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衝突的一個重要教訓:不會打「地雷戰」,絕對要吃大虧

2025年04月06日20:10:17 歷史 5971

俄烏衝突已經持續了三年多,這場戰爭不僅涉及常規軍事裝備的較量,還讓一種傳統武器——地雷,再次成為影響戰局的重要變數。

在這場現代戰爭中,地雷的角色不僅僅是簡單的防禦工具,更是決定戰場主動權的核心之一。

俄烏衝突的一個重要教訓:不會打「地雷戰」,絕對要吃大虧 - 天天要聞

俄烏雙方圍繞地雷展開的作戰策略,向世界展現了地雷戰在現代戰爭中的雙刃效應:既能夠有效阻滯敵軍,也可能對己方造成巨大威脅。

地雷戰在俄烏衝突中的雙刃效應

地雷在俄烏戰場上的應用不僅規模空前,其技術水平也在不斷刷新。

俄軍在戰場上展現了強大的布雷技術,地雷監測組織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俄軍在烏克蘭境內大規模部署了至少13種不同類型的殺傷人員地雷,其中包括蘇聯時期生產的ozm-72跳雷、pmn系列炸彈雷,以及2021年製造的新型地雷。

俄烏衝突的一個重要教訓:不會打「地雷戰」,絕對要吃大虧 - 天天要聞

俄軍利用無人機進行布雷作業,將殺傷人員地雷和反車輛地雷廣泛散佈於戰場。此外,在撤退區域,俄軍還布設了多種「受害者觸髮式」詭雷,如配備絆線的f-1、rgd-5和rgn手榴彈,並在撤退後留下了大量遙控式或觸髮式地雷及爆炸裝置。

這種布雷技術的優勢在於能夠快速大量布置地雷,同時這些地雷具有智能化功能,能設定自動爆炸時間,避免後續作戰中影響己方行動。

俄烏衝突的一個重要教訓:不會打「地雷戰」,絕對要吃大虧 - 天天要聞

而烏軍則處於防守與反擊的雙重壓力之下。

他們試圖通過傳統布雷設備來阻止俄軍的推進,同時利用西方支持的掃雷裝備開闢安全通道。

然而,這些傳統掃雷設備在面對俄軍智能地雷時顯得力不從心,不僅難以快速清除地雷,還容易成為俄軍火力打擊的目標。

俄烏衝突的一個重要教訓:不會打「地雷戰」,絕對要吃大虧 - 天天要聞

地雷戰的雙刃效應在戰場上被放大:俄軍通過地雷有效阻滯烏軍的攻勢,但烏軍布設的地雷也對俄軍的後勤線造成了巨大威脅。

中國地雷戰技術的強勢體現

中國軍隊在地雷戰技術領域表現尤為突出,既有深厚的歷史積澱,也具備現代化的技術優勢。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通過地道戰將地雷戰發展為一種經典戰術,而現代中國軍隊在布雷與掃雷技術方面均已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俄烏衝突的一個重要教訓:不會打「地雷戰」,絕對要吃大虧 - 天天要聞

中國的布雷裝備涵蓋機械布雷車、火箭佈雷系統和航空布雷平台。

此外,中國的智能地雷具備自動爆炸功能和抗掃雷能力,在設計上能夠最大程度拖滯敵軍行動。

而在掃雷技術層面,中國的無人化設備尤為先進,極大地減少了排雷的人員風險。

俄烏衝突的一個重要教訓:不會打「地雷戰」,絕對要吃大虧 - 天天要聞

近年來,中國軍隊引入了無人設備如「機器狗」和「機器狼」,這些裝備可以在複雜地形中完成自動化掃雷任務。

搭載高清熱成像儀和彩色夜視儀的無人設備甚至能在夜間精準定位雷區,效率顯著高於人工操作。

此外,中國還研發了無人旋翼機進行掃雷作業,通過高空偵察確定雷區後,迅速指揮其他設備完成清理工作。

俄烏衝突的一個重要教訓:不會打「地雷戰」,絕對要吃大虧 - 天天要聞

這些技術不僅提升了作戰效率,還有效降低了人員傷亡風險,為現代戰爭開闢了全新的掃雷模式。

地雷戰對未來戰爭的深遠影響

俄烏衝突中地雷戰的顯著作用,為未來戰爭提供了重要啟示。

尤其是在布雷與掃雷技術的無人化、智能化趨勢下,地雷戰正從一種防禦性戰術工具向戰場主動權的重要武器轉型。

首先,無人化技術將成為未來地雷戰的關鍵。

俄烏衝突的一個重要教訓:不會打「地雷戰」,絕對要吃大虧 - 天天要聞

通過人工智慧程序管理布雷與掃雷作業,不僅能夠精準規劃戰術布局,還能減少人員傷亡,提高效率。

例如,中國的無人化掃雷設備已經展現出卓越性能,這類技術的發展將進一步改變戰場格局。

其次,智能地雷的威懾力在未來戰爭中不可忽視。

俄烏衝突的一個重要教訓:不會打「地雷戰」,絕對要吃大虧 - 天天要聞

這些地雷不僅能夠自動爆炸,還具備變形、反偵察等功能,可以有效阻滯敵方行動,同時對掃雷設備提出更高技術要求。

智能地雷的普及,將迫使各國加速研發更先進的排雷技術以應對這一威脅。

最後,地雷戰帶來的環境與人道主義問題將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

地雷的大規模使用可能對戰爭後期的生態系統和平民安全造成長期影響。

俄烏衝突的一個重要教訓:不會打「地雷戰」,絕對要吃大虧 - 天天要聞

如何平衡地雷戰的軍事價值與潛在的負面影響,已成為現代戰爭中亟待解決的倫理與技術課題。

結語

俄烏衝突讓世界再次認識到地雷戰的巨大價值與複雜性。

從傳統的防禦性武器到智能化、無人化戰術工具,地雷在現代戰爭中的角色已經發生了深刻變化。

無論是俄軍的先進布雷技術,烏軍的艱難反制,還是中國在地雷戰技術上的強勢表現,都表明地雷戰仍然是決定戰場勝負的重要因素。

俄烏衝突的一個重要教訓:不會打「地雷戰」,絕對要吃大虧 - 天天要聞

未來戰爭中,地雷戰的應用將愈發廣泛。

只有掌握先進的布雷與掃雷技術,才能在戰場上贏得主動權。

俄烏衝突的經驗告訴我們:不會打地雷戰,在現代戰爭中絕對會吃大虧。

而中國作為地雷戰的傳統強者,必將在未來戰爭中繼續發揚這種戰術優勢,將敵人的雷場化為己方勝利的通途。

參考資料

【專題報道】腳下無聲的威脅 隱匿暗處的驚雷 | 聯合國新聞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一個女人最好的精神長相,不是出眾的顏值,而是這3個字 - 天天要聞

一個女人最好的精神長相,不是出眾的顏值,而是這3個字

《人生得遇蘇東坡》【中】 意公子 著有網友說,在他人生最低谷時,是蘇軾的「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治癒了他。還有人說,是「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將他從極度悲傷的情緒中拉了出來。然而,沒有人天生就擁有這種恬淡的處世態度。
《慶余年》大結局是不是最好的結局? - 天天要聞

《慶余年》大結局是不是最好的結局?

《慶余年》的大結局是否真的稱得上最佳?最近,我又重拾《慶余年》,還讀了一部以唐玄宗與安史之亂為背景的網文,越讀越覺得,《慶余年》的大結局,堪稱最佳!在《慶余年》的世界裡,太后、皇后、公主、慶帝、太子、二皇子、秦老將軍、陳萍萍這些慶國高層人物
1966年的中國:解放軍戰士把毛主席像送給一位貧農 - 天天要聞

1966年的中國:解放軍戰士把毛主席像送給一位貧農

看歷史老照片,品百年滄桑巨變。大家好,我是歷史君,一個搜集整理老照片的博主。今天要和大家分享一組拍攝於1966年的老照片。從這些老照片上,我們能看到當時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下面,一起來看看吧!1966年,解放軍戰士把毛主席像送給一位貧農。19
人民心中永遠的豐碑——毛主席 - 天天要聞

人民心中永遠的豐碑——毛主席

導語:在華夏大地的歷史長河中,有一個名字如璀璨星辰,跨越時空,照亮了無數人的心靈,他就是毛澤東。直至今日,國內外各界人士對他讚譽有加,在韶山沖,每天都有遊客排著長隊,只為瞻仰他的風采。這份跨越歲月的愛戴,源自他波瀾壯闊的一生和始終如一的為民
少女與兵器(09) - 天天要聞

少女與兵器(09)

前幾天和大家聊過了《少女與兵器(08)》的第八篇漫畫,不知道你看了嗎?有沒有為受傷的雪兒擔心呢?不過有一個好處,她的機能並沒有丟失,看來還可以繼續旅行的。 這次的內容裡面居然還有電磁炮之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