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恢復對外開放,並推出《為了民族解放與世界和平——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主題展覽,公眾可免費參觀且無需預約。
此次展覽面積達1.22萬平方米,展出照片1525張、文物3237件。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館長羅存康在開放首日接受南都、n視頻專訪時介紹,此次主題展約三分之一文物史料系首次公開,其中,中央檔案館提供的珍貴檔案有200多件,新增檔案超100件,比如關於黃土嶺戰鬥的檔案,可駁斥「八路軍游而不擊」的謊言。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館長羅存康在開放首日接受南都、n視頻專訪。
三分之一史料首次公開,中央檔案館增補百件珍貴檔案
「主題展相比過往拓展了面積,增加了不少文物史料,這些文獻史料、檔案公布,希望通過展覽能讓大家從各個側面去了解中國人民英勇抗戰的歷史。」羅存康介紹,此次展覽三分之一文物史料系首次公開。尤為珍貴的是新增的中央檔案館200餘件珍貴檔案,包括一份揭示八路軍黃土嶺戰鬥細節的指令文件。
他還特別舉例:「當年毛澤東通過中央社等報道發現日軍中將阿部規秀被擊斃的消息,立即要求查證作戰部隊,用事實駁斥'八路軍游而不擊'的謊言,這類關鍵檔案尚屬首次面世。」
羅存康強調,抗戰勝利是全體中華兒女不分黨派、階層、年齡的共同功績:「我們為民族獨立而戰,也為世界和平付出了巨大犧牲。」
1945年,日本無條件投降。南京受降儀式場景復原。
面對暑期客流高峰,館方已採取多項保障措施:在展廳內外增設休息座椅,增派引導員與志願者提供路線服務,重點關照老人、兒童及孕婦群體。他指出:「學生暑期將形成參觀高峰,今年免預約政策將進一步方便全國青少年群體走進歷史。」
據悉,該展覽計劃作為基本陳列長期展出10年,持續向公眾傳遞抗戰精神力量。
ai技術還原英烈音容,掃碼可把抗戰史「帶回家」
針對如何幫助青少年重溫抗戰記憶、讓這段歷史不被遺忘,展覽創新融入科技元素。羅存康透露,他們在展覽設置二維碼,觀眾掃碼即可帶走史料,把抗戰史「帶回家」繼續學習。同時運用ai技術增強互動體驗,觀眾揮手即可喚醒動態歷史照片,在「緬懷英烈專區」通過ai復原英烈音容,更設置了抗戰家書視聽空間,讓十封家書中的英雄形象「動起來」,增強觀展的感染力和生動性。
白求恩支援中國的事迹在紀念館展示。
「很多孩子不了解白求恩的事迹,展覽專門講述他如何不遠萬里來到中國支援的故事。」他說,透過一個個小故事讓青少年去了解那段歷史,讓他們學習英雄的家國情懷,鼓勵他們為民族復興貢獻力量。
南都記者潘珊菊 莫倩如發自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