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是對一系列發生的類似事件的排序,「最先或最後」也是對一系列發生的事件分先後,某程度上來說,「最先」和「第一次」可以相互轉換,比如第一座被紅軍攻佔的縣城可以轉換成最先被紅軍攻佔的縣城。
第一個開始轉移的軍團,紅九軍團(1934年10月日從福建長汀出發向於都河北岸指定地域集中)
第一處毛主席長征中的宿營地,王母渡(未留下遺址)
第一首毛主席在長征作的詩詞,《十六字令三首》
第一次紅軍整編,黎平會議後
第一次大的人事調整,黎平整編後,劉伯承由紅五軍團參謀長復任紅軍總參謀長
第一次休整和補充,在黎平
第一次扔掉一些輜重,廣東樂昌九峰山上
第一次攻佔的縣城,宜章縣
第一個建立的紅色政權,遵義縣革命委員會
第一次會議,通道會議(禾塘會議?),也是第一次重要轉折會議
第一次毛澤東獲得發言權,通道會議
第一次毛澤東的正確意見得到採納,通道會議
第一次中央政治局會議,黎平會議
第一次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遵義會議(也是影響最深、意義最大的一次會議)
第一次在戰鬥中召開的會議,土城會議
第一個農民政權,桐梓坡農會
第一個紅軍協助組建的游擊隊,桐梓坡游擊隊
第一個抽調中央紅軍人員組成的游擊隊,川南遊擊隊
第一個犧牲的紅軍師長,洪超
犧牲的紅軍中職位第一高的是鄧萍(紅三軍團參謀長)
第一次打的戰鬥,新田之戰
第一次渡過的河流,於都河(貢江)
第一險要的河紅軍長征渡過的,大渡河
第一次渡過赤水河,1月29日,從習水土城地域和赤水猿猴渡口過河
第一座難走的山,老山界
第一次使用「長征」,1935年2月23日,紅軍總政治部在貴州習水境良村鎮的吼灘村發布的《告工農勞苦群眾書》中:「我工農紅軍從江西轉移作戰地區,長徵到川貴邊地域......」
第一個大勝仗,遵義戰役
第一次毛澤東長征途中打的敗仗,土城戰役,第一次遵義會議後的戰鬥
第一次開會時有飛機轟炸,鴨溪會議
第一次翻越的雪山--夾金山
第一高海拔的紅軍翻越的雪山埡口,達古雪山埡口(海拔4500米)
第一次度過的元旦,1935年1月1日,在甕安縣猴場
第一次度過的農曆春節,在四川瀘州市敘永縣石廂子。
第一次與少數民族簽訂的政治盟約,1935年4月16日,紅三軍團首長與鎮寧弄染寨陸瑞光簽訂了《反蔣作戰協定》。
第一次擊落敵機,葉蔭庭於1935年3月擊落第一架敵機。
第一個長征途中的革命後代,周子昆的妻子曾玉在1934年12月分娩
第一個長征經過的較大的中等城市--遵義
第一個少數民族支隊—中國夷民紅軍沽雞支隊
第一長的中央紅軍走過的街道:哈達鋪下街村(羅開富《紅軍長征追蹤下》)
第一次紅軍組建騎兵部隊-青石嘴戰鬥後紅一軍團(陝甘支隊第一縱隊)組建了一支騎兵偵察連
第一次會師,懋功會師
年齡第一大的長征男紅軍,徐特立
年齡第一大的長征女紅軍,蔡暢
第一慘烈的戰役,湘江戰役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