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奮勉、勇往任事——殉職於雲南征緬前線的福靈安

2025年02月07日15:52:04 歷史 1441

當年,大約還在景山八旗官學中讀書、尚未出仕的時候,年輕的傅恆就已經成婚,迎娶了同為八旗高門貴族之女的葉赫那拉氏為正妻福晉(並不是某些歷史資料中所記錄的瓜爾佳氏);而葉赫那拉氏則是康熙朝權臣、太傅、大學士明珠的曾孫女(但是並沒有確切的史料證明,只是後人考據推斷得出的結論)、和碩額駙揆方的孫女、議政大臣永壽的女兒(永壽後來過繼給二伯父揆敘為嗣子,所以葉赫那拉氏也可以稱為揆敘的孫女)。

一般的史料文字或者搜索網站資料中,傅恆的子女記錄是四個兒子:福靈安、福隆安、福康安、福長安,還至少兩個女兒。

兒子們在傅恆的生前身後,都繼續延續著沙濟富察氏一族的榮耀,承蔭父祖之恩蔭、各有顯爵、出任高官,在乾隆一朝的朝堂上顯赫一時;而傅恆的兩個女兒則都與皇室成員聯姻成婚,一個是乾隆帝第十一子、成親王永瑆的嫡福晉,一個則是世襲罔替的鐵帽子王、睿親王淳穎的嫡福晉。

也就是說,傅恆的子女們幾乎都與皇室進行了聯姻(第三子福康安除外),兒子們是額駙,女兒們是親王嫡福晉;在乾隆一朝,富察氏(李榮保一支)家族與皇族室的聯姻十分緊密,這代表了富察氏一門顯赫的地位。

而傅恆去世之後,他的兒子們各自繼承了家業,很好地承擔起繼續光大沙濟富察氏門楣的責任,更是非常出色地為皇帝分憂、為朝廷效力,使得富察氏家族(李榮保一支)在整個乾隆朝期間,以及後續的歲月中恩寵不衰、久居高位。

行走奮勉、勇往任事——殉職於雲南征緬前線的福靈安 - 天天要聞

根據清代八旗志、或者氏族志的記載,傅恆是有五個兒子的,除了長子福靈安、次子福隆安之外,傅恆第三子、第五子都早夭,而在兄弟間排行第三的福康安,其實是傅恆的第四子。

另外,傅恆第四子福長安,並不是他的親兒子,而是他的七哥傅玉(其實是八哥,李榮保第七子早夭,所以從第八子傅玉開始,後面三個兒子傅玉、傅謙、傅恆都升了一位排行)的兒子,後來才過繼給傅恆。

傅玉長子早夭未有名、次子為明俊、第三子明祥、第四子即福長安;後來福長安過繼給九叔傅恆,在傅恆的兒子們中排行第四。也就是說,福長安在沒有過繼給(九叔)傅恆之前,一定不叫『福長安』,很有可能是叫『明某』。

傅恆的長子(未知是否為其嫡妻葉赫那拉氏所生,也就是說不知道他是傅恆的嫡長子還是庶長子)福靈安,其出生年月史書中都未記錄,但根據其父傅恆的生年來看,大致可以推算他應該生於乾隆七年(1742年)左右,這個時候,傅恆已經受孝賢皇后(傅恆親姐姐)的推恩,擔任了御前侍衛,併兼管圓明園、內務府事務,可算朝廷中級官員了。

在未及弱冠的時候(大約在乾隆二十二年、也就是1757年左右),年輕的福靈安就被父親傅恆奏請(姑父)乾隆帝允准,送上了『平準、平回』的激烈戰場(也就是清軍平定準噶爾汗國及平定南疆回部之役)去歷練打磨;身為頂級貴族成員的福靈安,也和普通的士卒一樣在戰場上勇冒矢石、披堅執銳,與準噶爾及回部叛軍作戰;這個時候的福靈安,大概也就是十五六歲的年紀。

在『平回之役』的過程中,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八月間爆發了關鍵的『黑水營之戰』,福靈安跟隨主將、定邊將軍兆惠,以及自己的堂兄、副都統領隊大臣明瑞(傅恆四哥傅文之子),還有鄂實(雍正朝大學士鄂爾泰之子)、特通額(前任定西將軍策楞之子)等八旗勛貴子弟全程參與了此戰,堅守黑水營營地一百多天,在天寒地凍、彈盡糧絕、援兵不至、無險可依的『絕境』下奇蹟般地守住了黑水營。

行走奮勉、勇往任事——殉職於雲南征緬前線的福靈安 - 天天要聞

直至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正月,傷亡慘重的黑水營守軍才在定邊右副將軍富德、巴里坤辦事大臣阿里袞等人的接應下,安全返回了阿克蘇大營。

而『黑水營之戰』的堅守勝利,也沉重地打擊了『大小和卓叛軍』的囂張氣焰,消耗了叛軍僅存的士氣和實力,此後進退維谷的大小和卓在清軍的進逼威脅下,只得放棄了老巢葉爾羌,率殘部逃往境外的巴達克山國(阿富汗西北),準備由巴達克山再前往痕都斯坦(克什米爾南部、巴基斯坦北部)。

年輕的福靈安在參與清軍徹底平定西域的過程中,建立了屬於自己的卓越功勛;因為『黑水營之戰』、以及後續的『葉爾羌剿賊』中的功績,福靈安被乾隆帝敘功,擢升為二等侍衛(正四品)。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九月,大小和卓在巴達克山國被捕殺授首,回部叛亂平定;乾隆帝在當年十月二十三以『準噶爾、回部皆定,出兵西域大功告成』為由宣諭中外,西征主帥、定邊將軍兆惠晉封『戶部尚書、鑲白旗漢軍都統、領侍衛內大臣、一等武毅謀勇公』,加宗室公品級鞍轡,副將富德晉封『一等靖遠成勇侯,賞戴雙眼翎』,副將明瑞晉封『戶部侍郎、加贈雲騎尉、賞戴雙眼翎』;而參戰的其他有功大臣、官員、附清回部貴族,乾隆帝下旨『均交吏部從優議敘。』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二月二十七,主將兆惠率出征西域的有功將士班師抵達京師;乾隆帝親自出紫禁城迎接,並駐蹕於良鄉(北京市房山區良鄉鎮)黃新莊,以『郊勞禮』來慰問有功的西征將士們;乾隆帝還親自給主帥兆惠『牽馬帶韁』,以彰顯其功。

在西域戰場上歷練了數年之久的福靈安,此次也跟隨主將兆惠一起勝利班師回朝;乾隆帝在對有功將士們的『從優議敘』中,對福靈安『非披堅執銳之歲,即能奮勇行陣、屢著勤勞』的英勇之舉十分讚許,於是再擢升其為頭等侍衛(正三品),並賜緞六端、銀白兩。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在乾隆帝親自賜婚下,福靈安與康熙帝曾孫女、多羅愉恪郡王允禑孫女、多羅愉郡王弘慶之女宗室郡主成婚,成為了『多羅額駙』,同時還獲得了『雲騎尉』的世職。

行走奮勉、勇往任事——殉職於雲南征緬前線的福靈安 - 天天要聞

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正月,在(第二次)『征緬之役』中,由於清軍主將、雲貴總督楊應琚的指揮失誤而導致清軍勝少敗多,且陣亡了多名中高級將領;為避免被朝廷和乾隆帝追究責任,楊應琚夥同雲南提督李時升諱敗為勝、糊弄作假,向乾隆帝不斷奏報『殺敵無數、緬賊敗退』的離譜『告捷奏疏』。

起初,因為楊應琚的『告捷奏報』乾隆帝一度被蒙在了鼓裡,以為雲南清軍即將平定小邦緬甸。但到了後來,面對楊應琚的連番『大捷』奏疏,乾隆帝逐漸產生了懷疑——大捷的地點從緬甸境內越來越接近雲南邊境,這到底是『空城計』還是『誘敵深入』?

而在楊應琚的連續捷報中,雲南清軍綠營合計的殺敵數量早就超過了萬人,但緬軍北上的軍隊一共也就一萬人出頭,而緬軍現在還有精銳力量和天兵(清軍)在木邦地區對峙,那被殲滅的緬軍都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么?

於是,對楊應琚的『告捷』已經產生了嚴重懷疑的乾隆帝,為搞清楚雲南前線的真實戰況,便委派自己心中值得信任的心腹、御前一等侍衛福靈安自京師火速前往南疆,徹查雲南前線的真實情況。

為了方便福靈安在雲南當地順利地行使調查權,乾隆帝還特授福靈安為正白旗滿洲副都統(正二品),以提高他的身份,便於其『便宜行事』。

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二月,福靈安日夜兼程抵達了雲南,隨後便迅速行使乾隆帝賦予自己的權力,開始四處明察暗訪、仔細詢問,在短時間內就搞清楚了雲南清軍對緬軍的真實戰績,以及以雲貴總督楊應琚、雲南提督李時升、總兵朱侖為首的地方官員們虛報戰績、欺君罔上的實情。

隨後,福靈安便以密奏的形式,將雲南前線的實情原原本本、明明白白地彙報給了乾隆帝,並附帶彈劾了楊應琚、李時升、朱侖等瀆職失誤、弄虛作假的雲南文武官員。

行走奮勉、勇往任事——殉職於雲南征緬前線的福靈安 - 天天要聞

得知了真相之後的乾隆帝在雷霆震怒之下,在當年二月底下旨將李時升、朱侖等人逮捕進京、交部論罪後處死。三月間,乾隆帝又將『擅開邊釁、粉飾告捷』的雲貴總督楊應琚解職押送進京議罪(後來楊應琚也被論罪賜死)。

在處理了楊應琚、李時升等瀆職雲南官員後,為平定『蕞爾邊夷』,乾隆帝決定以福靈安的堂兄、現任伊犁將軍明瑞調任雲貴總督,出任新的征緬主帥,準備第三次率軍出征緬甸。

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四月,肩負『征緬』重任的明瑞由新疆風塵僕僕地抵達了雲南,接任雲貴總督後便開始籌劃著發起第三次『征緬之役』。而福靈安也由乾隆帝授命,以正白旗滿洲副都統的身份署任雲南永北鎮總兵,配合堂兄明瑞的出兵行動,參與到『第三次征緬之役』中去。

明瑞原定的出緬甸兵日期是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九月二十四(大約有五個月的前期準備時間);因此,在就任雲貴總督後,明瑞便立即著手籌備軍械火藥、後勤糧草、車馬被服等等重要物資,並遣人前出邊境地區,打探緬甸方面的軍事情報,以利將來出兵時能應對充分。

在此期間,身為雲南永北鎮總兵的福靈安也積極執行明瑞的軍令,籌備物資、整訓軍隊、偵查敵情,忙的不亦樂乎,準備在新一次的疆場征戰中再建功勛;而他的積極舉動也得到了乾隆帝的嘉許。

但也許是操勞過度導致身體受損、也許是到了雲南後水土不服,福靈安在奉明瑞之命,從永昌(雲南保山)赴邊境木邦查探敵情途中突然患病,且病勢日趨加劇(或許是中了當地的瘴疫),勉強回到永昌後精心調理休養也無濟於事,最終於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六月初病故於永昌,歿年不詳,大約也就二十五六歲的樣子。

行走奮勉、勇往任事——殉職於雲南征緬前線的福靈安 - 天天要聞

堂弟的突然病故讓身為征緬主將的明瑞哀痛不已、同時也打亂了他的原定出兵計劃(如果福靈安不出事的話,明瑞是一定會讓他一同出征的,或許還能親率一軍參與到北路軍的行動中);此後,明瑞將福靈安不幸在雲南去世的消息以急遞的方式奏報給了乾隆帝、以及叔父傅恆。

乾隆帝聞報之後也是唏噓痛惜不已,在寬慰了同樣同行哀切的傅恆之後,乾隆帝命禮部議恤福靈安所有應得的恤典,查例具實以奏,並專門下諭旨指導有司用心辦理福靈安的身後事:

「副都統福靈安,去冬奉命前往雲南,朕因其從前征剿回部宣力行閑、諳習軍務,是以暫留彼處,令其查看軍務,以便回京時面奏,嗣以其行走奮勉、勇往任事,特授為副都統並令署永北鎮總兵,統兵進剿;今據明瑞奏,福靈安前從永昌力疾趨赴木邦中途病勢加劇,復回永昌調理不痊,於六月初旬身故,朕心深為軫惜,著加恩交部議恤所有應得恤典,該部查例具奏,其靈櫬還京,著官為照料辦理,賜祭葬如例,所遺雲騎尉世職,以其侄、福隆安次子豐紳果爾敏襲;欽此。」

除了命明瑞派專人送福靈安的靈柩還京外,乾隆帝還讓禮部有司照例辦理祭奠儀式,其賜祭葬典儀如舊例;福靈安在生前除了本兼官職之外,已經有了雲騎尉的世職,但他與郡主成婚後一直無子,所以乾隆帝在諭旨中特別註明,以其二弟福隆安的次子豐紳果爾敏為福靈安嗣子,並襲雲騎尉世職,這樣福靈安的身後祭祀以及統嗣傳承就後繼有人了。

後來,豐紳果爾敏未及成年便不幸幼年夭折,為了福靈安不至於絕嗣(絕祀),乾隆帝又將福靈安四弟福長安(傅恆過繼子、實為傅玉之子)之子錫麟,再過繼到福靈安名下為嗣子,並襲雲騎尉世職(這是李榮保後裔中,所獲得的八個世襲爵位之一)。

此後,錫麟及其後人就以福靈安後嗣的身份,將雲騎尉的世職給世代傳承下去,直至清末為止。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被離間的將軍 - 天天要聞

被離間的將軍

「雖善飯,然一飯三遺矢」。意思是說—這傢伙胃口不錯,但邊吃邊拉。這句話的氛圍感很強,極為形象,也極能說明問題。拉屎之事都管不好,還能管住什麼?於是,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的廉頗,被徹底掃到了歷史的角落,再無披掛上陣報效祖國的機會。戰國四大名將指的
帶頭舉義的袁紹比專權的董卓更惡劣,亂世從袁紹起兵正式開始 - 天天要聞

帶頭舉義的袁紹比專權的董卓更惡劣,亂世從袁紹起兵正式開始

《十八路諸侯》第63期但史書也好,三國演義也好,為什麼要給我們一個錯覺,說關東的叛亂很嚴重,是舉天下人都在反抗董卓呢?三國演義要到明末的時候才成稿,自然談不上對董卓的好惡,為了更吸引眼球,有戲劇效果,將場面有意搞的大一些,是可以理解的。那寫
「雅廬」三遷,105歲上海著名書場今安在? - 天天要聞

「雅廬」三遷,105歲上海著名書場今安在?

誕生105年,上海雅廬書場第三次搬遷,2025年春天在中華路980號黃浦文化中心亮相。一樓大廳值守的工作人員特地指點聽客,「大廳里電梯去的是3樓大劇場。去雅廬,要往左轉,坐走道里的電梯。」電梯到7樓,一開門,已有三弦和琵琶聲從走道深處傳來,金聲玉振,這是延續105年的上海聲音。雅廬書場 諸葛漪攝老城廂又有了書場3月...
曹雪芹寫不出《紅樓夢》 - 天天要聞

曹雪芹寫不出《紅樓夢》

滿族包衣和漢族賈府咋對不上?《紅樓夢》作為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座豐碑,其作者究竟是誰,卻始終像一團迷霧籠罩著。自打清代起,關於這部巨著真正創作者的爭論就沒消停過,各種說法層出不窮。
韓國將彈劾「代總統的代總統」 - 天天要聞

韓國將彈劾「代總統的代總統」

據韓聯社報道,韓國最大在野黨共同民主黨院內代表朴贊大20日稱,將啟動對韓國代總統崔相穆的彈劾程序。 報道稱,朴贊大20日在國會出席由韓國國會議長禹元植主持的朝野院內代表會議後,對記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