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奪取東北的野心,從沙俄時期就已經樹立了。早在17世紀末彼得一世在位期間,他們就認為黑龍江流域是俄國的地盤,所以俄國後人一定要想辦法把這塊黑土地全部收入囊中。
1858年到1860年,在東西伯利亞總督穆拉維約夫的操盤之下,沙俄通過《璦琿條約》以及《中俄北京條約》,可算是把黑龍江以北、烏蘇里江以東的100多萬平方公里收入囊中了。
但是黑龍江流域包括了黑龍江右岸,因此沙俄對內東北的野心,依舊沒有消失。1895年甲午戰爭後,沙俄覺得奪取東北的機會終於來了。
1896年,沙俄與清廷簽署《中俄密約》,開始在東北修鐵路。隨後又開始在東北建銀行、建俄語學校、建教堂等。1897年,沙俄強佔旅大港,到了1900年,沙俄果然還是沒忍住,出兵17萬,佔了全東北80多萬平方公里。
一場日俄戰爭,讓俄國40年內不敢對東北下手
1900年爆發了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當所有列強都在和清廷商討賠償事務的時候,誰也沒想到沙俄居然一口氣吃掉了整個東北。
那時候東北有1000多萬人,還有大片黑土地,是一塊炙手可熱的寶地。沙俄在東北修鐵路,已經搶佔了先機,奪取旅大港後,列強們對沙俄的行為早已不滿。
這個時候,沙俄居然趁亂,又打算吃掉整個東北,這不是搞笑嗎?所以世界各國列強,對沙俄的這種行為,十分不齒,甚至表達了憤怒。
比如說美國,他們在1899年剛剛提出了門戶開放政策,也就是說,之前各國列強在中國爭取的權益,大家可以默認。但從這一年以後,大家在中國的貿易權益應該均等,否則就會亂套。很明顯,沙俄不賣美國這個面子,直接選擇無視。
英國也對沙俄的這一行為十分擔憂,他們認為,如果沙俄霸佔了東北,那麼對華北乃至京城的影響,就肉眼可見了。甚至可以說,將來沙俄可以完全操控清廷,到時候絕對會影響英國在中國南方的貿易活動。
這還沒完,日本是所有列強里最緊張的一個,因為沙俄佔了東北以後,對朝鮮半島也垂涎三尺,而且已經付諸實踐。可甲午戰爭以後,清朝已經放棄了朝鮮宗主國的頭銜,這個頭銜被日本拿走了。可日本尚未完全控制朝鮮半島,沙俄就來攪局了,這事兒讓日本極為不安。
英美日這三國,對沙俄佔領東北,十分不滿。因此,這三家開始暗中謀劃,打算教訓一下沙俄。日本選擇正面和沙俄較勁,英國選擇遠程打輔助,美國則選擇出錢。
1902年,英國和日本結成同盟,同時日本從美國貸了一大筆款子,累計達到了15億日元左右。1904年,日本偷襲旅大港,日俄戰爭爆發。
整場戰爭異常殘酷,雙方傷亡都有20多萬,其中沙俄的海軍基本被滅了三分之二,直接導致沙俄輸掉了這場大戰。
戰後,俄軍退出了東北,只在北滿留下了一些看守中東鐵路的工作人員。沙俄在東北的擴張步伐,徹底被遏制住了。
日本覺得,自己在這場戰爭中的犧牲實在是太大了,畢竟除了戰鬥減員,這場戰爭還間接導致了日本國內的一場大饑荒,數十萬人因此而殞命。
因此日本開始不斷蠶食東北,打算從這裡把戰爭損失都找補回來。所以一直到1945年之前,日本長期霸佔著部分或者全部東北,無論是沙俄還是蘇聯,都不敢輕易再次將手伸向東北。
蘇聯在二戰末擊敗日本關東軍,一舉奪取全東北
1917年沙俄崩盤,緊接著俄國經歷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蘇俄,一直到1922年成立蘇聯。蘇聯成立以後,俄國煥然一新,再次有了對外擴張的打算。
當然了,他們的首要目標是恢復沙俄時期的版圖,因此當時他們沒工夫,也不敢輕易染指東北。等到版圖恢復以後,他們才會考慮那些曾經被沙俄佔領過的勢力範圍。
二戰爆發以後,蘇聯先後拿到了芬蘭十分之一的領土、波羅的海三國全境、波蘭一半領土、羅馬尼亞的比薩拉比亞和北布科維納地區,勉強將版圖恢復到了接近沙俄巔峰時期的狀態,約有2240萬平方公里。
緊接著蘇聯的目標就是沙俄昔日佔領過以及嘗試佔領的勢力範圍了。東北自然是蘇聯最想得到的地盤。畢竟這裡人口眾多,又有沙俄昔日建設的鐵路在。可以說,這是一塊拿到手就能掙錢的地盤。
但是,蘇德戰爭在1941年爆發後,徹底打亂了蘇聯的步伐。這場戰爭一直持續到了1945年5月。所以在此期間,蘇聯是沒工夫也沒實力奪取東北的。
一直到1945年8月8日,蘇聯才對日宣戰,並且出兵百萬進入東北,對付東北的60萬日本關東軍。這場戰爭持續了24天,可謂摧枯拉朽。畢竟日本在8月15日就投降了,後面蘇軍對日軍基本就是碾壓狀態。
到了1945年9月2日,蘇聯佔領全東北,恢復了沙俄1900年到1905年在東北的局面。
蘇聯為何在1946年撤軍,選擇歸還東北
蘇聯出兵東北是有前提條件的,外蒙獨立,庫頁島和千島群島都歸蘇聯,旅大港繼續給蘇聯做軍事基地,中東鐵路依舊歸蘇聯掌控等等。
總之,該占的便宜,蘇聯全都給佔了。在這種情況下,他們才打算出兵東北。而且還是在美國於8月6日投下原子彈後,這才急急忙忙選擇出兵。蘇聯預測,再不出兵,就啥也撈不到了。
原本沙俄定下的戰略規劃,就是吃掉全東北。為什麼蘇聯在得到全東北後,會在1946年選擇撤軍,將東北還給中國呢?具體有這麼幾點原因:
第一,前車之鑒。沙俄在奪取東北的那5年時間裡,所面臨的內外壓力太大了。一邊是東北千萬人的反抗,一邊是國際社會的聲討,蘇聯不能將這一件原本正義的事情,變成邪惡的事情。
第二,蘇聯和英美早已簽訂了《雅爾塔協定》,這份協定中規定了,蘇聯只能取得部分東北的權益,而不是佔領整個東北。一旦性質變了,那麼可能已經到手的好處也會丟掉。
第三,蘇聯已經得到了旅大港和中東鐵路,等於是掌握了東北的經濟、軍事命脈,和佔領東北沒什麼區別。只要他們高興,百萬蘇軍隨時可以坐著火車進入東北。所以沒必要留人口實。
第四,《中蘇友好同盟條約》的簽訂,約束了蘇聯在東北的駐軍時間。同時蘇聯在這份條約中,也認可了中國對東北擁有主權。如果違背這份條約,那麼外蒙獨立的事情也不可能辦成。
第五,蘇聯當時把工作重心都放在了西部。他們要將蘇聯西邊的東歐各國,諸如波蘭、羅馬尼亞、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裡。因此他們沒工夫在東北和中國繼續糾纏。
第六,爭取中國的支持。二戰過後,世界格局突變。蘇聯可不想為了東北這塊地,就把中國徹底推向美西方,因此他們需要爭取中國。
不管出於哪種原因,蘇聯到底還是在1946年退出了東北。只不過退出東北之前,蘇聯將日軍留在東北的絕大多數武器、機器全都給拉走了。那些日子,火車根本就沒停下過,甚至還有用船來拉的。昔日亞洲工業最發達的地區,在短短半年內,幾乎成了工業荒漠。
沒有朝鮮戰爭,東北的主權很難徹底回歸
蘇聯的確撤離了東北,但是他們依舊霸佔著旅大港以及中東鐵路。正如此前所說,蘇聯占著這兩處,那麼蘇聯的百萬大軍,隨時都能進入東北,這才是問題所在。
也就是說,即便中國收回了東北,其實也不能確保東北的主權,可以徹底收回。這兩處依舊在蘇聯手裡,那麼東北幾乎就成了蘇聯的殖民地。
當年沙俄在東北的規劃,被蘇聯完美繼承了下來。要不是一場朝鮮戰爭,中國打出了國威,且犧牲巨大的話,蘇聯不可能在1952年12月31日將中東鐵路歸還給中國,也不可能在1955年5月24日將旅順歸還給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