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子玉
在晚唐藩鎮林立的大環境中,一個軍閥要想實現問鼎的意志、改朝換代就必須得滿足兩個條件:成為藩鎮群體中的強者,一家獨大;舊有秩序被徹底摧毀。而朱溫能夠在短時間內顛覆大唐,建立後梁王朝,完全得益於黃巢起義,是黃巢間接助力朱溫滿足了這兩項關鍵「參數」。
眾所周知,安史之亂是大唐歷史的分界點:叛亂之前大唐的主題是開拓;之後是削藩,朝廷和地方藩鎮陷入持續的博弈中。
在玄宗時代,大唐共有十個節度使,分別為:安西、北庭、河西、朔方、河東、范陽、平盧、隴右、劍南節度使和嶺南五府經略使。
但在安史之亂爆發之後,大唐的節度使數量就猛烈增長,戰爭初期,玄宗就設立了河南節度使,以張介然為首任節度使,當叛軍兵圍長安時,玄宗又於荊南的山南地區設立了節度使轄區,以永王李璘為山南節度使。
也就是說,玄宗平叛的方案是以藩鎮對付藩鎮,肅宗平叛也是藉助西北的藩鎮,而且為了能夠早日結束叛亂甚至將那些投降的叛軍也任命為節度使。
到了763年安史之亂被平定之後,大唐的藩鎮數量已經達到了三十四路,分別為:北庭、安西、河西、盧龍軍、隴右、西川(劍南西)、東川(劍南東)、朔方、河東、福建(威武軍)、平盧淄青、淮西(彰武軍)、汴宋(宣武軍)、澤潞(昭義軍)、淮南、河中(護國軍)、山南東(忠義軍)、荊南、振武軍、浙江西(鎮海軍)、浙東(義勝軍)、寧國軍、江西(鎮南軍)、保義軍、靖難軍、同華(同州或華州)、武昌軍、鳳翔(興平軍)、保大軍、義成軍、成德軍、相衛、天雄軍、山南西。
大唐已經基本被藩鎮所瓜分,成為藩鎮控制地方,朝廷只擁有政治名分的格局。
而大唐之所以還能延續一百多年的周期又是因為,朝廷有江南稅賦的供養,有政治的大義名分可以在各藩鎮之間玩合縱連橫的遊戲,更重要的是,藩鎮之間也需要角逐,如果出現一家獨大的勢力,那麼形勢立馬就會發生改變。
此後,大唐雖然出現過所謂的元和中興、會昌中興和大中暫治,並在一定程度上有力地打擊了藩鎮,但也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反而因為宦官之禍導致皇權的威勢不斷下降,進而朝廷對地方的控馭能力也隨之下降。
在藩鎮通過世襲等手段進行權力擴張而朝廷權威逐漸下降的情況下,平衡就已經逐漸被打破,而這個時候又爆發了黃巢起義,帝國脆弱的平衡再也無法維持,進入了新一輪洗牌階段。
875年,黃巢起義,作為標準的流寇,義軍流竄山東、河南等十幾個地方,甚至給作為大唐朝廷稅賦來源地江南地區也造成了巨大的破壞。在內部的宦官之禍和外部的農民起義的雙重打擊下,帝國的統治根基被嚴重動搖。
880年,黃巢拿下潼關,次年攻入長安。
滿城盡帶黃金甲 圖源/劇照
黃巢拿下長安對大唐最大的破壞是:摧毀了帝國的行政中樞;沉重打擊了支撐大唐政治的門閥公卿。
南北朝時,爾朱榮率領六鎮武力進入洛陽之後做了和黃巢一樣的事,結果就是,北魏名存實亡,而此時的大唐事實上也已經滅亡。
和當年平定安史之亂一樣,大唐平定黃巢起義也是藉助各藩鎮的力量,典型就是河東的李克用。由於黃巢沒有及時派援軍救援被唐軍圍攻的同州防禦使朱溫,導致朱溫直接降唐。
唐僖宗以朱溫為左金吾大將軍、河中行營副招討使,並賜名「朱全忠」。
此後,朱溫就承擔了藩鎮的使命對黃巢義軍是窮追猛打,並藉助戰爭瘋狂擴張勢力。在黃巢撤出長安之後,朱溫更是接手了那些不願再繼續跟隨黃巢流竄而選擇投降的義軍。
在收復長安之後,朱溫繼續對叛軍窮追猛打,其地盤也一路從河南擴張到了山東。和李克用一樣,朱溫也是吃了平定黃巢之亂的戰爭紅利,成為大唐合法的藩鎮,和李克用並為北方兩強。
此時的朱溫既有朝廷正式任命的「宣武軍節度使」的政治名分,更有雄厚的武力作為支撐,已經逆勢成長為一方諸侯。
為什麼朱溫要在給李克用接風之後想將其火併,就是認為,北方藩鎮中李克用的河東勢力才是自己將來最大的威脅,想提前將其解決掉,獨霸北方。
從一定程度上來說,朱溫的中原勢力和李克用的河東勢力兵戎相見只是時間的問題,上源驛事件不過是將雙方的決裂時刻提前了而已。
接著,朱溫又通過武力征服了秦宗權等勢力,又通過軍事壓力收服了魏博軍,力壓河東的李克用,成為北方藩鎮中的強藩,這是朱溫後來之所以敢顛覆大唐的核心所在,因為,其在事實上已經是一家獨大。
900年,歷史再次給朱溫送上了神助攻,這一年十一月,宦官軟禁唐昭宗,立太子李裕為帝。朱溫馬上就抓住機會組織兵力進入長安勤王。雖然宦官們挾持昭宗逃到了鳳翔,投靠了鳳翔節度使李茂貞,但李茂貞也根本就不是朱溫的對手,最終也只能將昭宗送給了朱溫。
通過此次事件,朱溫拿到了挾天子以令諸侯這張牌,同時集齊了軍政權力,全面控制了唐朝廷,並將宦官勢力進行清洗。
隨後,朱溫又抓住侄子朱友倫在和昭宗打馬球之後離奇死亡這件事進一步對保皇派進行清洗,並將朝廷搬到了洛陽以便於自己控制。
將天子置於眼皮子底下,朱溫和當年的曹操玩得是一個套路。
不過,朱溫依然覺得三十多歲的昭宗不好控制,於是就將其殺掉,立了十三歲的李柷為皇帝,是為哀帝。
完了,朱溫又通過白馬驛之禍進一步對忠於大唐的公卿勢力進行洗牌,帝國朝廷已經成為朱溫的一言堂。
至此,大唐賴以支撐的所有根基都已經被拔得是乾乾淨淨,下一步,朱溫就可以走稱帝這條路。
907年四月,朱溫篡唐稱帝,改元開平,國號大梁。
朱溫建梁開啟了五代亂世 圖源/劇照
等於說,朱溫建立的後梁承接了大唐朝廷在威勢盡衰之後的權力空白,開啟了軍人政治。但朱溫顯然沒有唐王朝在政治層面的大義名分,而此時的天下又是藩鎮林立的格局。
於是,此後的歷史就變為了各藩鎮以戰爭的方式相互之間爭奪正統的局面,五代的亂局本質上只是對晚唐藩鎮問題的繼承,進入了公然洗牌、加速擴張的階段。
而朱溫之所以能在短時間內實現董卓、曹操、爾朱榮都不能辦到的事靠的又不僅僅是武力,而是黃巢對大唐中樞機構的強力摧毀和支撐大唐政治的門閥公卿的大規模清洗。
是黃巢給朱溫的發展、稱帝鋪設了一條相對順遂的路,讓朱溫直接省掉了新舊之間的過渡、消化階段。
總結起來就是:朱溫通過平定黃巢之亂成為合法的強藩,並完成了原始積累,然後又在黃巢已經基本摧毀大唐政治的情況下迅速顛覆了唐帝國。
不過,朱溫雖然已經稱帝,其本質還是一路藩鎮,後梁王朝勢必得面臨天下諸侯的屢屢衝擊,直到被踩進歷史的塵埃。
朱溫和他的後梁王朝終將只是歷史在發展過程中的一個插曲而已。
寫文不易,看完記得點個「贊」。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