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擊敗日本、韓國大將後,何卓佳最終沒能跨過孫穎莎這座大山,0:4出局

2025年02月07日21:40:17 歷史 2182

很遺憾,何卓佳的wtt新加坡大滿貫女單之旅,止步在了女單八強!

本站大滿貫賽事,何卓佳的表現,著實讓人眼前一亮。十六強爭奪戰中,面對實力強勁的張本美和,何卓佳完全不落下風,連下三局,3:0零封了對手。

連續擊敗日本、韓國大將後,何卓佳最終沒能跨過孫穎莎這座大山,0:4出局 - 天天要聞

接下來的女單八強爭奪戰中,何卓佳的對手,又從日本女乒大將換成了韓國女乒一姐申裕斌

申裕斌與張本美和一樣,都是實力派,至少從紙面實力來看,是比何卓佳強的。不過,紙面實力有時候不能代表什麼,就像所謂的世界排名,有時候並不能完全體現運動員們的實力。

所以,在3:0零封了張本美和之後,面對韓國女乒一姐申裕斌,何卓佳再次展現出強勁的實力,又一次連下三局,3:0零封了對手。

連續擊敗日本、韓國大將後,何卓佳最終沒能跨過孫穎莎這座大山,0:4出局 - 天天要聞

躋身wtt新加坡大滿貫女單八強後,何卓佳接受採訪時,也是十分開心,表示自己也沒想到比賽會贏得這麼順利,而對於本站賽事後面的路,何卓佳也滿懷著希冀,希望自己能夠走得更遠一些。

只是,躋身女單八強後,在進軍女單四強的路上,她的對手由外協選手換成了自己的隊友,而且還是世界排名第一,狀態十分出色的孫穎莎

連續擊敗日本、韓國大將後,何卓佳最終沒能跨過孫穎莎這座大山,0:4出局 - 天天要聞

兩人始一交手,孫穎莎便快速的11:3拿下首局,隨後的第二局,孫穎莎依舊在賽場上佔據主動,11:6再下一局。第三局同樣再次以一個11:6拿下,到了第四局,比分開始變得膠著,但本站賽事狀態更好的孫穎莎,依舊在這一局笑到了最後,11:9拿下第四局的同時,也是大比分4:0零封何卓佳,躋身wtt新加坡大滿貫女單四強。

連續擊敗日本、韓國大將後,何卓佳最終沒能跨過孫穎莎這座大山,0:4出局 - 天天要聞

孫穎莎晉級,是實力使然,但何卓佳的出局,也讓人為之感到惋惜!畢竟,本站賽事,何卓佳的表現真的讓人眼前一亮,而每次比賽結束後,她在接受採訪時,那帶著甜甜微笑的樣子,也是讓人印象深刻。

輸給孫穎莎,並不丟人,因為孫穎莎是世界第一!對於何卓佳而言,wtt新加坡大滿貫賽事,雖然止步了女單八強,但她也是贏家,因為她也曾連續擊敗勁敵,打出了讓自己滿意的表現。

連續擊敗日本、韓國大將後,何卓佳最終沒能跨過孫穎莎這座大山,0:4出局 - 天天要聞

期待,何卓佳在以後的比賽里,繼續保持出色的狀態,從而讓球迷們時常在鏡頭前,看到那個愛笑的小胖子!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校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擴大)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開展集體學習 - 天天要聞

校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擴大)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開展集體學習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論述,大力弘揚偉大抗戰精神,7月9日,校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成員,部分職能部門負責人、院系黨委書記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參觀學習。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大家認真聆聽解說,參觀了《為了民族解放與世界和平——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
從馬扎然到丘吉爾:首相們的職場生存指南 - 天天要聞

從馬扎然到丘吉爾:首相們的職場生存指南

《首相塔》全八集完結!今年三月到六月,陸大鵬與程衍樑帶我們走近歐洲歷史上的八位首相或總理,在紛繁的歷史中,串聯起他們的故事:從締造「太陽王」的馬扎然,到瓦解拿破崙的梅特涅,再到力挽狂瀾的克列孟梭,直至締結「英美特殊關係」的丘吉爾... 他們在時代的浪潮中抉擇,也親手推動著歷史的進程。光環背後,其實這些首...
1951年,得知古大存緊急彙報,葉劍英焦急致電陶鑄:刀下留人 - 天天要聞

1951年,得知古大存緊急彙報,葉劍英焦急致電陶鑄:刀下留人

1951年3月的一天清晨,電話那頭傳來古大存壓低卻顫抖的聲音:「葉帥,莫雄今晚就要被槍決!」葉劍英愣了不到三秒,隨即抄起另一部機子撥向陶鑄,四個字擲地有聲——刀下留人。廣東省政府大院的走廊里,傳令兵一路小跑,陶鑄收到命令,當場批示暫停執行。
她曾是延安第一美女,卻因推廣交際舞,不得不離開延安 - 天天要聞

她曾是延安第一美女,卻因推廣交際舞,不得不離開延安

1937年延安的夏夜,廢棄教堂里留聲機流淌出《藍色多瑙河》,一群青年男女正隨樂起舞。舞池中央,一位塗著口紅、燙捲髮的女子格外醒目——她輕挽領袖的手臂旋轉,裙擺划過塵土飛揚的地面,彷彿硝煙中綻放的玫瑰。這一幕,讓窯洞外幾名裹綁腿的女紅軍攥緊了
管仲:通過經濟手段消滅一個國家的鼻祖 - 天天要聞

管仲:通過經濟手段消滅一個國家的鼻祖

倉稟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這句話應該大家都熟悉。他的意思是說,一個人在物質生活滿足了,才能追求精神層面的東西。簡單說,這句話闡述了最基本的一個人生道理,所謂的修養、禮儀都是吃飽了飯以後的事。你知道這句話是誰說的嗎?出自哪裡?如果你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