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來源
1:古代西周的分封制度究竟是什麼?為何對中國歷史影響如此深遠?人民資訊
2021-05-23
2:周朝為什麼在東方分封了齊、魯兩國?兩國的第一代國君有多牛?人民資訊
2021-05-25
公元前一千多年,周武王姬發伐紂成功後,擺在眼前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商朝留下的江山實在是太大了,放眼望去,原商朝的地盤,加上新征服的部落方國,那真是遼闊無垠。
武王雖說實力強勁,可要一口吞下這麼大一塊蛋糕,直接管起來心裡真沒底,此外當時的情況確實複雜。商朝雖然滅了,但餘威尚在,各地人心不穩。
周人原本只是西方一個小邦,根基淺薄,武王手底下能直接調動的軍隊也就五萬人左右,而新征服的區域,叛亂的火星子到處都是。
要是學商紂王那樣搞高壓統治,怕是今天剛坐穩龍椅,明天就得被各路諸侯給推翻了,那就是江山還沒捂熱乎,就要拱手讓人?
武王姬發那是何等聰明的人物,他心裡清楚得很,硬來肯定是不行的,得另闢蹊徑,思來想去,武王想到了一個辦法,那就是「分封制」。
分封制說起來也不是周朝原創,早在商朝的時候,就已經有了分封諸侯的雛形。
周人居住地就是被商朝的封地,這說明分封制在當時已經是一種被認可的統治手段了。
武王算是依照前朝的範例,把這套制度拿過來加以改造,為自己所用,至於分封制具體怎麼操作,簡單來說就是周天子把天下的土地,分給自己的親戚、功臣。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歸順的前代身份較高的貴族們,把他們分封到各地去,這些諸侯,就像是周天子派出去的「地方代理商」,幫周天子管理地方,拱衛王室。
分封的對象主要是姬姓王族,畢竟血濃於水,自己家人總是更可靠一些。當然也有一些異姓功臣,比如姜子牙,被封在齊地,那是為了鎮守東方的重要門戶。
武王這一招可謂是一舉多得,分封諸侯讓他們擁有自己的領地和軍隊,這等於把周王室的統治力量分散到了各地,形成了一個以鎬京為中心的統治網路。
其次這些諸侯國,就像是周王室的藩籬,起到了拱衛王室,抵禦外敵的作用,再次分封諸侯,也是對功臣的一種獎賞,籠絡人心,讓他們死心塌地為周王室賣命。
武王伐紂各路諸侯也出了不少力,論功行賞也是理所應當的,還有一點很關鍵,那就是周王室當時的實力,其實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強大。
雖然滅了商朝,但那是聯合了八百諸侯的力量,才能以少勝多,周人自己的底子,還是比較薄弱。
如果要直接統治那麼廣闊的土地,不說管不過來,光是維持這從上到下的僚體系和軍隊開支,就能把周王室給拖垮。
分封制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無奈之舉,是周王室實力不足以直接控制天下的體現,周初的分封制,確實在穩定政權,擴大統治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
周天子成了名副其實的「天下共主」,號令諸侯,莫敢不從,周王朝也迎來了它最輝煌的時期,可惜分封制這套制度,在運行了幾百年後,逐漸開始走樣了。
隨著時間推移,諸侯國的力量越來越強大,一方面諸侯國世襲罔替,權力不斷固化。
最初周天子對諸侯還有一定的任免權,但到了後來,諸侯的爵位和領地,幾乎成了他們自己的私產,周天子想插手都難。
另一方面社會生產力發展,鐵器牛耕普及,諸侯國的經濟實力突飛猛進,經濟上強大了,政治上的野心也就跟著膨脹起來了。
周王室日子就沒那麼好過了,鎬京地處偏遠,發展潛力有限,周天子的直轄領地,也就那麼一塊,經濟實力增長緩慢。
此消彼長,周王室和諸侯國的力量對比,發生了根本性的逆轉,周天子不再是那個說一不二的總老闆了,名義上是老大,實際上卻處處受制於人。
更要命的是他們的制度開始崩壞,所以他們又重新「定製」了一套維護等級秩序的規範體系,約束諸侯的行為。
但到了東周時期,周禮的約束力越來越弱,諸侯們不再把周天子當回事了,誰的拳頭硬,誰就說了算。
於是諸侯兼并戰爭愈演愈烈,「春秋五霸」「戰國七雄」輪番登場,整個天下,亂成了一鍋粥。
周天子只能眼睜睜看著諸侯們互相廝殺,自己卻無能為力,甚至還要仰仗強國鼻息。
周朝的分封制,從建立到瓦解,經歷了數百年的時間,這套制度,既有它成功的方面,也暴露出固有的缺陷。
權力分散,使得地方強,這是分封制難以避免的宿命,周天子最初為了省事,把權力下放給諸侯,卻沒想到,這權力一旦放出去了,就很難再收回來了。
秦朝建立後,發現舊的制度有太多弊端,決定推行新的政策,建立了以朝廷為主的王朝,把權力集中在自己手中,開始推行郡縣制。這被視為是對分封制的一種否定和超越。
這種制度加強了地方管理,提高了行政效率,但也容易導致權力過於集中,缺乏地方活力,歷史總是辯證的,任何制度都不是完美無缺的,都有其時代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