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金槍魚,你會想到什麼?是便利店裡的金槍魚飯糰,是日本料理中的刺身,還是進博會上那震撼的開魚儀式?
而在海洋人的眼中,一尾尾金槍魚,更是我國遠洋漁業從無到有,從有到強的縮影。今年是我國發展遠洋漁業四十年,今天(10日)下午,一場別開生面的開魚秀在上海海洋大學舉行。總重200餘斤的兩頭大目金槍魚擺放在桌上,料理師現場分切,免費贈予師生品嘗。
現場分切金槍魚並贈予師生品嘗
「40年前,也就是1985年3月10日,第一支由中國水產總公司12艘生產船和1艘冷藏運輸船組成的遠洋船隊,前往西非海域生產。學校季星輝教授隨隊出征,也由此拉開了中國遠洋漁業的序幕。」該校海洋生物資源與管理學院院長陳新軍介紹。
陳新軍口中的季星輝教授,是著名的遠洋漁業專家。當年,已經年過半百的季星輝,隨我國首支遠洋漁業船隊,歷時62天,航行一萬餘里抵達西非,開創遠洋漁業事業。由於西非氣候條件與中國迥異,海上天氣更是瞬息萬變,船隊起初連連虧損。季星輝廢寢忘食研究漁場、漁具和漁法,終於使船隊扭虧為盈。在此後的十年間,季星輝三下西非,被漁民們稱作「活諸葛」。
新民晚報記者了解到,近年來,我國水產品長期保持量足價穩,總產量連續34年位居世界第一,這其中,遠洋漁業功不可沒。事實上,我國是世界上最早開發和利用海洋的國家之一,早在4000多年前,中國沿海地區人民就向海而生、以漁為業,與世界人民一道,開啟了海洋探索開發利用之路。我國遠洋漁業從1985年起步,雖然起步較晚,但經過40年的艱苦奮鬥,已經取得了顯著的發展成就。
「金槍魚經濟價值極高,在國際市場上備受推崇。可在30多年前,我們捕撈金槍魚,要麼盲目地找魚,要麼就跟在日本漁船後。」該校海洋生物資源與管理學院高級工程師吳峰告訴記者,「如今,我們有了ai助力,可以綜合漁獲量和魚類行為,來判斷漁情。」
據介紹,數月前,由中水集團遠洋股份有限公司與上海海洋大學聯合研發的我國首套金槍魚智慧漁情預報系統「海鷹ai系統」發布。海鷹ai系統結合金槍魚生物學、生態學、漁場學等特徵知識,採用大數據挖掘和深度學習技術,實現了金槍魚中心漁場預報和中長期資源量預測;此外,系統還可以對作業漁船進行船位監控、越界預報警和漁船避碰預警,根據船位以及航行路線自動發送郵件進行過境報備,避免不必要的糾紛。
師生品嘗大目金槍魚
鮮為人知的是,金槍魚並不是想捕就能捕。對這一高度洄遊性魚類,國際上通過5個政府間區域漁業管理組織,對捕撈活動實施嚴格的養護措施,以確保金槍魚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各國的捕撈配額,要在「談判桌」上爭取。
「四十年來,幾代師生先後奔赴全球海洋漁業第一線,不僅開拓了40多個重要漁場,也積累了大量科學數據,為我國遠洋漁業爭取合法權益。」陳新軍表示。
新民晚報記者還獲悉,遠洋漁業對人才有著相對較高的要求——懂專業、會英語,能「釣魚」,肯吃苦……國際性、綜合性、艱苦性等行業特點曾讓不少年輕人望「海」卻步,遠洋漁業專業人才隊伍一度出現斷層現象。對此,上海海洋大學開出「大國海洋」等特色思政課程,並安排有著豐富遠洋漁業經驗的教師以身傳教。教授搏浪天涯、為海洋事業奮鬥的故事,讓青年一代深受鼓舞。這幾年,報名漁業資源實習調查的學生每年都在增加,曾經的「選人難」變成了現在的「人難選」。
「作為海漁專業的學生,我為我們專業而感到驕傲。」海洋生物資源與管理學院2024級學生李思萌拿著手中的金槍魚釣具說道,「遠洋漁業的接力棒到我們手裡了,我們一定要將老前輩的精神發揚光大,讓中國遠洋漁業事業更加繁榮昌盛。」
師生品嘗來自大西洋、北太平洋、中西太平洋、印度洋的多種海產品
當天,還有中水集團遠洋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聯成遠洋漁業有限公司、上海水產集團有限公司、山東省中魯遠洋漁業有限公司等企業,帶來了來自大西洋、北太平洋、中西太平洋、印度洋的10餘種50多款遠洋漁業產品。2000餘名師生興緻勃勃,品嘗了金槍魚、魷魚、秋刀魚等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