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門是中南海的正門,二樓檐際上高懸著金黃交映的巨大國徽,與「新華門」字匾、兩條巨幅標語、影壁上的五個大字、門前高揚的國旗等元素,構成了每位中國人都熟悉的紅色地標。
那麼新華門影壁上的「為人民服務」又有著怎樣的來歷呢?
由天安門城樓沿長安街西行,不久就可以看到我國政治生活的心臟、黨中央和國務院的辦公地——中南海。新華門前,五星紅旗高高飄揚,新華門內影壁上「為人民服務」五個金色大字熠熠生輝。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解放軍全面接管北平城防。中南海成為黨中央和國務院辦公地,成為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工作和生活的地方,也是接見各國貴賓的地方。
新中國成立當天,齊燕銘利用中南海的木料,請人做了一塊大匾,然後用大抓筆寫下了「中央人民政府」6個大字。這塊白底黑字牌匾懸掛在新華門進門的影壁上。
1950年新年後,「中央人民政府」的牌匾,從影壁上移到新華門大門口正上方。
1950年國慶前,隨著天安門廣場修建、拓寬天安門前的道路、完善天安門廣場國旗杆基座、更換天安門城樓兩側大標語,特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掛上天安門城樓,天安門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象徵。
新華門也隨著新中國第一個國慶的到來,進行了新的裝飾。新華門前豎起國旗杆,「新華門」的字匾懸掛在新華門的大門上方,而原來掛新華門匾額的地方,懸掛上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國家標識掛上新華門,新華門同樣具有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象徵的意義。
1961年7月1日,在中國共產黨成立40周年之際,用木頭刻的毛澤東手書體「為人民服務」5個紅字被粘貼在新華門影壁上,影壁背面是「艱苦樸素」四個大字。
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曾多次書寫「為人民服務」5個字,新華門影壁上的這5個字,是從他多次書寫的「為人民服務」的條幅中選出來寫得最好的一幅。
1970年,中南海修繕處對新華門影壁上的「為人民服務」文字進行了加工,將「為人民服務」5個字貼上金箔,變成紅底金字,赫然醒目,熠熠生輝。
1972年的中南海新華門
為人民服務
北京中南海新年門正門
偉大的中國共產黨萬歲!
戰無不勝的毛澤東思想萬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