助的大學生中有人已經成為了社會棟樑。這些善舉是否能夠部分抵消他的罪過?
法律給出了明確的否定答案,但在道德層面,這個問題引發了更多爭論。
結語
石二群的人生軌跡折射出轉型期中國社會的某些畸形現象。
一個曾經被欺辱的農民工,通過犯罪獲得第一桶金,然後憑藉聰明才智積累巨額財富,最終又因罪行暴露而身敗名裂。
最終,法院判處石二群死刑,緩期二年執行。而石二群那四個破碎的家庭和十二個無辜的孩子,則成為了這場人生悲劇中最令人痛心的註腳。
信息來源:澎湃新聞 鄭州特大銀行劫案開審:劫匪潛逃16年,被抓時已是億萬富翁
中國青年網:劫犯潛伏16年被抓時成億萬富豪 被指有4個老婆
新京報網:從銀行劫匪到地產大亨 石二群的多面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