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英媒3月18日報道,印度西部馬哈拉施特拉邦的一座城市部分區域在實施宵禁,此前印度教團體要求拆除17世紀莫卧兒帝國皇帝奧朗則布的陵墓,並於周一晚間引發暴力事件。
那格浦爾市的馬哈勒地區發生縱火和投擲石塊事件。警方表示,目前局勢已得到控制,並呼籲民眾保持和平。
近年來,隨著極端印度教團體不斷呼籲拆除奧朗則布的陵墓,這座300多年前去世的皇帝的陵墓已成為政治衝突的焦點。
該陵墓位於馬哈拉施特拉邦查特拉帕蒂·桑巴吉納加爾區,距那格浦爾約500公里,該區此前以這位皇帝的名字命名為奧朗加巴德。
馬哈拉施特拉邦首席部長德文德拉·法德納維斯向邦議會表示,周一的暴力事件是在兩個印度教組織,世界印度教大會和巴賈朗達爾,焚燒皇帝畫像並高呼要求拆除其陵墓的口號後爆發的。
這引發了有關一些宗教象徵被褻瀆的謠言。法德納維斯稱,這導致了看似「精心策劃的襲擊」的暴力事件。他說,在晚間祈禱後,一群250名穆斯林男子聚集並開始高呼口號。「當人們開始說要縱火焚燒車輛時,警方使用了武力」,他補充道。
那格浦爾警察局長拉文德·辛格告訴ani新聞社,已有50多人被拘留,33名警察在事件中受傷。那格浦爾市中心的商店和企業仍然關閉,全市加強了安保措施。
與此同時,反對黨批評了以印度人民黨(bjp)為首的邦政府,稱「該邦的治安已經崩潰」。
本周暴力事件的導火索是一部關於桑巴吉的寶萊塢電影,桑巴吉是一位與奧朗則布發生衝突但最終失敗的馬拉塔統治者,以及電影中對他遭受酷刑的生動描繪。
法德納維斯周二向邦議會表示,這部電影「點燃了人們對奧朗則布的憤怒」。幾天來,印度教民族主義政黨的政治家們批評奧朗則布並呼籲拆除他的陵墓,這一問題一直佔據該邦的頭條新聞。
本月早些時候,當地區政治家阿布·阿茲米表示奧朗則布並非「殘忍的統治者」,還「建造了許多寺廟」時,抗議者也感到憤怒。阿茲米還表示,在奧朗則布的統治下,印度的邊界擴展到阿富汗和現在的緬甸,該國被稱為「金鳥」,其國內生產總值佔世界國內生產總值的四分之一。
他後來告訴法庭,他的言論被誤解了,但他被馬哈拉施特拉邦議會停職,並對他展開調查。
2022年,當一座在毗濕奴神廟廢墟上建造的清真寺引發爭議時,毗濕奴神廟是一座17世紀宏偉的印度教聖地,在奧朗則布的命令下被摧毀,奧朗則布的名字在社交媒體上成為熱門話題,當時法院下令進行一項調查,以確定清真寺是否建在原本是印度教寺廟的土地上。
在一位地區政治家質疑「其存在的必要性」並呼籲將其摧毀後,奧朗則布的陵墓對遊客關閉。
同年,印度總理莫迪也在瓦拉納西的一次活動中談到了「奧朗則布的暴行」和「他的恐怖」。「他試圖用劍改變文明。他試圖用狂熱主義摧毀文化」,莫迪說。
奧朗則布是誰?
奧朗則布是莫卧兒帝國的第六位皇帝,從1658年到1707年統治印度近五十年。他常被描述為一位虔誠的穆斯林,過著苦行僧般的生活,但在擴張帝國的過程中冷酷無情,實施嚴格的伊斯蘭教法並徵收歧視性稅收。
他被指控摧毀印度教寺廟,儘管一些批評者指出他也建造了一些寺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