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川不成軍」:四川人為何被稱為中國最有血性的群體?

2025年02月09日16:53:03 歷史 1780

「無川不成軍」:四川人為何被稱為中國最有血性的群體? - 天天要聞

四川人的血性從何而來?

別看今天的四川有近一億人口,但真正的「純血」四川人其實少得可憐。為什麼呢?因為歷史上,四川人幾乎被打光了。每當國家危難之際,四川人總是第一個站出來,用血肉之軀築起防線。

宋代,蒙古鐵騎橫掃中原,朝廷都跑了,唯有四川人死守故土,寧死不降。這場仗打了整整60年,1300萬川人,最後只剩下不到80萬。雖然最終未能改變命運,但他們的不屈精神,讓敵人付出了慘痛代價。

到了明朝末年,滿清入關,全國再次陷入動蕩。這一次,又是四川人站了出來,誓死不降。從1644年到1776年,四川人抵抗了整整一百多年。剛繁衍到600萬的川人,最後只剩下不到10萬。幾乎全省殉國,這種捨生取義的精神,深深烙在了四川人的骨子裡。

「無川不成軍」:四川人為何被稱為中國最有血性的群體? - 天天要聞

近代史中的川軍:350萬人出川抗日

到了1937年,中華民族再次面臨外敵入侵。這一次,350萬川人出川抗日。什麼概念?十戶人家,九戶無兒郎。川軍穿著草鞋,千里行軍,奔赴前線。在這場殘酷的戰爭中,川軍的傷亡率高達20%,但被俘虜的比例卻極低。為什麼?因為川軍打起仗來,真的是玩命的。

日本沒打到四川,四川人就主動出擊了。出去350多萬人,回來的只有10多萬人。這種犧牲,讓人心疼到落淚。川軍寧死不降的精神,幾乎刻進了他們的DNA

「無川不成軍」:四川人為何被稱為中國最有血性的群體? - 天天要聞

川軍的血性:日軍都怕

在日軍的記載中,川軍的評價只有四個字:英勇無敵。網上流傳著一種說法:日軍最怕遇見的,恐怕就是川軍了。這種說法並非空穴來風。川軍的血性,不僅體現在戰場上,更體現在他們那種「寧死不降」的骨氣上。

20%的傷亡率,不是川軍內部的比較,而是全國範圍內的佔比。川軍的犧牲,遠超其他地區。寧死不屈的比例,佔到總人數的3%。這種數據,足以說明川軍的血性。

「無川不成軍」:四川人為何被稱為中國最有血性的群體? - 天天要聞

四川人的血性:骨子裡的不屈

有人說,四川人是最有血性的群體。這話不假。從宋代到近代,四川人總是在國家危難之際挺身而出。他們的血性,不是一時的衝動,而是骨子裡的不屈。

「無川不成軍」,這句話不僅是對川軍的讚美,更是對四川人血性的總結。四川人的血性,不僅體現在戰場上,更體現在他們那種「寧死不降」的精神上。

「無川不成軍」:四川人為何被稱為中國最有血性的群體? - 天天要聞

四川人的血性:今天的意義

前段時間,網上有人問:「如果國家發生戰爭,中國人還敢上嗎?」我可以告訴你,四川人絕對第一個上,而且上的人數也絕對最多。這種血性,不是一時的熱血,而是骨子裡的不屈。

四川人的血性,不僅是對歷史的總結,更是對未來的承諾。「四川不滅,華夏不亡」,這句話不僅是對歷史的總結,更是對未來的承諾。

「無川不成軍」:四川人為何被稱為中國最有血性的群體? - 天天要聞

四川人的血性,不是一時的熱血,而是骨子裡的不屈。從宋代到近代,四川人總是在國家危難之際挺身而出。他們的血性,不僅體現在戰場上,更體現在他們那種「寧死不降」的精神上。

「無川不成軍」,這句話不僅是對川軍的讚美,更是對四川人血性的總結。四川人的血性,不僅是對歷史的總結,更是對未來的承諾。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68年前劉少奇發出的這個警告,至今仍然值得高度警惕 - 天天要聞

68年前劉少奇發出的這個警告,至今仍然值得高度警惕

1956年9月27日,黨的八大勝利閉幕,在閉幕式上通過了《黨的八大關於政治報告的決議》,《報告》明確指出:我們國內的主要矛盾,已經是人民對於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後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已經是人民對於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
寒夜中的伯樂與皇帝的雙面棋局,如何打造洋務先驅郭嵩燾? - 天天要聞

寒夜中的伯樂與皇帝的雙面棋局,如何打造洋務先驅郭嵩燾?

一、寒夜中的伯樂:肅順的驚世之舉1858年冬,北京菜市口的刑場飄著鵝毛大雪。順天鄉試發榜後,因中舉者中有京劇票友平齡而引發輿論嘩然,御史孟傳金上奏參劾此次鄉試有舞弊行為。咸豐帝命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戶部尚書全慶、兵部尚書陳孚恩會審此案。
兩件「國之重器」,同一個幕後功臣! - 天天要聞

兩件「國之重器」,同一個幕後功臣!

測序儀和光刻機,作為生命科學與半導體領域的「國之重器」,其發展之路充滿艱辛與挑戰。從專利爭奪戰到科技冷戰,再到光學技術的精密支撐,每一步都凝聚著無數科研人員的心血與智慧。中科院長春光機所作為光學技術的中流砥柱,以其卓越的科研實力和創新精神,為國產測序儀和光刻機的崛起提供了堅實保障。在未來的科技競爭中...
鄧大姐母親,光緒欽點御前侍衛妻子,中國工農紅軍最年老新兵 - 天天要聞

鄧大姐母親,光緒欽點御前侍衛妻子,中國工農紅軍最年老新兵

57歲高齡時,她剪掉髮髻,穿上灰布軍裝,成為中國工農紅軍中年齡最大的新兵;她的丈夫曾是光緒皇帝的御前侍衛,女兒嫁給了新中國總理周恩來。從晚清貴婦到紅軍戰士,從顛沛流離到身陷囹圄,楊振德不僅是鄧穎超的庇護者,更是中國革命中一道獨特的女性光芒。
風雲人物杜特爾特名言集錦 - 天天要聞

風雲人物杜特爾特名言集錦

當今世界風雲人物,非乃菲律賓杜特爾特莫屬,他在政壇生涯中當總統僅只幾年,而當達沃市的副市長,代理市長,市長的時間最長,長達22年之久,而且今年五月份繼續爭取達沃市市長競選;他的許多震驚世界的名言短句,都是在當選達沃市長與總統期間隆重推出的,
淚目!江西102歲「老軍醫」最後的「得償所願」 - 天天要聞

淚目!江西102歲「老軍醫」最後的「得償所願」

大江網/大江新聞客戶端訊 全媒體記者楊文超、王琴紅、肖立宇報道:還記得父親離開的那一天,家裡人都不覺得突然,也不慌亂,因為老爺子把自己身後的事情早已安排得妥妥噹噹——遺體捐獻。他曾嚴厲批評我「樹葬」的提議,覺得這是貪慕虛榮,為這事,我們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