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時期蒙恬大將為對付匈奴的高明手段——邊關種榆樹,管用嗎?

2025年01月16日09:53:03 歷史 1349

提到榆樹,老一輩人總愛念叨「宅中有榆,百鬼不近」,覺得院子里有棵榆樹能鎮宅避邪。

不過,榆樹的厲害之處可不止這些,往回看兩千多年前的秦漢時期,這樹在邊疆那可是立了大功的。

那時候,匈奴那幫傢伙老來騷擾邊疆,中原的士兵們可沒少跟他們斗。

可中原人卻常常拿他們沒有辦法,那到底該如何抵抗匈奴人的侵略呢,老祖宗自有妙招。

秦漢時期蒙恬大將為對付匈奴的高明手段——邊關種榆樹,管用嗎? - 天天要聞

秦朝蒙恬將軍,那可是個聰明人,他發現榆樹這寶貝,能在邊關種上一大片,形成天然的防線。

這榆樹不僅生長快,還特能抗風沙,中原的士兵們到了邊疆,風沙大得睜不開眼,有了榆樹,這風沙的威力就小多了。

榆樹的葉子、樹皮還能吃,戰馬也能吃,這在物資緊張的時候,可解決了大問題。

匈奴人可不稀罕這榆樹,他們愛吃肉,榆樹葉對他們來說跟草一樣,難以下咽。

秦漢時期蒙恬大將為對付匈奴的高明手段——邊關種榆樹,管用嗎? - 天天要聞

更絕的是,榆樹還能當藥用,樹皮能消腫,還能安神,戰士們受傷了,睡不著覺了,榆樹就能派上用場。

漢朝的時候,這好傳統還延續了下來,邊關種榆樹的規模更大了,在對抗匈奴的戰爭中,榆樹可是發揮了大作用。

所以說,這榆樹可不只是個風水樹,它在歷史上,尤其是秦漢時期的邊疆,那可是個大功臣,有著不可替代的價值。

但要說最重要的作用,還得是抵抗住了策馬崩騰的匈奴人,就跟真正的城牆一樣。

秦漢時期蒙恬大將為對付匈奴的高明手段——邊關種榆樹,管用嗎? - 天天要聞

匈奴都居住在氈帳中,這種氈帳可以方便地拆卸和搭建,適應了他們不斷遷徙的生活方式。

由於他們是分散游牧,保護自己財產的安全,掠奪他人的財物為己用,是他們基本的生存方式,這種特定的生存方式,決定了每個成年男子既是生產者,更是戰士。

如果不讓他們狩獵點啥,還真待不下去,血管里流淌的都是侵略的血液,根本沒法改變習性。

秦漢時期蒙恬大將為對付匈奴的高明手段——邊關種榆樹,管用嗎? - 天天要聞

這下可把中原的各國給急壞了,但當時中原各國忙於內戰,根本無暇顧及邊境。

被動防守的策略,讓匈奴有了更多的機會練兵養馬。

隨著秦始皇的一聲令下,秦國的大將蒙恬當即就帶著大軍出征鎮壓。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中原大地終於迎來了久違的和平,但北方的匈奴卻像一群不請自來的「客人」,頻繁地來邊境「串門」,燒殺搶掠,讓邊境百姓苦不堪言。

秦漢時期蒙恬大將為對付匈奴的高明手段——邊關種榆樹,管用嗎? - 天天要聞

這可把秦始皇給惹急了,他一拍桌子,決定給匈奴點顏色瞧瞧,於是派出了大將蒙恬,帶著三十萬大軍,浩浩蕩蕩地開往北方,準備好好教訓一下匈奴。

蒙恬將軍可不是個莽夫,他可是個有腦子的軍事家。

他四處考察,發現邊境的地形雖然平坦,但風沙大,環境惡劣,這可給匈奴的騎兵提供了大展身手的好機會。

蒙恬靈機一動,想出了一個妙招——種榆樹!

秦漢時期蒙恬大將為對付匈奴的高明手段——邊關種榆樹,管用嗎? - 天天要聞

榆樹的枝葉繁茂,能擋住匈奴騎兵的視線,讓他們摸不著北;根系發達,能把沙土牢牢抓住,不讓風沙肆虐。

最重要的是,榆樹還能當柴燒、當飯吃,這在糧草運輸困難的邊境,簡直就是個移動的「糧倉」和「加油站」。

雖然一開始,有些士兵還覺得這事兒有點兒怪,種樹能打仗?

但蒙恬將軍胸有成竹,他知道,這些榆樹將來會成為抵禦匈奴的堅強防線。

秦漢時期蒙恬大將為對付匈奴的高明手段——邊關種榆樹,管用嗎? - 天天要聞

果然,隨著時間的推移,榆樹越長越大,越長越密,形成了一道道綠色的屏障。

匈奴的騎兵再想像以前那樣風馳電掣地衝過來,可就沒那麼容易了。

而中原的士兵們,則可以在榆樹林的掩護下,穩穩地守住陣地,甚至還能在樹林里設伏,給匈奴來個突然襲擊。

這下,匈奴可就頭疼了,他們沒想到,中原人竟然用種樹這種看似「文雅」的方式,就把他們給治得服服帖帖。

秦漢時期蒙恬大將為對付匈奴的高明手段——邊關種榆樹,管用嗎? - 天天要聞

而蒙恬將軍的這一招,也成為了秦漢時期邊防策略中的一個經典案例,為後世留下了寶貴的經驗。

在古代的戰場上,風沙可不是個好東西,尤其是對於中原的戰士們來說,那簡直就是個大麻煩。

想像一下,士兵們穿著沉重的盔甲,手裡拿著武器,正準備衝鋒陷陣呢,突然一陣風沙襲來,眼睛都睜不開,嘴裡、鼻子里全是沙子,這仗還怎麼打呀?

可匈奴那幫傢伙就不一樣了,他們在戈壁灘上長大,對風沙那是相當的適應,風沙對他們來說就跟家常便飯似的,根本就不當回事。

秦漢時期蒙恬大將為對付匈奴的高明手段——邊關種榆樹,管用嗎? - 天天要聞

所以說,榆樹在古代的戰場上,可真是個大功臣,它不僅為中原的戰士們提供了保護,還讓匈奴人嘗到了苦頭。

糧食補給常常跟不上,戰士們有時候餓得前胸貼後背。

可匈奴那幫傢伙就不一樣了,他們常年在草原上生活,吃的是牛羊肉,喝的是馬奶子,身體強壯得很。

不過,榆樹的葉子,那可是個好東西。

雖然口感比不上榆錢兒,但數量多得很,戰士們輕輕鬆鬆就能摘一大把。

秦漢時期蒙恬大將為對付匈奴的高明手段——邊關種榆樹,管用嗎? - 天天要聞

熱水一衝,就能喝上熱騰騰的麵糊,既能飽腹,又能補充能量。

戰士們要是受了傷,用榆樹葉搗碎外敷,傷口就能好得快一些。

榆樹的樹皮,更是個寶,它可以磨成粉,摻合在麵粉里吃,還能當醋的原料。

而且,榆樹皮還有安神健脾、化痰止渴的功效,能治療神經衰弱、失眠、食欲不振等毛病。

有了榆樹皮,就能安神助眠,第二天又能精神抖擻地投入戰鬥。

秦漢時期蒙恬大將為對付匈奴的高明手段——邊關種榆樹,管用嗎? - 天天要聞

枝幹可以當柴火生火,尤其是在寒冷的夜晚,戰士們圍坐在火堆旁,烤火取暖,還能烤些食物吃,肚子也能填飽。

可匈奴那幫傢伙,對榆樹可就不感興趣了,他們常年吃肉,所以,榆樹對匈奴來說,根本就沒有補給價值。

而匈奴卻無法利用榆樹的這些好處,這在後勤保障上,可就讓中原戰士們佔據了優勢。

蒙恬將軍這招種榆樹,可真是高明至極,不僅在軍事戰略上發揮了作用,還在後勤保障上立了大功。

秦漢時期蒙恬大將為對付匈奴的高明手段——邊關種榆樹,管用嗎? - 天天要聞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馬達Ⅱ感知·感恩·感奮 - 天天要聞

馬達Ⅱ感知·感恩·感奮

104年,在人類歷史長河中,或許只是短暫的一瞬。然而,對於中國共產黨而言,卻是從苦難到輝煌的一部奮鬥史。在這不平凡的104年里,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書寫了一部波瀾壯闊、氣吞山河的壯麗史詩。
不止是 「縣委書記榜樣」:焦裕祿的鐵血敵後歲月 - 天天要聞

不止是 「縣委書記榜樣」:焦裕祿的鐵血敵後歲月

提到焦裕祿,你腦海里浮現的,是不是那個拄著拐杖、在蘭考沙丘上奔波的身影?是他捧著麥穗、望著泡桐的慈祥面容?沒錯,他是「縣委書記的榜樣」,是在和平年代裡為百姓謀生計、與風沙較勁的「老黃牛」。但今天,我們要講的,是他人生中另一段少有人知的傳奇—
黨性原則和黨的紀律不存在「鬆綁」問題 - 天天要聞

黨性原則和黨的紀律不存在「鬆綁」問題

來源:解放軍報●黨要管黨、從嚴治黨,關鍵要抓黨性、嚴黨紀習主席在紀念陳雲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強調,「要學習陳雲同志的豐富領導經驗」。陳雲同志關於改革開放條件下加強執政黨建設的許多前瞻性、戰略性思想,尤其值得我們深思和學習。當年,陳雲同志針對「不吃不喝,經濟不活」「經濟要搞活,紀律要鬆綁」等錯誤觀...
國家移民管理局通報表揚!廣東這支隊伍上榜 - 天天要聞

國家移民管理局通報表揚!廣東這支隊伍上榜

日前,國家移民管理局通報表揚了一批「四強」黨支部。記者留意到,駐守在深港邊界的深圳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皇崗邊檢站執勤十五隊獲評2025年度國移民管理機構「四強」黨支部。皇崗邊檢站執勤十五隊擔負著福田口岸出境旅客邊防檢查任務,自2019年成立以來,先後榮立集體三等功,獲評廣東省青年文明號、深圳邊檢總站「先進基層...
瓜地馬拉:拉丁美洲小國,因為美國的掠奪而陷入萬劫不復 - 天天要聞

瓜地馬拉:拉丁美洲小國,因為美國的掠奪而陷入萬劫不復

說起拉丁美洲的歷史,相信很多人會想起一個辭彙:香蕉共和國。這個辭彙指的是在近代的時候,拉丁美洲因為被美國控制,很多國家處於產業單一的狀態。比如瓜地馬拉只生產香蕉,所以得出個名字:香蕉共和國。其實拉丁美洲在世界歷史上頗為尷尬:很多人印象里,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