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代的一個傳說,為八畝墩墓主身份提供了新的猜想

2025年01月12日20:22:14 歷史 1258

百萬年前,古人的腳印,落在了浙江,從此以後,演繹出深厚的文化沉澱。穿越時空,聆聽歷史的迴響,探尋鑲嵌在古迹風景中的歲月印記,在當代的繁華中尋找萬年浙江的價值。

安吉縣八畝墩墓葬,與紹興印山王陵是否是同一級別?相傳九畝墩曾經出土過一柄刻有八朵花的青銅劍,為何這柄青銅劍與從香港迴流的吳王光青銅劍有諸多相似之處?如果是同一柄劍,吳王闔閭的佩劍為何會出現在越國高等級墓葬群中?

八畝墩,九畝墩組成了一座越國高等級墓園。奇異的外形,特殊的構造,數量龐大的陪葬器。無數謎團圍繞在這座越國高等級墓葬的周圍。伴隨著考古工作的深入,很多謎團被考古工作者們一一破解。這是一座與紹興印山越王陵同級別的高等王陵。對這座墓園的了解越是深入,新的謎題又逐漸浮出水面。春秋戰國時期,到底是誰,可以配得上如此大型的越國墓葬群?

九十年代的一個傳說,為八畝墩墓主身份提供了新的猜想 - 天天要聞

從規制上看,八畝墩和九畝墩都有各自的隍壕保護,同時,兩者組成的墓園,還有一道更大的隍壕,這不由得引人聯想,兩者會不會是一王一後的關係?八畝墩中埋葬的是後,而九畝墩中極有可能埋葬的就是越國歷史上的一位王。那究竟是哪位越王,就需要我們在歷史的長河中慢慢地抽絲剝繭了。

然而越國史前資料缺失,為墓園主人的身份,披上了厚重的歷史迷霧。而這重重迷霧,被一個九十年代的盜墓傳言,撥開了一角,據傳當時丟失了一把青銅劍,上面「刻著八朵花」,這個傳言一直記在安吉博物館原館長程亦勝的腦海中,直到上海博物館將一把青銅劍,從一位香港愛國商人的手中回購過來。

九十年代的一個傳說,為八畝墩墓主身份提供了新的猜想 - 天天要聞

這把青銅劍乃浙北地區出土,程亦勝聞訊立馬趕到上海察看,發現這把青銅劍上刻有鳥篆文「攻吳王光,自作用劍」,一般人看就像是八朵花。通過被盜時間與地域上推測,龍山墓葬群中遺失的「八朵花」青銅劍,與上海博物館從香港回購的「攻吳王光,自作用劍」極有可能是同一把劍。如果真的是同一把劍,那麼新的謎團又出現了,吳王光也就是吳王闔閭的劍為何會出現在安吉龍山的越國大墓中。

九十年代的一個傳說,為八畝墩墓主身份提供了新的猜想 - 天天要聞

回到史籍之中繼續尋找答案——《左傳》有載:「吳伐越,越子句踐御之,陳於槜李, 句踐患吳之整也,使死士再禽焉,不動。使罪人三行,屬劍於頸,而辭曰:『二君有治,臣奸旗鼓,不敏於君之行前,不敢逃刑,敢歸死。』遂自刎也。師屬之目,越子因而代,大敗之。」

春秋時期,吳王闔閭為了擺脫楚國的控制,舉全國之力興兵伐楚。吳軍攻佔楚國郢都後,越國趁吳國國內空虛,出兵偷襲,吳國被迫回師,使得吳國的滅楚霸業功虧一簣。對此,吳王闔閭一直耿耿於懷。公元前496年,越王允常去世,吳國打算抓住這次機會一舉平定越國。新任越王勾踐率軍迎戰,雙方在槜李擺下戰陣。吳軍大敗,吳王闔閭傷重不治,夫差繼位。結合時間,這把青銅劍,會不會便是槜李之戰的戰利品?且之後吳越相繼發生了多場大戰,越國皆大敗。隨之而來就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勾踐卧薪嘗膽的故事。

九十年代的一個傳說,為八畝墩墓主身份提供了新的猜想 - 天天要聞

一柄可能出土自九畝墩的吳王光青銅劍,為我們判斷八畝墩以及九畝墩主人提供了許多新的猜想與可能,墓主人的身份也似乎呼之欲出。兩千多年的越地歷史,總是伴隨著新的考古發現,在世人面前越來越清晰,也鼓舞著更多的考古工作者投入到越地考古中。

來源: 浙江新聞頻道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印尼華僑走進瀋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 - 天天要聞

印尼華僑走進瀋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

2025年5月11日下午3時,瀋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迎來了一批特殊的訪客——25位印尼華人華僑組成的參訪團,成員平均年齡超過75歲,最年長者88歲。他們中有人坐著輪椅、有人拄著拐杖,全程緊跟講解員步伐,無一人掉隊。參訪團此行是為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特意到館重溫歷史,併合唱《松花江上》。 參訪團成員雖年事已高,...
這屆山西年輕人!結婚主打一個開心 - 天天要聞

這屆山西年輕人!結婚主打一個開心

當傳統婚宴遇上Z世代腦洞山西這屆年輕人徹底顛覆「結婚標配」!從電動車隊的拉風接親到火鍋店裡的誓言公交車上的浪漫他們用行動證明結婚不卷排場快樂才是終極儀式感Part.01沒有豪車轟鳴卻引得路人祝福鳴笛3月6日運城小伙帶領30輛電動車迎親車把系氣球後視鏡系紅綢帶車隊穿行大街小巷路人紛紛拍照「比超跑車隊還吸睛!環保又...
洪秀柱黃智賢邱毅王炳忠等,建議統一後台灣地區新管理團隊名單 - 天天要聞

洪秀柱黃智賢邱毅王炳忠等,建議統一後台灣地區新管理團隊名單

兩岸關係這個大棋盤上,總有些聲音讓人耳朵一豎,特別是談到台灣和大陸統一後的事。洪秀柱那句「兩岸同屬一中,終極目標是統一」,擲地有聲,直接點燃了不少討論。而黃智賢、邱毅、王炳忠這些名字,也常跟「統一」倆字綁在一起。他們不光是喊口號,還真提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