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密法海寺的傳說

2024年12月08日18:23:16 歷史 1564

法海寺,位於新密的城關鎮,始建於北宋宋仁宗的咸平二年(1001年),距今正好已經是1024年的歷史了。當時建成之後,取義:「法海慈航,誕先登岸;深入經藏,智慧如海」,所以才得名為:「法海寺」。

可惜的是,新密的法海寺在明末時期,被李自成的起義軍大量破壞了。到了清代順治五年(1648年),再由當時的知縣:「李芝蘭」重修重建而成。後來到了乾隆十七年(1752年)和嘉慶元年(1796年),都分別進行了擴建和加修,以至於到了現在我們還能看到,保存比較完好的法海寺。

新密法海寺的傳說 - 天天要聞


不僅僅如此,在新密當地還流傳著一句順口溜,叫做:

「玲瓏塔、塔玲瓏,玲瓏寶塔十三層!」

而這句話說的就是法海寺鎮寺之寶:「漢白玉玲瓏塔」,而關於這座塔的由來,還有一段曲折的傳說。

話說在宋仁宗時期,當時的新密市有一任知縣叫做:「柳玉潔」。這位縣太爺是標準的科班出身,兩榜進士的底子,到任之後他深入百姓之間,尋訪市井閭里之所。很少見他端坐在縣衙之內,而在田間地頭都是他忙碌的身影,

新密法海寺的傳說 - 天天要聞


只是說來也奇怪,自從柳玉潔到任之後,新密市各種災害頻發!

乾旱的時候,田地滴水沒有;水澇的時候,街道都被淹沒了;秋天的時候,大風能刮三五天;寒冬的時候,大雪足有四五尺!

這種情況足足持續了一整年,讓柳玉潔苦悶不已。轉年春天到來,本來是糧食的成長季節,但是卻有一次發生了春旱,不得已柳玉潔只能往來與田畝之間查看旱情。

這一天中午的時候,柳玉潔剛走出縣衙,準備到西瓦店村查看災情。而他剛走到村口,就遠遠的看到村頭的大槐樹下面,坐了一個打坐的雲遊僧人。

新密法海寺的傳說 - 天天要聞


只見這個僧人,仙風道骨、氣度不凡。於是,柳玉潔就上前施禮,想問一問僧人的來歷。

不想這個僧人緩緩睜眼問道:「縣尊,有何指教?」

柳玉潔心中一驚,趕忙再次施禮說道:「師傅雲遊到此,可否到卑衙一敘。」

在這個僧人點頭首肯之後,他倆又回到了縣衙之中,柳玉潔專門讓人準備一桌素齋。兩人吃過飯之後,柳玉潔就再一次問道:

「師傅您有所不知,自從卑職赴任以來,與百姓造福不大,卻常常災害無常!卑職深恐是福德功業不厚,才讓密邑百姓五穀歉收、六畜不豐啊!」

新密法海寺的傳說 - 天天要聞


大和尚笑道: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這是天地運行的規律而已,不是個人的意志能夠轉移的。」

柳玉潔再說道:

「難道這密邑的百姓,就只能餓死、困死了嗎?」

和尚沒有接話,轉而說道:

新密法海寺的傳說 - 天天要聞


「我從洛陽而來,走到新密的時候,遠遠的就望見了在密縣縣衙的上空,隱隱的升起了一團黑氣,貧僧不才妄自推測,不出百日此地將被海水淹沒,到時候這裡將是一片汪洋,人鬼不分!正所謂:『無際水連天,千層浪蓋頂』!」

柳玉潔一聽,心中大驚,一下就拜倒在地,說道:

「大師傅,正所謂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難道您眼睜睜的看著百姓受苦嗎?」

僧人緩緩地說道:

新密法海寺的傳說 - 天天要聞


「此乃天地劫數,在劫難逃呀!不過尚有一方可以補救,在縣衙西南五十步開外,方圓三公里之內,尋找一處地表常年水潤的地方,這裡就是東海蛟龍出世的地方,而這個海眼將直通東海;只有在海眼之上修建一座寶塔,再配上我的親筆真言符咒,可能還可以鎮得住這隻蛟龍,讓他困在東海之中。」

新密法海寺的傳說 - 天天要聞


於是,柳玉潔馬上動員了縣衙的全部工人,終於在縣衙不遠處找到了這處海眼。並用了兩個月的時間,修建了一座十三層的漢白玉寶塔,而寶塔的塔身還雕刻的有,大和尚書寫的佛文真經。

新密法海寺的傳說 - 天天要聞


自從,這座寶塔建成之後,新密境內一片太平景象,人民安居樂業。後來,經過柳玉潔的不斷打聽,才得知這個大和尚就是大名鼎鼎的:「法海和尚」,新密人民為了感念他的功德,就把這座寺院叫做:「法海寺」,寶塔叫做:「法海寺塔」。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搶在中國建大壩前,英媒對華髮難 - 天天要聞

搶在中國建大壩前,英媒對華髮難

中國修建雅魯藏布江水電站,印度是何反應?為什麼美英的反應這麼大?中方又是如何應對的呢? 近期,關於中國要在雅魯藏布江啟動大壩建設項目一事,引起了多方關注。最先站出來反對的就是印度,這也在我....
本人談清朝財政史之六(一)財政管理機構(1)國家財政機構2 - 天天要聞

本人談清朝財政史之六(一)財政管理機構(1)國家財政機構2

本人談清朝財政史之六清代前期的財政管理和中央地方財政管理體制(一)財政管理機構(1)國家財政機構2管理三庫大臣,滿、漢各一人,三年請旨更派。掌庫藏出納,月會歲要,覈實以聞。其屬:檔房主事一人,銀、緞疋、顏料三庫郎中各一人,員外郎各二人,司庫
清嘉慶年間寶豐縣高齡老人優待恩詔考據 - 天天要聞

清嘉慶年間寶豐縣高齡老人優待恩詔考據

據《寶豐縣誌》記載,清嘉慶四年(1799年),寶豐縣接到了皇上關於高齡老人優待的恩詔。恩詔內容具體為:其一、七十歲以上老人:此年齡段之老人於古時已屬高壽,恩詔許其一子女於身旁侍奉照料,此舉不單彰顯對老年人生活之關懷,亦為其減輕生活之負累。
邊疆考古成果「上新」 喚醒歷史塵封記憶 - 天天要聞

邊疆考古成果「上新」 喚醒歷史塵封記憶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北庭故城2號遺址 北庭故城考古隊供圖河泊所遺址上蒜第一小學地點近年的考古發掘,出土了「益州」銘文瓦當、「滇國相印」、「滇王相印」、「益州太守章」、「益州刺史」等與滇國、益州郡及其下轄縣、益州郡周邊多個郡治有關的官印封泥和
六秩《白毛女》 經典永流傳(僑界關注) - 天天要聞

六秩《白毛女》 經典永流傳(僑界關注)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二〇二四年四月,上海國際舞蹈中心,林泱泱(右一)在觀看青春版《白毛女》後與青年演員交流。上海芭蕾舞團供圖1949年,旅越華僑林泱泱跟隨父母回到了新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啟了一段青衿之志白首方堅的芭蕾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