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清朝最後一位攝政王載灃,為何用90萬斤小米將王府賣掉

2025年03月24日14:13:07 歷史 1868

文I酒館茶色

編輯ICJ

--------

提起清朝晚期,大家往往都會先想起當時國家內憂外患,列強紛紛入侵的事件。

就在當時卻有這麼一位大清王爺,大智若愚,

僅僅90萬斤小米就把自己的家產醇親王府給賣了。

1950年,清朝最後一位攝政王載灃,為何用90萬斤小米將王府賣掉 - 天天要聞

當時的人都笑他是敗家仔、窩囊,

但是他卻成為為數不多能在改朝換代中全身而退的清朝王爺,

同時也得以保持了他作為八旗子弟的最後體面。

後來在亂世里活得低調,這座王府的歸宿算是他給老日子畫了個句號。

1950年,清朝最後一位攝政王載灃,為何用90萬斤小米將王府賣掉 - 天天要聞

故事的主角就是載灃,他爹是醇親王奕譞

1883年出生在北京太平湖邊的醇親王府,作為大清道光帝的親孫子,

自然家裡在大清貴族那一茬兒都算頂尖的。

1950年,清朝最後一位攝政王載灃,為何用90萬斤小米將王府賣掉 - 天天要聞

只可惜當時國家危難,鴉片戰爭戰敗要割地賠款,

讓本來就不充裕的國庫雪上加霜,

道光駕崩後,咸豐同治更是無力回天,更別提後面的光緒宣統了。

1950年,清朝最後一位攝政王載灃,為何用90萬斤小米將王府賣掉 - 天天要聞

載灃的母親是側福晉劉佳氏,

光緒皇帝的母親則是大福晉葉赫那拉婉貞

倆人算是同父異母的親兄弟。

1950年,清朝最後一位攝政王載灃,為何用90萬斤小米將王府賣掉 - 天天要聞

家裡孩子不多,他算得上長子,他小時候跑院子里玩,

瞧著琉璃瓦和雕花門,日子過得挺舒坦。

他爹管得嚴,他不敢瞎鬧,可也沒啥大志向。

那時候清朝已經晃晃悠悠,他長大點就知道,外頭不太平了。

1950年,清朝最後一位攝政王載灃,為何用90萬斤小米將王府賣掉 - 天天要聞

1901年,載灃18歲,那年八國聯軍剛打完,

德國的公使克林德就死了,清朝得低頭,

朝廷需要派一個有頭有臉的人過去,

與德國商議賠款的事情,這種事自然就落在他這個閑散王爺的身上。

1950年,清朝最後一位攝政王載灃,為何用90萬斤小米將王府賣掉 - 天天要聞

他穿上朝服,帶著使團去了柏林德皇威廉二世讓他跪,

他脖子一梗,說啥也不跪,只肯鞠躬,

而載灃作為來使,同時還是清朝王爺,

德國人衡量了一下利弊只好算了,放載灃回來了。

1950年,清朝最後一位攝政王載灃,為何用90萬斤小米將王府賣掉 - 天天要聞

他回來後,談判時的硬氣讓慈禧挺高興,

覺得他長了大清的面子,給他指了了門婚事,媳婦也是名門望族。

但是新婚那天瞧見媳婦帶來的嫁妝,心裡挺不是滋味。

1950年,清朝最後一位攝政王載灃,為何用90萬斤小米將王府賣掉 - 天天要聞

原來她媳婦帶來的不是金銀珠寶,而一把手槍,

那槍可是當年用來打殺維新人士,見過血光的。

1950年,清朝最後一位攝政王載灃,為何用90萬斤小米將王府賣掉 - 天天要聞

好在載灃跟媳婦相處還算開心,後來也生了兒子,給家裡添了人氣,

他兒子也挺有名的,是清朝最後的皇帝——溥儀,不過這都是後話了。

1950年,清朝最後一位攝政王載灃,為何用90萬斤小米將王府賣掉 - 天天要聞

1908年冬天,光緒帝和慈禧接連走了,三歲的溥儀被抱上龍椅。

載灃25歲,跪在病榻前接了攝政王的冊子,他每天得上朝,

繞著隆裕太后的屏風聽意見,批摺子得看袁世凱的臉色。

八旗老傢伙們老挑刺,連給兒子找個老師都得掂量半天。

1950年,清朝最後一位攝政王載灃,為何用90萬斤小米將王府賣掉 - 天天要聞

1910年,汪精衛扔炸彈到王府門口想要刺殺他但是沒成功,

他被嚇了一跳,後面真兇都被抓了起來,也沒有判刑只是關進了監獄。

外頭說他沒膽,保皇派氣得跳腳,他管了三年,事兒多得喘不過氣。

1950年,清朝最後一位攝政王載灃,為何用90萬斤小米將王府賣掉 - 天天要聞

1911年孫中山發動了武昌起義,打響了革命第一槍,

清政府也因此面臨崩塌的局面,此時的他急流勇退,

28歲就遞了辭職摺子,回家抱孩子去了。

1950年,清朝最後一位攝政王載灃,為何用90萬斤小米將王府賣掉 - 天天要聞

辭職之後,載灃帶著一家老小回了王府,關起門過著自己的日子,

他不摻和外頭的事,平時很低調。

馮玉祥把溥儀趕出紫禁城的那天,他在花園裡教佃農娃認字,沒吭聲。

1950年,清朝最後一位攝政王載灃,為何用90萬斤小米將王府賣掉 - 天天要聞

他早幾年就把田地租出去,慈禧賞的東西也拿去當鋪換錢。

他算準了清朝沒戲,提前收拾家當。

外頭亂鬨哄的,他守著王府,帶著孩子媳婦過得平靜。

街上兵來兵往,他大門一關,院子里種點菜,日子緊巴巴也能熬。

1950年,清朝最後一位攝政王載灃,為何用90萬斤小米將王府賣掉 - 天天要聞

1934年,溥儀在長春當偽滿皇帝,日本人找上門,

開每月7000袋麵粉的價請載灃過去。

他急忙把小兒子小閨女送到天津的租界躲風頭,

自己也連夜更名換姓,改姓王。

1950年,清朝最後一位攝政王載灃,為何用90萬斤小米將王府賣掉 - 天天要聞

勸他的人來了,他擺手就走,直說,

自己兒子犯糊塗,他可不能去干那糊塗事。

探渾水這件事他死活不幹,日本人沒法子。

1950年,清朝最後一位攝政王載灃,為何用90萬斤小米將王府賣掉 - 天天要聞

他在王府里待著,守著老宅子,日子過得清清靜靜。

外頭風聲緊,他大門不出,院子里走走,帶著孫子玩玩,

心思全在家裡,而這一過就是二十餘年。

1950年,清朝最後一位攝政王載灃,為何用90萬斤小米將王府賣掉 - 天天要聞

直到解放戰爭結束,革命勝利,當時還叫北平北京也成功解放,

載灃就把王府里的東西也收拾了收拾。

載灃把最後一批書捐給北大圖書館,自己留了幾本喜歡的作為紀念。

1950年,清朝最後一位攝政王載灃,為何用90萬斤小米將王府賣掉 - 天天要聞

當時的國家高級工業學校看中了王府,

開價90萬斤小米買下來,他沒多想,就簽了字。

那天他站在垂花門前,手摸著雕花,慢慢走出去。

1950年,清朝最後一位攝政王載灃,為何用90萬斤小米將王府賣掉 - 天天要聞

府邸賣了,東邊給了宗教局,

西邊花園改成宋慶齡故居,馬廄也變了聾啞學校。

他帶著家人搬出去,住進普通房子,跟街坊一樣過日子。

新中國來了,他沒跑沒鬧,安心當個老百姓。

1950年,清朝最後一位攝政王載灃,為何用90萬斤小米將王府賣掉 - 天天要聞

只可惜老百姓的日子,載灃也只過了堪堪兩年,1951年人就走了,

死的時候也才68歲,在當年也算是高壽了。

晚年住在小院里,載灃的日子過得平淡,

他不愛湊熱鬧,家裡沒啥值錢玩意兒,書桌上老放著《資治通鑒》。

1950年,清朝最後一位攝政王載灃,為何用90萬斤小米將王府賣掉 - 天天要聞

他走後,有人翻他日記,裡頭寫著對袁世凱的怕,也寫著對溥儀去東北的慶幸。

他從攝政王到平民,一步步退下來,

沒沾日本人,沒當遺老。

1950年,清朝最後一位攝政王載灃,為何用90萬斤小米將王府賣掉 - 天天要聞

如今北京後海邊上櫻花開得正熱鬧,

宋慶齡故居門口擠滿了拍照的遊客。

這地方以前是清朝末代攝政王載灃的醇親王府,佔地4萬平米,挺氣派。

1950年,清朝最後一位攝政王載灃,為何用90萬斤小米將王府賣掉 - 天天要聞

如今東邊是國家宗教事務局

西邊花園掛上了文保牌子,連馬廄都改成了聾啞學校。

銀安殿的瓦還在,遊客走過那兒,

瞧著琉璃閃光,多少能想到他的日子。

1950年,清朝最後一位攝政王載灃,為何用90萬斤小米將王府賣掉 - 天天要聞

他這輩子,趕上清朝完蛋,也趕上新中國開頭,算是活出了自己的路。

百度百科:載灃
中國質量新聞網:《汪精衛刺殺攝政王載灃 誓言化灰燼煮革命之飯》
中國新聞網:《末代攝政王載灃:用袁世凱還是不用陷兩難》
界面新聞:《醇親王載灃的「道歉」之旅》

為了提升大家閱讀觀感,以上內容部分細節可能存在潤色行為,請大家理智閱讀,僅供參考!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魯慕迅同志逝世 - 天天要聞

魯慕迅同志逝世

湖北省文聯魯慕迅同志治喪小組5月9日發布訃告,湖北省文聯離休幹部、省美術家協會原副主席、一級美術師魯慕迅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25年5月8日凌晨2時在深圳不幸逝世,享年98 歲。
上海話在香港地位高,跟他們密切相關! - 天天要聞

上海話在香港地位高,跟他們密切相關!

文 | 極耳在香港娛樂圈摸爬滾打近六十年的汪明荃早已成為粵語流行音樂代表性人物之一,不過儂曉得伐,伊原來還是地地道道上海人。五一假期在上海舉辦「DIVA演唱會」的阿姐,一張嘴就是地道上海話。而這也是78歲的她首次回到家鄉上海舉辦個人演唱會。當天的演唱會,阿姐誠意十足,除了換造型,全程沒有下場。她唱了《勇敢的...
成湯:曠古仁君的形象 - 天天要聞

成湯:曠古仁君的形象

建立一個延續五百多年的王朝,商的開國君主必定上膺天命,獲得了天神授予的合法性。推翻了延續數百年的夏王朝,商的君主必然下順民心,得到了民眾擁護的正當性。而真正贏得民心的,只能是仁慈,而不是武力。在很多後代的文獻中,成湯被描繪成一位體恤民眾、寬
二戰勝利80周年 走進納粹德國投降的歷史現場 - 天天要聞

二戰勝利80周年 走進納粹德國投降的歷史現場

1945年5月8日24時,法西斯德國簽署無條件投降書。投降書開始生效時,由於時差原因,地處柏林以西的美、英、法等國還是5月8日的下午或晚上,而位於柏林以東的蘇聯等國,已經是5月9日。因此歐洲各國將5....
中國歷史上三個最成功的商人,最後都散盡家財,無一得到善終 - 天天要聞

中國歷史上三個最成功的商人,最後都散盡家財,無一得到善終

中國歷史上有一些著名商人,有部分符合散盡家財且未得善終的情況,以下列舉三位比較典型的: 呂不韋: 生平事迹:戰國末年衛國商人,他以「奇貨可居」聞名,通過扶持秦異人(後改名子楚)登上秦王之位,自己也官至秦國丞相,權傾一時。在執政期間,他組織編
【史志論壇】以彭州市為例淺談地方志人才隊伍建設 ‖程爽 - 天天要聞

【史志論壇】以彭州市為例淺談地方志人才隊伍建設 ‖程爽

歡迎關注「方誌四川」!本文載《巴蜀史志》2024年第6期聚地方人才 育方誌碩果以彭州市為例淺談地方志人才隊伍建設程 爽地方志是地方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是傳承民族文脈的重要基礎,是中華民族文化發展的重要支撐。地方志部門作為開發利用地方志資源的主要部門,在推動地方志事業高質量發展方面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隨...
【史學爭鳴】多重視角下的綿陽「周原說」‖宋翔 - 天天要聞

【史學爭鳴】多重視角下的綿陽「周原說」‖宋翔

歡迎關注「方誌四川」!多重視角下的綿陽「周原說」宋 翔在中國古代文獻中,周原是西周王朝的發祥地之一。傳統觀點認為周原位於今陝西關中地區,然而,綜合水文地理、自然資源、歷史文獻與文化傳承等多方面線索,可提出另一種可能:周原的地理位置或許並非局限於傳統認知中的陝西岐山周原,而是涵蓋了今四川綿陽一帶。綿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