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外長「翻舊賬」,歷史創造道義迴旋鏢?德國是否接得住

2025年07月09日06:22:06 歷史 1724

二戰後的歷史上,德國中國有一處相似,那就是戰後沒有得到統一。35年前,當東德西德統一時,中國送來一個大人情。今天,中國外長王毅在會見德國外長時,重翻了一筆舊賬。這件事中國可以做「初一」,德國可以做「十五」嗎?這既是考驗,也是外交技巧。老軍觀就最近中德的情況進行專門分析。

中國外長「翻舊賬」,歷史創造道義迴旋鏢?德國是否接得住 - 天天要聞

⚡️ 35年前的「無條件支持」:歷史伏筆

1990年兩德統一,國際社會爭論不休。中國頂住西方壓力率先表態:「支持德國人民自主選擇統一」,時任德國總理科爾盛讚中國展現了「大國道義擔當」。這一支持不僅停留在口頭,中國更在外交博弈中為德國掃清障礙,成為當時少有超越意識形態力挺德國統一的國家。

王毅重提舊事的三大現實背景

當前,中美歐三角博弈。美國歐盟加征關稅倒計時(2025年7月9日暫緩期結束),德國急需穩住中國市場。中德貿易額連續9年超2000億美元,每50個德國工人就有1個靠中德貿易吃飯。同時,中國也打出了稀土戰略牌。王毅訪德同步送上「稀土快速通道」禮包,寶馬、大眾等德企獲穩定供應鏈。稀土是軍工和新能源命脈,中國此舉既示好也施壓:「合作共贏,對抗雙輸」。

中國外長「翻舊賬」,歷史創造道義迴旋鏢?德國是否接得住 - 天天要聞

中國的大禮包也不是白送的,因為目前正值台海博弈關鍵期,中國借德國統一案例,將「民族自決」邏輯鏡像反射到台灣問題,要求德國堅守「一個中國」原則,否則等於自毀道義高地。

德國會「做十五」嗎?難拒的陽謀!

德國若在台海問題上雙標,等於否定自身統一的合法性。德外長當場回應「堅持一個中國政策」,既是還歷史人情,更為避免國際信譽崩塌。這件事情說白了也是利益捆綁,德國車企30%利潤依賴中國市場,稀土「快速通道」直接卡住產業鏈咽喉。德媒《商報》直言:「對抗中國不符合德國利益」。王毅喊話實為逼德國「站隊」:是當美國附庸,還是做多極化世界的「穩定錨」? 德總理默茨近期在北約峰會拒提中國,已釋放戰略自主信號。

中國外長「翻舊賬」,歷史創造道義迴旋鏢?德國是否接得住 - 天天要聞

當年中國給德國統一的道義子彈,今天成了射向『台獨』的迴旋鏢。」德國若裝失憶——中國市場教做人,稀土通道教做事。德國嘴上承諾「一中」易,行動上抗衡美國難。但中國「歷史+稀土」組合拳,已讓德方明白:台海搞事=自斷財路+自毀人設。這場陽謀,德國接也得接,不接也得憋著!這件事這件事情也說明一個道理,不管是在國際上還是在單位,堂堂正正的國家和政治精英在做好事、善事和利人利己之事,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最終的道義和人情是會還的!君以為呢?

中國外長「翻舊賬」,歷史創造道義迴旋鏢?德國是否接得住 - 天天要聞

「老軍觀」,軍事研究員、研究生導師,以30多年媒體編審經驗講述新史記。所有文章堅持原創,主要聚焦軍隊統帥人物和事件,主推 《跟朱德學修身》等欄目頻道,從周一至周五交替輪值黨史軍史文章和國際時評。按照平台規則,只有您加關注之後才能義務推送!相信專業的視角會帶給你不一樣的認知,您的支持就是我們不斷更新的動力!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即將消失的永泰古城,西北活著的明代城池,我竟然在這裡住了一晚 - 天天要聞

即將消失的永泰古城,西北活著的明代城池,我竟然在這裡住了一晚

我是塞外小野,這一次西北大環線從蘭州始發,第二站來到白銀市,在白銀市的景泰縣發現了一座400多年歷史的明代古城。保留完好的古村布局,至今還住著30多戶人家,在古城裡住了一晚,體驗到了西北蕭瑟中的人間煙火。西北地區留下的古城大多殘垣斷壁,位於白銀景泰縣寺灘鄉的永泰古城應該是西北地區僅存的一座保留完整的土夯...
1/3抗戰文物史料首曝光!專訪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館長 - 天天要聞

1/3抗戰文物史料首曝光!專訪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館長

7月8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恢復對外開放,並推出《為了民族解放與世界和平——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主題展覽,公眾可免費參觀且無需預約。此次展覽面積達1.22萬平方米,展出照片1525張、文物3237件。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館長羅存康在開放首日接受南都、N視頻專訪時介紹,此次主題展...
一心為公的教員 - 天天要聞

一心為公的教員

教員始終秉持著"天下為公"的崇高理想,如同孫中山先生所倡導的那般,將拯救黎民百姓視為畢生使命。在那個風雨如晦的年代,以他的才學與家世,本可安享優渥生活,卻毅然選擇了荊棘遍地的革命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