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墾荒族

2025年03月29日23:32:04 歷史 1900

時下,隨著鄭州城市周邊一些拆遷廢墟及基建用地的長久荒廢,一些退休後無事可做的老先生,老太太便以此為基點,進行墾荒種地,愣是在廢墟磚頭混凝土間、在高崗陡坡上以螞蟻啃骨頭的精神,開墾出了或正在開墾著的一片片菜地,一層層的梯田。


都市墾荒族 - 天天要聞

鄭州市中原大橋南的賈魯河東岸開墾出的一層層梯田


都市墾荒族 - 天天要聞

中原大橋南賈魯河東岸開墾出和正在開墾著的梯田

2025年3月29日下午四點左右,在位於鄭州市中原區中原路南至隴海路北的賈魯河東岸,看到尚未修建或修建了一半兒的東岸陡坡上,被人開墾成了一片片,一層一層的梯田,裡邊有種各種蔬菜的,有種油料作物——油菜的,時下正值油菜花開花的季節,一片片油菜花盛開在原本荒草湖坡或磚頭瓦礫上,遠遠望去煞是好看。


都市墾荒族 - 天天要聞

陡坡之上盛開的油菜花


都市墾荒族 - 天天要聞

正在用鐵鍬在河岸邊陡坡上開墾荒地的老太太


都市墾荒族 - 天天要聞

河岸邊紮起籬笆,開墾後尚未播種的田地


都市墾荒族 - 天天要聞

開墾了一半的坡地


都市墾荒族 - 天天要聞

開墾後尚未播種的河岸荒地

像這樣處於緊挨河岸的陡坡上,由於澆灌困難,但有句話說得好,群眾的智慧是無窮的,為了解決澆灌問題,一些墾荒者想出了辦法,用水泵從賈魯河道里抽水上陡坡進行澆灌。水泵抽水需要電,電從哪裡來?智慧加科技便可迎刃而解,弄來水帶,解決輸水問題,把電動車騎過來,解決電的問題。


都市墾荒族 - 天天要聞

電動車就是抽水電源


都市墾荒族 - 天天要聞

從賈魯河裡引水上岸


都市墾荒族 - 天天要聞

水帶引水上坡


都市墾荒族 - 天天要聞

電動車做為動力電源


都市墾荒族 - 天天要聞

已經開墾成型的梯田


都市墾荒族 - 天天要聞

成型的梯田

據現場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墾荒者介紹,她不但在這裡開墾有荒地,最遠的她乘車跑到黃河邊開墾的也有。她說,像她這樣的老年人,退休後,有的喜歡打牌下棋,有的喜歡唱歌跳舞,有的需要在家幫助照看孩子,也有一些既無愛好也無家務要做的,於是就喜歡上了找地兒墾荒種植:「你看看,像這條河道的東邊這些沒有治理的荒地,已經被占完了,來這裡開墾荒地的不只是附近的市民,也有從市裡邊過來的,現在老年人乘坐公交不花錢,很方便的!我不但在這裡開墾的有,在北邊快到黃河邊的地方也有!在一些拆遷後沒有動工的廢墟上也有,石頭、水泥塊、磚頭塊兒可以變廢為寶,當攔邊石和梯田田埂修築用,離水源近的,種比較不耐旱的植物;離水遠的,或靠天收的地方,就種耐旱的作物,比如芝麻、土豆、和豆類!」


都市墾荒族 - 天天要聞


都市墾荒族 - 天天要聞


都市墾荒族 - 天天要聞

據說,像這位墾荒者一樣的都市墾荒者委實不少,他們把一些長久荒廢的廢墟或坡地進行利用,既解決了自己的吃菜問題,同時也充實了自己的生活,鍛煉了身體。但像這樣無限制的對一些坡地河岸的開墾是否會引起土質流失?


都市墾荒族 - 天天要聞


都市墾荒族 - 天天要聞

走在大街上,你不妨關注一下,路邊那些直接把蔬菜隨便擺放在地上,一把一把捆紮好的,而且花樣兒多的,嘴裡說著:「自己種的蔬菜,便宜賣」的老太太、老先生十有八九就是都市墾荒者。


都市墾荒族 - 天天要聞


都市墾荒族 - 天天要聞


都市墾荒族 - 天天要聞


都市墾荒族 - 天天要聞


都市墾荒族 - 天天要聞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緬懷先烈,傳承精神 - 天天要聞

緬懷先烈,傳承精神

各位朋友:清明節,它既是一個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節日,承載著我們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內涵和無盡的情感寄託。清明節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寒食節。相傳,晉文公重耳為了紀念介子推,下令在介子推死難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隨著時間的推移,寒食節與清明節
北京清明假期陣風較大,明天局地有揚沙 - 天天要聞

北京清明假期陣風較大,明天局地有揚沙

北京今天午後開始雲量逐漸增多,夜間系統過境,山區有零星小雨。中午到傍晚還會伴隨6級偏南陣風,陽光下暖意融融,但背陰處一陣風襲來還是有些涼意的,請大家適時調整著裝,謹防感冒。今天下班:多雲;偏南風3級(陣風5、6級)轉2級;19~15℃明天早晨:多雲間晴;偏北風1、2級;9~13℃未來三天3日白天:晴轉多雲;偏南風...
安徽種田區up主,靠天吃飯,逆襲成地主後塌房 - 天天要聞

安徽種田區up主,靠天吃飯,逆襲成地主後塌房

賽珍珠是唯一同時拿下諾貝爾文學獎和普利策獎的女作家,堪稱文學界的「雙料頂流」。更魔幻的是,這位「頂流」是個美國人,卻靠寫中國農民的故事封神。她出生三個月就被傳教士父母帶到中國,一住就是近4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