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作義上位史,轉折點在於中原大戰,閻錫山戰敗,退隱大連。傅作義受張學良的煙火情,同時蔣介石出於分化閻錫山勢力的目的,出任晉軍軍長,綏遠省主席。並逐步以綏遠為基地,發展自己的勢力。
傅作義將軍
傅作義作為閻錫山的手下,是晉綏軍的一員大將,南征北戰。傅作義是晉南榮河人,閻錫山是晉北五台人,晉軍中流傳的口頭禪——「會說五台話,就把洋刀挎」,自然,傅作義不在此序列。
閻錫山手下一員大將
傅作義前期軍事生涯中,與國民軍宋哲元、奉系張學良交過手,涿州守城之戰,傅作義威名遠揚。
在涿州與張學良交戰,一戰成名,受到賞識
甜蜜期一過,傅作義的功高蓋主,引發閻錫山的猜忌和齷齪,處處受到掣肘。中原大戰後,因與張學良的香火情,被任命為晉軍35軍軍長,綏遠省主席,逐漸脫離閻錫山勢力,開始自主發展。
在綏遠積極抗日,阻滯日軍
綏遠抗戰
1938年,傅作義被蔣介石任命為第八戰區副司令長官,並在綏遠設立官部,這意味傅作義脫離閻錫山的晉軍序列,自成一系。傅作義主政綏遠期間,積極發展水利、提升軍事防禦能力,推動地方經濟發展。抗戰時期,在綏遠進行積極抗日,阻滯日軍,打出了紅格爾圖大捷、百靈廟大捷、大廟大捷等勝仗。
總攬華北五省二市軍政大全
與蔣介石、東北剿總司令衛立煌
抗戰勝利後,傅作義駐守北平,逐步掌控華北地區。軍隊在35軍的基礎上,擴編為3個軍,此時傅作義能夠指揮的部隊已達10多萬人。其被蔣介石任命為華北剿總司令,總攬冀、晉、熱、察、綏、平、津華北五省二市軍政大權,權勢勝過了閻錫山。
北平和平解放,與周總理合影
內戰發生後,傅作義審時度勢,最後促成北平和平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