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到威海乳山馮德英「三花」(《苦菜花》《迎春花》《山菊花》)文博館接受革命傳統教育,重溫當年膠東兒女烽火連天的抗日歷史和場景。
濃厚的膠東鄉土氣息,和作家同一籍貫,兒時關於露天電影的記憶,幾個元素疊加在一起,又重溫了根據同名小說拍攝的名噪一時的電影《苦菜花》。
毋庸諱言,影片中娟子的母親、貧農馮大娘角色塑造非常成功,這位飽受地主壓迫的農村婦女,在丈夫被地主逼死、大兒子德剛被迫離家逃難的沉重打擊下,忍辱負重,從悲憤、壓抑、聽從命運安排,到接受革命先進思潮的影響,支持女兒娟子擔任婦救會長,把二兒子德強送去參加八路軍,最終實現思想上覺醒、行動上堅決的人格嬗變,成長為主動擁護並參與革命鬥爭的「英雄」。
與之對應的是反派角色漢奸王柬芝。這位在外混跡多年的反動分子著禮帽、戴眼鏡、穿長袍,溫文爾雅、文質彬彬回到村裡。他對鄉親和藹、可親,信誓旦旦和他的叔伯哥哥地主王唯一划清界限,並主動找到地方武裝負責人,義憤填膺,痛斥日寇侵略的強盜行徑,表達了抗戰到底的決心。
莎士比亞說,外觀往往可以欺騙人心。王柬芝巧言令色,深諳當時的社會形勢和公道人心,懂得如何屈曲自己以迎合大眾,通過謙恭溫良的假象,把自己裝扮成有氣節的教書先生,從而虛張聲勢,掩人耳目,為日偽軍從事秘密活動。
可惜,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虛假的人事在短時間內可以麻痹、矇騙組織或民眾,但終難逃過長時間的檢驗。王柬芝的言行看上去天衣無縫,無懈可擊,實則「大奸似忠,外視樸野,中藏巧詐。」
暗中組織人員搞破壞,派人暗殺婦救會長,再狡猾的狐狸都有露出尾巴之時。在反「掃蕩」鬥爭中,八路軍的兵工廠轉移到王官莊。王柬芝告密,日偽軍突襲王官莊,把來不及撤走的百姓圍堵起來,威逼利誘,要找尋兵工廠的下落。在和日偽侄子王竹上演「苦肉計」後,王柬芝出賣了馮大娘,讓馮大娘母女備受嚴刑拷打之苦。
喪失骨氣、節義,出賣國家、民族的利益,鮮廉寡恥充當漢奸,從來都沒有好下場。隨著王柬芝的「畫皮」一點點被剝下,他的醜陋面相也逐漸被識別出來,成為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走投無路之際,他誤闖入馮大娘家中,軟硬兼施,欲求活路。在洞悉了王柬芝偽善的反動本質,痛斥「你這個披著人皮的惡狼」之後,馮大娘義無反顧扣動扳機,終結了王柬芝罪惡的生命。
如今,戰爭的硝煙已遠去,漢奸也銷聲匿跡。但工作生活中的「兩面人」並不鮮見,他們言清行濁,心口不一,為人處世同樣值得辨識和甄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