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4年11月,洛陽城已被北周軍圍困了一個月,守軍已近乎絕望,形勢岌岌可危。
突然,一員驍將闖入守軍視野。
只見他頭戴猙獰面具、身披重甲,一馬當先沖入圍城的北周軍中,500鐵騎緊隨其後。
他們所到之處如入無人之境,硬是殺出了一條血路,直到洛陽城下,讓城中守軍派人接應。
然而,守軍卻猶豫了。
因為這些人全是重甲騎兵,從頭武裝到腳,除了一雙眼睛之外看不清其他任何部位,根本沒法分辨是敵是友,萬一是北周軍的陰謀呢?
可是,就在守軍猶豫的當口,大批北周軍已經從四面八方向五百鐵騎湧來,形勢萬分危急!
在這千鈞一髮之際,這名將領摘下了自己的頭盔,昂起了自己的頭。
一張白皙清秀、柔美絕倫的臉,露了出來。
那種獨一無二的美讓守軍一下子認出了他,城上瞬間沸騰了!
蘭陵王來了!
01
蘭陵王,高肅,又名孝瓘,字長恭,是東魏權臣高歡的孫子, 世宗皇帝高澄的兒子,北齊開國皇帝高洋的侄子。
雖然生來就是皇室貴胄,但因為母親身份的原因,高長恭很長時間都不受家裡人待見。
他的兄弟們都是小小年紀就封了王,而他卻到17歲才封了個散騎士郎,直到20歲才被封為蘭陵王。
至於他的生母究竟是誰,史書諱莫如深,無一字記載。
他有兄弟六人,其餘五人的母親是誰,在史書中都有明確記載,連他五兄弟高延宗的生母,出身卑微的「廣陽王妓」陳氏,都留下了記載,卻唯獨對高長恭生母隻字不提,怕是身份更為低賤,可能連官妓都不如。
也許正是這尷尬的身世,加上父親高澄的早逝,促使他形成了和高家人截然不同的性格。
高家被稱為禽獸家族,他們普遍殘暴、好色、貪婪、荒淫,而這些缺點高長恭全都完美避開了,他唯一繼承下來的只有高家的相貌。
高長恭是世間少有的美男子,當之無愧的帥哥,無論是什麼版本的排名,不管是中國古代四大美男,還是十大美男的排名,如果少了高長恭,那是絕對是不值得相信的。
可他卻不願意做花瓶,只希望自己能像祖輩一樣馳騁疆場,建功立業。
為此,他努力讀書,學習兵法,苦練騎射。
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在他24歲那年,命運開始逆轉。
02
公元 563 年,北周和突厥合兵一處,從恆州而下進攻北齊,一連攻克二十幾座城池,長驅直入,直逼晉陽,形勢岌岌可危。
北齊派出大將軍段韶前去抵禦聯軍,段韶命令大軍按兵不動,不理會北周聯軍的挑釁。
和段韶一樣冷靜的還有高長恭。
天氣越來越寒冷,戰局出現了轉機,北周聯軍扛不住嚴寒天氣,準備撤退。
此時,按耐已久的北齊軍隊全軍出動,殺向聯軍。
高長恭身先士卒,率先沖入敵陣,往來衝殺,銳不可當。
誰也不會想到,長相柔美的他作戰竟如此勇猛。
此戰以周聯軍大敗而終,高長恭也一戰成名。
之後,高長恭嫌貌美少威,就專門讓匠人打造了一個猙獰的面具,每逢作戰,必以面具遮面,化身魔神。
不過此時的他還不知道,他人生中的巔峰時刻即將到來。
03
轉過年來,564年12月,北周宇文護徵集10萬精兵出兵伐齊,洛陽被重重圍困。
洛陽可是北齊的命根子,洛陽如果有失,後果不堪設想。
高長恭也急了,親自率領 500 名騎兵,衝進北周軍隊的包圍圈,一直殺到金墉城下。
高長恭讓城內守軍接應,他想裡應外合,一舉消滅北周軍。
可是高長恭的500騎兵個個都被重甲包著,只露出個眼睛,守軍根本分不清是不是自己人。
無奈,高長恭只得脫下兜鍪和面具。
當城內將士看到摘下面具露出絕美容貌的蘭陵王時,明白援軍已到,守軍士氣大振。
但由於北周軍近在咫尺,他們沒敢打開城門,而是派出大批弓箭手從城頭墜繩而下,不停地向周軍放箭,支援高長恭和他麾下的五百勇士。
金墉城就這樣被解了圍,北周軍棄營而逃,從邙山到谷水的三十裡間的川澤之地,都是北周丟棄的兵器輜重。
這一戰讓高長恭名聲大噪,他的貌美如花、他的英勇無敵、他的颯爽英姿,被人們到處傳頌,越傳越神,越傳越玄,一下子成了所有北齊人心中的偶像。
戰後,能歌善舞的鮮卑將士們根據高長恭率領五百鐵騎沖入敵陣、在洛陽城外脫下鐵面的傳奇情節,創作出了流傳千古的舞曲《蘭陵王入陣曲》。
在悠揚的音樂聲中,扮演蘭陵王的演員頭戴面具,模擬指揮、刺殺等各種動作,載歌載舞,瀟洒自如……
04
經過洛陽之戰的高長恭,聲望大道理極點。
所謂物極必反,月盈則虧,高長恭的悲劇人生也因此註定。
自古功高震主的故事絡繹不絕,一個人的功勞成就越大,所處的境遇也就越危險,更何況高長恭所處的時代,尤其惡劣。
北齊的幾個皇帝都生性多疑,雖然治理國家的能力不怎麼樣的,但迫害功臣個頂個是一把好手。
就在洛陽之戰後,北齊皇帝高緯對高長恭說:「這樣衝進敵陣之中,如果不小心發生意外怎麼辦?」
高長恭回答說:國事就是家事,在戰場上哪會想到這個。
高緯的臉色馬上就變了:你把國事當成自己的家事,大齊帝國到底是你家的還是我家的?
高長恭的臉色也變了,他知道在皇帝的心目中,自己已經從鋪路石變成了絆腳石。
自此以後,一向廉潔的他也開始貪污受賄,聚斂財物。
好友尉相願明白他的用意,勸他這樣不妥啊,如果朝廷想要治你的罪,你這麼做不正好授人以柄嗎?不如稱病吧,不在過問政事。
高長恭雖然同意了,不過很快他發現自己根本做到。
就像他無法做到選擇自己的出身一樣,對國家和家族的責任,他根本不忍心置身事外。
無奈,他依然留在了軍中,不過心境已經和以前大不相同。
從前那個在戰場上一往無前的他,現在經常猶豫不決,裹足不前。
公元573年五月,高長恭最擔心的事終於發生了——高緯派人送來一杯毒酒。
高長恭苦笑著對他心愛的妻子鄭氏說:「我忠心為國,沒有辜負皇帝,他竟然賜我毒酒?」
鄭氏不甘心,勸他去求皇帝。
而早已心灰意冷的高長恭卻長長地嘆了口氣:天顏哪裡可見!
說完,他舉起酒杯,一飲而盡。
窗外,春色正好,百花盛開。
這一年,他33歲。
05
臨死前,高長恭燒掉了價值千金的借條,別人欠他的債,從此一筆勾銷。
他,從來就不是貪財的人。
他性情寬厚,氣量很大。
當年在地方上任職時,參軍陽士深曾經誣告過他,導致他被免職。
幾年後高長恭率軍出征,陽士深恰好在他手下。
由於害怕高長恭報復他,陽士深一直都心驚膽顫。
高長恭看出了他的心事,對他再三解釋,陽士深還是不相信。
後來實在沒辦法,高長恭只得讓人打了他二十下,算是報復,陽士深這才放下心來。
還有一次,高長恭入朝議事。出來的時候,他發現,他帶來的一大幫隨從全都不見了。
但他卻對此毫不在意,就自己一個人步行回家,對這些隨從全都不予責罰。
他愛兵如子,與士卒同甘共苦。即使是一個水果,也總是與部下分享,因此深受將士們愛戴。
他不好女色。
邙山一戰,他立下奇功,為表彰他,高湛賞給他20個美女,他卻只是象徵性地領走了一人。
他用情專一,和王妃鄭氏感情甚篤,從來沒傳出過任何緋聞。
他單純善良,他責任心強,他富有愛心……
無論是外表還是內心,他都是一個幾乎完美的人,完美得幾乎不食人間煙火的人,完美得幾乎沒有任何缺點的人。
然而,作為一個皇室貴胄,一個統兵大將,一個戰功卓著、威震天下的人,在皇帝看來,沒有缺點,就是他最大的缺點。
正是他的完美,釀成了他的人生悲劇。
也正是他的完美,成就了他的千古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