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網上掀起一股打假「聯合國網紅」的風潮。這些網紅們往往身著一襲商務正裝,搭配精緻妝容,現身聯合國總部大樓拍照打卡,一些人甚至在聯合國會議室領獎、發表演說。網友戲稱其為繼「病媛」「佛媛」之後的「聯合國媛」。
聯合國儼然成為網紅們精英人設的「流水線工廠」。據媒體調查,僅需2500美元即可在聯合國訂到一間會議室並發表演講。聯合國紐約服務網站顯示,遊客只需支付15美元-26美元(約合人民幣109元-189元)的導覽服務費,就可以遊覽聯合國紐約總部。
一片質疑聲中,許多網紅刪除了相關視頻,部分立虛假精英人設的用戶也被平台封號處理。然而,打假聯合國經歷的行動並未停止,而是湧向了更多分享過聯合國經歷的社交媒體用戶。
許多分享真實經驗的用戶慘遭誤傷,他們的評論區被攻佔,其中不乏辱罵之聲。不少用戶分享的參加聯合國會議的照片被中介機構盜圖,作為其案例和噱頭。甚至有用戶遭遇網路暴力,被迫報警維權。
走進聯合國,門檻其實並不高。碩士畢業於聯合國大學,目前從事聯合國的組織結構、國際公務員制度及相關規則研究的胡老師(化名)表示:「聯合國作為在全世界有分支結構的國際組織,普通人接觸的渠道比較豐富,很多活動都是非營利的。」普通人分享自己在聯合國參觀、實習的經歷,本不應該被攻擊。應該被批評的是對個人經歷的誇大和虛構,博取流量。
正如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副教授董晨宇所言:「我們的目標是防止劣幣驅逐良幣、防止虛假的內容驅逐真實的分享。」
【1】普通人也可以接觸聯合國
「由於國內外的信息差,很多人不知道其實民眾接觸到聯合國(united nations)的機會其實有很多。」胡老師介紹,「聯合國紐約總部(unhq)有比較成熟的官方導覽項目,標準的參觀導覽服務的成人票價是26美元,學生票(13歲以上的學生)和長者票是18美元,5-12歲的兒童票是15美元。」
參觀聯合國總部現場導遊服務價格。圖/聯合國紐約訪客服務官網
「這項參觀服務是聯合國官方提供的,沒有特別的門檻。」胡老師表示,「博主們分享他們在聯合國參觀、實習、參會的真實經歷,可以幫助更多人了解聯合國,助力全球發展以及和平事業。」
聯合國作為在全世界有分支結構的國際組織,除商業參觀外,普通人接觸的渠道比較豐富。大家可以申請成為聯合國志願者(un volunteer)來參與聯合國的一些志願活動。中國大學生接觸比較多的有聯合國各種青年人才培養計劃、工作坊、訓練營等,也有機會去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unog)等地參觀學習和交流,提高自己在全球治理和國際組織等領域的知識。
胡老師補充道:「聯合國的一些會議會向公眾開放報名(通常申請者的背景需要與該會議主題有關的專業人士),審核通過後可以到現場旁聽,有的也可以線上遠程參與,會議主席會在panel最後給觀眾提問的機會,與會者可以在會議上提問、發言、參與討論等。」
此外,聯合國在各國的機構也會舉行多種多樣的線下活動,有些活動公眾需要提交申請,主辦方需要提前做好各項安排,申請通過後可以參加,也有一些公共活動也可以直接到現場觀摩。例如: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經常在線上線下開展宣傳、募捐等活動;小紅書有位用戶分享過其向聯合國難民署(unhcr)捐款以及被邀請參加線下活動和發言的經歷。
胡老師表示:「如果對於聯合國的工作有非常濃厚的興趣和熱情,並願意為全球共同的發展目標以及和平事業做出貢獻,也可以申請聯合國的職位,成為一名正式的國際公務員;32周歲以下的青年還可以參加聯合國組織的青年專業人員項目的考試(ypp),這個考試難度比較高,能成功入選的人數比例非常小。」
【2】被誤傷的真實經驗用戶
普通人也能走進聯合國,分享自己在聯合國參觀、實習的經歷。但由於此次打假「聯合國網紅」風潮的影響,不少正常分享自己真實經歷的人卻被評價為「假」和「裝」。
博主武格格(化名)就受到了波及,她在聯合國的演講片段遭到了質疑和攻擊。武格格曾在英國有著十年的教學科研經驗。2021年,她被聯合國邀請參加在英國格拉斯哥舉辦的第26屆氣候變化大會,作為英方大學代表講述自己參與的幫助非洲國家農業發展的項目。
該項目由英國科技部支持,中英非三方合作進行。武格格稱「聯合國演講這樣的機會對我來說也只有一次。演講時長只有8分鐘,我和同事各講4分鐘。演講內容會由官方來審核,要求非常嚴格,準備演講時需要卡到秒,而且現場是有在線直播的。演講結束後,我所在的大學都有發新聞稿。」
對於武格格而言,聯合國演講是她「人生中最高峰的時刻」。演講的項目花費了她5年的時間和心血,「它和我的孩子年齡一樣大,就像是我生了一對雙胞胎一樣,而且它是一個幫助落後地區的項目,又得到了認可,我覺得很有意義。」
由於此次「聯合國網紅」影響,不少人湧入武格格4月份發布過的演講視頻下留言評論。有評論問演講所需價格的,也有評論其為mcn機構操作的。武格格看到後心裡很「膈應」,於是發布了自己演講的長視頻做澄清。
無獨有偶,valkyria(化名)分享自己在聯合國實習的經歷同樣遭到了挪用。她大學學習的是聯合國維和反恐專業,並從事相關工作。發現個人經歷被搬用後,valkyria報了警,但攻擊她的評論卻愈演愈烈。
「我每天起來,賬號里都是99+的惡意評論,很多人突然衝到我的賬號來罵我。」valkyria對此感到不解,也不想落入自證陷阱。她表示「可能確實有一些是作秀的,但我希望他們不要再無差別攻擊所有真正在聯合國工作、實習的人。」
valkyria發布的報警維權帖。圖/社交媒體截圖
【3】保護真實,抵制虛假
對於此次風波,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副教授董晨宇認為「後真相時代,不管是公眾還是媒體,辨別真假的成本都非常高。我們的目標是防止劣幣驅逐良幣、防止虛假的內容去驅逐真實的分享。但很多時候沒辦法完全、立即做到這一點。」
「我們的目的應該有兩個」,董晨宇表示,「一是去抵制虛假的東西,二是保護真實的分享。」
至於「聯合國媛」這個標籤,董晨宇認為這個詞語過分簡化並性別化了當前的問題,可能會造成無目標的群體性掃射。「這其實是不利於互聯網的創作生態的,尤其不利於大家在互聯網中分享自己的生活感觸。實際上,用戶的真誠分享是很重要的社會支持。」
他舉例道,「比如說我看到了一個在聯合國上演講的人,對於用戶而言,他(她)可能成為我的奮鬥目標、可能成為我求助的對象,但是現在,卻只是一個被嘲笑的人。對於社區氛圍來講,其實是一個有害的事情。」
武格格表示「聯合國本就沒有所謂『名媛』,大多數都是為了自己國家或者地區努力發聲的腳踏實地的『平凡人』。大家沒有什麼光鮮的外衣,只有在討論廳幾個小時為條款的一字一句仔細斟酌的認真勁兒。」
在武格格看來,「污名化」去聯合國這件事可能只是少數動機不純的人為了快速上升,利用了社會的浮躁心理。「這正好也說明網路上很多人只看錶象、忽視了深度或者真相。包括英國『水碩』等類似的標籤,都是一棒子冤枉了不少本身自己很努力很優秀的一批孩子。」
然而,討論本身還是有意義的。武格格認為,這次討論也說明聯合國本身的價值還是被大眾熟知的。「只是因為信息差,大家可能以前沒有了解到它也是紐約重要的參觀景點之一。」
董晨宇認為,對於此類事件,平台的職責有兩部分。「首先是事前的生態調控,平台可以通過流量分配、政策干預、內容倡導完成調控。其次是事後的處罰政策。如果出現了這樣的事,平台應當有相應的處罰策略。尤其要通過對分享內容的人工干預,及時發現問題,處理問題。」
九派新聞記者 閆華陽
編輯 辜子旋 吳迪
【爆料】請聯繫記者微信:linghaojizhe
【來源:九派新聞】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繫,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