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鶴凌是馬英九的老爸,生在湖南湘潭,跟毛主席是老鄉,還跟楊開慧讀過同一所學校。
最讓人感慨的,是他到死都惦記著兩岸統一,反對「台獨」。
他1920年11月9日出生在湖南湘潭縣一個叫雙陽村的地方。
那時候,家裡不算窮,他爹馬立安開了個鑄鐵鍋廠,日子過得還行。湘潭這地方,跟韶山離得不遠,大概就40公里左右,鄉里鄉親的,風土人情差不多。馬鶴凌小時候,家裡條件還算過得去,但他6歲那年,老爸得病去世了,家裡一下子就垮了。
他媽向敦帶著他,日子過得艱難,靠著親戚接濟才撐下來。這時候,有個親戚叫劉岳峙,挺仗義,是同盟會的老成員,幫著把馬鶴凌送到了三樟鄉的油麻完小讀書。這學校現在還在用,當年就是劉岳峙建的,對馬鶴凌照顧不少。
馬鶴凌從小就挺爭氣,他考上了岳雲中學。這學校在衡山縣,算是湖南有名的私立中學。他在那兒讀了六年,成績一直不錯,還特別喜歡運動。
體育老師楊一南教他跑步,他還真跑出了名堂,長沙市800米田徑賽拿過第二,還代表湖南參加過全國萬米長跑,成績在省里數一數二。運動之外,他對中國文化也特感興趣,尤其是孫中山的思想,對他影響特別大。
到了1941年,馬鶴凌考上了重慶的中央政治大學。這學校是國民黨辦的,後來變成了台灣的「國立政治大學」。他在那兒讀了四年,1944年畢業。那時候正趕上抗日戰爭後期,全國都在徵兵,知識青年參軍的風氣特別濃。
他也被這股熱潮感染,畢業後就加入了青年軍,去了三峽前線打日本人。那年8月20日,他還跟中央政治大學的學妹秦厚修結了婚。新婚沒多久,他就上了戰場,夫妻倆聚少離多。
抗戰勝利後,馬鶴凌干過一陣蔣介石的侍衛官,後來還加入了「救國團」。
1949年,國民黨敗退,他跟著去了台灣。路上在香港停了停,他兒子馬英九在那兒出生。1951年,他帶著全家到了台灣,開始了新的生活。在台灣,他幹了不少事,比如在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當處長,還在國民黨的中央考核紀律委員會當副主任委員。
馬鶴凌生在湘潭,毛主席生在韶山,倆地方離得近,都是湖南人。湘潭和韶山的文化差不多,鄉音也差不多,馬英九後來能說一口流利的長沙話,估計跟這有關係。
湖南這地方,出過不少牛人,像曾國藩、左宗棠,毛主席也是其中一個。馬鶴凌雖然跟毛主席沒見過面,但同鄉這層關係,多少讓他對大陸有點感情。
楊開慧是毛主席的第二任妻子,1901年11月6日生在長沙,1920年9月進了岳雲中學,是學校第一批女學生。馬鶴凌晚她15年,1935年才進這學校。
雖然時間差了不少,但倆人確實都讀過岳雲中學。楊開慧那時候在學校可能接觸過新思想,受到五四運動的影響。
馬鶴凌入學時,學校已經很有名了,他在那兒學了不少東西,運動和文化興趣都是那時候打下的基礎。這校友關係雖然不深,但也算是個歷史上的小巧合。
1949年,馬鶴凌回過一次湖南老家。那時候國民黨已經不行了,他回去看了親戚朋友,還幹了件挺有意思的事。
他把家裡以前的糧租契約拿出來,當著佃農的面一把火燒了,說從今往後誰也不欠馬家啥。這事兒在當地傳開了,佃農們挺感激。
後來他的母親向敦被抓了,差點沒命,結果那些受過他恩惠的農民偷偷把她放了,送到香港。這件事他當時不知道,後來聽說後,對湖南老鄉特別感激。這經歷讓他對家鄉的感情更深了。
到了台灣,馬鶴凌一直在國民黨里幹活,但他心裡老惦記著大陸。他讓女兒馬以南給在美國的外甥劉肇禮寫信,問問老家的情況。
劉肇禮回信說了不少,還寄了照片,馬鶴凌每次想家就拿出來看。他妹妹馬元英帶著劉肇禮來台灣看他,他在機場等了好久,見面時手都握得緊緊的。
1995年,他終於回了一趟大陸,去了湖南老家。那次回去,他看了老房子,拜了父母的墓,跟當地人聊了不少,回來後更堅定了推動兩岸和平的念頭。
晚年,馬鶴凌成立了「台灣世界華人和平建設協會」,專門搞兩岸交流。他一直跟兒女說,咱們是中國人,根在大陸。
2005年,他得了心臟病,住院的時候還拉著馬英九的手,叮囑他要反對「台獨」,爭取祖國統一。這成了他最後的遺願。他去世那天是11月1日,86歲,骨灰盒上刻著:「化獨漸統,全面振興中國。」
馬鶴凌反對「台獨」的遺願,是他一輩子的信念,從湖南到台灣,他一直覺得自己是中國人。
馬英九後來當領導人,確實受了他爸不少影響。
2008年到2016年,他搞了兩岸直航,還簽了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讓兩岸經濟聯繫緊了不少。
他在公開場合說過,他爸的遺願是他做事的動力。
雖然有人說他政策太親大陸,但從他爸的角度看,這正是他想看到的。馬鶴凌要是活著,估計會挺欣慰。
參考資料
淚眼蒼茫追憶馬鶴凌先生.今日臨安--臨安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