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來到貴州生丹寨縣進行貧困幫扶,眾所周知,王健林作為中國首富,他多年和政府高層進行接觸,本身就有一種領導氣場在,一般人也不敢輕易反駁他。
但是在丹寨縣,王健林碰到了這樣的一位年輕人,在談及萬達集團對當地進行投資的時候,這位年輕人毫不猶豫的向王建林索要了五個億,把第一年投資的利潤都留在當地不能帶走。
這個年輕人就是丹寨縣的縣長徐劉蔚,很多人對於徐縣長獅子大開口的行為感到不解,質疑他是一個貪心的縣長,此舉是動機不純。那麼事實真的是這樣嗎?現在十年過去了,這位「五億縣長」如今怎麼樣了?
「五億縣長」徐劉蔚
徐劉蔚是一位80後的基層幹部,他1982年6月年出生於湖北紅安,大學就讀於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本科畢業後,他有以優異的成績保送本校繼續攻讀研究生,可以說他是一個妥妥的高材生。
按理說,這樣一位高材生似乎不應該待在貴州的一個貧困縣中工作,事實上也確實如此,徐劉蔚大學畢業後在北京工作過一段時間,作為一名211大學畢業的高材生又在首都北京工作,前途可以說是一片光明。
但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2009年他竟然主動放棄了在大城市的優越生活,反而去到貴州的貧困山區當公務員,這一年他在丹寨縣成為了貴州省有史以來最年輕的縣長,當時他不過才三十一歲。
相較於徐縣長的前途無量,丹寨縣的前景則非常不明朗,這個縣是一直以來都說是全國的貧困縣,居住在這裡的居民也多數都是苗族居民,他們居住的地方普遍都是在大山上,不難想像,大量的山路造成生活在丹寨縣的居民出行非常不便,資源也相當匱乏,很多老一輩的居民甚至都沒有走出過大山,沒有便利的交通,這個地方也無法發展起來,居民幾乎都是靠種地為生,經濟根本就發展不起來,因此長期都是我國的貧困縣。
徐劉蔚剛來到丹寨縣的時候,也著實被這個地方的現狀所震驚,但是自己和組織申請要求來到這個貧困縣是帶著任務來的,那就是帶領丹寨縣的老百姓脫貧致富。
即使事先已經有心裡準備,但是當真的來到這個貧窮的地方的時候,他還是犯了難,因為在他的印象中,自己根本沒見過如此糟糕的生存條件。於是我了儘快的摸清百姓的生活現狀,他深入基層,挨家挨戶的對村民們進行問話,從中了解他們的需求,這樣才可以制定出符合當地的一些扶貧政策。
徐劉蔚可以說是初生牛犢不怕虎,他非常敢於向上級領導爭取資源,其實爭取資源這向來都是一項得罪人的活,很多「老油條」的幹部都不願意做,既然他們不願意,那自己這個縣長就來做,在「死皮賴臉」的爭取到資源以後他就開始推動改革,針對貴州山區進行可持續發展的規劃。
在他的努力之下,丹寨縣的經濟也開始逐步有所好轉,但是距離脫貧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這時候在國家號召企業參與地方扶貧的情況下,徐劉蔚遇到了王健林。
「中國首富」王健林
王健林是我國著名的企業家,1954年出生的他是我國最富有的人之一,相較於其他的額企業家而言,王健林有著一股別樣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其實這也很好理解,因為王健林出生在一個紅色革命家庭,其父親王義全是老革命,扛過槍,也挨過子彈,經歷過民間疾苦,因此他從小給王健林灌輸的理念就是富裕了不要忘本,他也牢牢記住父親的教誨,青年以後也走上了從軍的道路,成為一名軍管幹部,走上仕途。
在1988年,當時三十四歲的王健林在思考良久以後,決定辭去公職下海經商,那個時候是改革開放初期可以說是遍地商機,不少公務員也是辭職下海做生意,掀起了一股經商潮。
王健林辭職以後進入了房地產行業,賺到第一桶金以後創辦了後來的萬達集團,他也成為了萬達集團的創始人和董事長,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現在的萬達集團涉足的行業不僅只有房地產,還有文化、旅遊、投資等各個領域,可以說是中國規模最大最成功的的民營企業之一。
王健林是一個成功的商人,但是他也是一位富有責任感的企業家,成為富商以後,他一次次的響應國家的號召,不但出資捐贈學校、醫院,從事慈善行業,還參與國家的扶貧項目,用自己的財富資源來回饋社會。
但是對於像王健林這樣的成功企業家來說,扶貧工作不是隨隨便便就做的,他的每個扶貧對象都是經過深思熟慮和現場調研以後才做出的決定,有人說這不是扶貧是投資,但無論如何,商人出生的他總歸在投入之後得到一些回報這也無可厚非。
這次,他選擇了一個我國最貧窮最需要幫助的地區之一的貴州省丹寨縣,一般來說王健林的扶貧理念是「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此話怎講呢?其實也不難理解,就是與其直接給你錢,不如通過投資發展當地的產業,以使得鄉親們徹底擺脫貧困的環境,讓當地實現可持續發展。
這個理念其實是一個正確的理念,因此萬達集團也與全國各地的人民政府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他的扶貧理念也得到不少人的支持。
這次看上貴州省丹寨縣這麼一個貧窮的小山村,其實王健林是在深入調研以後做出的決定,雖然丹寨縣確實是在大山深處,但是這裡除了貧窮以外,自然資源環境是相當美的,山清水秀,很適合在這裡打造一個當地文化、休閑娛樂為一體的綜合性娛樂度假勝地,這個度假村一旦建立完成,不但可以使丹寨縣的村民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還可以讓萬達集團每年得到一筆不錯的利潤收入,可以說是一舉兩得。
徐劉蔚等待改變丹寨縣的契機到來
作為一方百姓的父母官,徐劉蔚認為只是局限由於架橋修路,搞基礎民生工程,那丹寨縣在短時間內也是難以真正的發展起來的,必須要招商引資,吸引新鮮血液進來,丹寨縣才能真正的迎來轉機,迎來發展的動力。
但是面對這樣一個貴州貧困縣,要等來投資商這個過程難度太大,也相當漫長,不過除了等契機的出現,也沒有太多的辦法,不過上天不負有心人,這一天並沒有讓徐劉蔚等待太久。
2014年萬達集團扶貧項目的到來,讓徐劉蔚看到了丹寨縣發展的契機來了,對於王健林提出的在丹寨縣打造一個旅遊度假區的想法,徐劉蔚一開始對此並不贊同。
與此同時,徐劉蔚也清楚,王健林作為一個商人,雖然名義上這個項目是扶貧,但是他們還是要得到一些利潤才能順利進行合作的,況且當時的萬達集團並不是沒有選擇的餘地,國內大把貧困地區都非常期待與萬達進行合作。
那麼怎麼樣把萬達留下來,並且最大限度的讓村民獲益,從而讓丹寨縣可以有資本持續發展,並在最短的時間內改善民生,這成為了徐劉蔚的一大難題。
於是徐劉蔚經常獨自一人加班到深夜,準備了好幾種方案,就是為了可以在和王健林談判的時候讓丹寨縣最大程度的「獲利」,不過誰也沒想到的是,年經輕輕的徐縣長竟然如此有魄力。
主要是徐劉蔚和王健林在投資方向上出現了意見分歧,根據徐劉蔚的想法結合丹寨縣的實際情況,他認為養殖業更加適合當前丹寨縣的情況,而王健林這希望打造一個商業性質的旅遊度假區。
兩人也經過多輪的會面協商,最終徐劉蔚妥協了,同意萬達集團把投資方向放在開發旅遊業上面,但是徐縣長在同意萬達的投資方向的同時,他提出了一個苛刻的條件,就是要把所有利潤留在當地,王健林對此感到非常吃驚,於是對徐縣長說:「不如我每年給你們五個億,你們自己去規劃…」
說這話的時候,王健林明顯是帶著不滿說出來的,眼前這位年輕人也僅僅比自己的兒子王思聰大幾歲,按理說自己也是他的父輩了,自己縱貫商場這麼多年,還從沒見過這麼「貪婪」的基層幹部,但是後來王健林在深入了解了丹寨縣的人均收入等情況後,他也慢慢的理解了這位年輕人的苦心。
他不是貪心,只是真心實意的為丹寨縣的百姓謀福利而已,最終王健林也破天荒的同意了這個看似不可能的項目,萬達集團會從每年的收益裡面額外給足夠的資金給丹寨縣作為扶貧發展之用,這一下徐劉蔚「五億縣長」的名頭也在坊間傳開來。
如今的丹寨縣的發展也是有聲有色,早已經不是徐劉蔚剛剛來時的丹寨縣,紮根在此九年,徐劉蔚生生的把一個貧困縣拉扯成一個經濟崛起的縣區。
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以後,2021年,徐劉蔚被組織調離了丹寨縣,他被任命為貴州省畢節市副市長、黨組成員,2023年7月,他再次被任命為貴州省文旅廳副廳長,此時他也僅僅只有四十歲出頭,可以說這位年輕的副廳長前途是片光明。
參考資料:
《「80後」徐劉蔚,任貴州省文旅廳副廳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