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曾經這樣評價錢學森:「他一個人抵得上五個師!」,現在回頭來看這句話,只覺得美國人或許還說少了,錢學森的價值是無可估量的。
都知道現在中國的電動汽車事業領跑全球,中國各項事業發展比西方國家起步都晚,但是中國發展的速度卻很快,在其他方面或許還有追趕不上的,但在電車方面,一定是他們追趕我們。
而中國電車發展的這麼好,離不開當年錢學森的一句預言,錢學森以獨到的眼光,在20世紀就看到了幾十、甚至一百年後的世界,令人驚嘆又敬佩。
1,中國電動汽車領跑全球
現在中國新能源電車已經處於毫無疑問的行業龍頭地位了,我國的新能源電車無論是技術還是性價比,亦或是質量,都甩下其他國家一大截。
中國製造的新能源電車,跟國外的電車比起來,最突出的優勢就是價格,中國電車價格低,但是質量和技術卻又是最頂級的。
歐美國家正在對中國電車表現出強烈的敵意,就是因為中國電車進入歐美市場之後,直接以絕對優勢擠佔了市場,他們本國的電車都無法取得一席之地了。
但是中國電車靠的不是補貼,而是堂堂正正的技術優勢,所以歐美再怎麼抹黑和打壓,都無法改變中國電車優秀的事實,每個見到中國電車的外國人都會發出驚嘆。
根據國際能源署的報告,全球道路上行駛的車輛中,一半以上的電動汽車來自中國。2022年,中國還佔全球電動汽車出口總量的35%。事實上,中國汽車製造商比亞迪在2023年第四季度的電動汽車銷量超過了特斯拉。
曾經中國落後於西方國家,很多技術都要學習西方,而自從中國的發展被按下「加速鍵」,這一切都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歐美國家開始強烈希望中國電車企業能夠去到國外投資建廠,這樣國外就可以學到中國電車的技術,現在我們成為了他們模仿和學習的對象。
而中國電車發展得好,原因是複雜的,中國在探索電車這條路上開始的早,建立了得天獨厚供應的優勢,完整的供應鏈正是我國電車價格低的秘密。
2,錢學森準確預判未來
其實新能源電車在很早之前國際上就已經開始研究了,中國並非首創,但是當時對新能源電車的研究各國都屬於剛剛起步的階段。
所以中國能夠取得今天的成就,正是因為在研究起步階段沒有掉隊,迅速跟上,並且成功反超,而這其中,錢學森是功不可沒的。
或許很多人都不敢相信,在上個世紀90年代,中國的燃油車都遠遠沒有普及中國和發達國家的經濟還有很大差距的時候,錢學森就能穿透時代,一眼望到幾十年後的今天。
在那個時候,改革開放剛剛有了成果,一切都欣欣向榮,但是實事求是的說,當時中國各項事業都和發達國家還有差距,還沒有進入中國經濟的騰飛期。
但是錢學森並非普通人,他不會困囿於當下的現狀,他對中國的發展情況有自己的預判,雖然當時中國的燃油車還沒有普及,但是錢學森很清楚,這會是一個非常快的過程。
事實證明,錢學森判斷的很準確,隨著中國經濟的騰飛,燃油車的普及速度也相當快,錢學森想到了更長遠的問題,就是環境和能源問題。
燃油車的普及帶來的首先就是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這一點錢學森考慮的非常到位,隨著燃油車數量激增,我國一度出現過很嚴重的擁堵和空氣污染現象。
2020年,全國機動車保有量達到3.72億輛,目前,交通領域碳排放約佔我國碳排放總量的10%。尤其是公路運輸,年均排放10億噸二氧化碳,占交通行業排放總量的85%左右,是不折不扣的排放主體。
3,錢學森的遠見卓識
其次就是能源問題,石油是燃油車的原料來源,但是石油是不可再生資源,並且我國的石油資源遠遠不如中東地區豐富,所以能源安全也是一個隱患。
錢學森預判的非常準確,現如今美國等西方國家正試圖把持大部分石油資源,所以研究新能源電車也地區有利於我國能源安全。
錢學森不得不讓人敬佩,他潛心研究了一輩子的火箭和導彈,為中國的航天事業、國防事業、以及整個物理行業都做出了巨大貢獻。
但是同時,他竟然能不局限於這些,還能關注到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國家的教育問題,對中國教育發出著名的「錢學森之問」,錢學森是天才般的存在。
錢學森是位嗜書、喜靜、樂觀的老人,耄耋之年雖常年卧床,但他安之若素,晚年不僅發出了「錢學森之問」,還倡議組建國家總體設計部,建議大幅縮短學制,在諸多領域,提出了相當富有遠見的新論述。他的思考並不局限在航天領域,許多戰略思考是跨時代跨領域的。
錢學森在提議中國儘快發展新能源電車的信中寫道,他敏銳的發現美國和日本也已經開始研究了,但是都是起步階段,所以讓中國儘快追趕,他認為中國的技術人員有這個實力。
而我國當時的領導人正是看了錢學森的這封信件,表示了高度重視,立刻著手落實了錢學森提出的建議,將電動汽車作為了一個重點項目。
所以說我國對電動汽車的研究,其實是橫跨好幾十年的,也並非一朝一夕就取得了成功,如今再看錢學森的這封信,不禁讓人感慨,字裡行間都能看到錢老的遠見卓識。
參考消息:從新能源汽車到元宇宙 這位「戰略科學家」在30年前就都看到了
來源: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上海總站 | 2022年10月31日 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