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人口近1億,同為4大姓氏之一的「它」,為何從來沒有出過皇帝?

2024年11月23日09:54:04 歷史 1202

「張、王、李、趙」作為我國最大的四個大姓,幾乎都擁有1億人以上的同姓人口。但奇怪的是,其他三個姓氏多多少少都是因為「皇姓」而人口龐大。

總人口近1億,同為4大姓氏之一的「它」,為何從來沒有出過皇帝? - 天天要聞

但是在我國歷史中,四大姓氏中只有「張」姓從來沒出過皇帝人口卻還遍及全國各省。那麼,張姓到底從何如來?為什麼一些老人在介紹的時候,對著孩子說姓張的不用說「免貴」呢?

「張」姓的由來

總人口近1億,同為4大姓氏之一的「它」,為何從來沒有出過皇帝? - 天天要聞

張姓,作為中華民族歷史長河中的一個重要姓氏,其源流悠久且富有傳奇色彩。追溯至黃帝時代,張姓的起源便早已深植於中華文明的土壤中。

根據古代文獻的記載,張姓的最早祖先是黃帝時期的張揮,一位技藝高超的弓箭手。因其卓越的弓箭造詣,張揮獲得了黃帝的親自賜姓,這一歷史性事件成為張姓歷史的起點。從此,張姓便肩負起了與中華民族命運相連的使命,歷經風雨,繁衍至今。

總人口近1億,同為4大姓氏之一的「它」,為何從來沒有出過皇帝? - 天天要聞

張姓的歷史之所以如此引人注目,不僅僅因為它的久遠,更因為它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表現出的深厚積澱和廣泛影響。

早在先秦時期,張姓便出現在中國歷史的舞台上。隨著歷史的發展,張姓的族群逐漸遍布大江南北,許多顯赫一時的張姓家族開始在各地嶄露頭角。

總人口近1億,同為4大姓氏之一的「它」,為何從來沒有出過皇帝? - 天天要聞

特別是在戰國時期,張姓便有了著名的縱橫家張儀,他憑藉著自己深邃的謀略,在列國之間遊走,推動了「合縱連橫」的外交策略,這一歷史成就至今被世人傳頌。

然而,張姓並不止於此。進入漢朝後,張姓繼續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張良,作為漢朝的開國元勛之一,以其卓越的智謀輔佐劉邦打下了漢朝的基業。

總人口近1億,同為4大姓氏之一的「它」,為何從來沒有出過皇帝? - 天天要聞

他的「鴻門宴」謀略,以及最終輔佐劉邦建立大漢帝國的歷史功績,幾乎成了中國歷史中最經典的智者形象。與此同時,張姓的影響並不僅僅局限於政治領域,在其他許多領域,張姓同樣湧現出大量傑出的歷史人物。

張仲景,作為中國古代醫學的「醫聖」,更是在醫學史上佔據了無可替代的位置,其經典的《傷寒雜病論》對後世中醫學術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張騫,西漢時期的外交家,開創了絲綢之路,推動了東西方的文化和經濟交流,成為中國對外傳播的重要人物。

總人口近1億,同為4大姓氏之一的「它」,為何從來沒有出過皇帝? - 天天要聞

到了唐代,張姓依然保持著強大的社會地位,湧現了大量的名人。張公景、張九齡等唐朝時期的張姓人物,在政治、文化等方面均有著顯赫的表現。

張公景不僅在唐朝開國時期擔任重要職務,而且是唐太宗李世民非常信任的謀士之一;而張九齡,則是唐代的重要政治家和文學家,他的政務能力以及文學造詣同樣為後人所敬仰。

總人口近1億,同為4大姓氏之一的「它」,為何從來沒有出過皇帝? - 天天要聞

隨著時代的變遷,張姓家族不僅在政治上扮演著重要角色,許多地方性的張姓家族也在中國各地深深紮根,形成了眾多具有地方特色的張姓宗族。

這些家族的繁榮不僅體現了張姓強大的生命力,更證明了張姓家族的歷史在不斷地傳承和發展。

總人口近1億,同為4大姓氏之一的「它」,為何從來沒有出過皇帝? - 天天要聞

張姓的影響從未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減弱,反而在歷朝歷代的政治風雲、文化興衰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從黃帝時期的初始,到百家姓中穩居第三的大姓地位,張姓始終在中華大地上如一股洪流,推動著社會與文化的前行。

張姓為何未曾出過帝王?

總人口近1億,同為4大姓氏之一的「它」,為何從來沒有出過皇帝? - 天天要聞

張姓,雖擁有千年傳承與眾多歷史名人,卻始終未曾出過一位正統的帝王。這個事實在廣大張姓族人心中或許一直是一個謎團。

為何這個龐大的姓氏,歷代人才輩出,卻始終未能迎來一位自家姓氏的皇帝?答案或許並不像表面看起來那般簡單。

總人口近1億,同為4大姓氏之一的「它」,為何從來沒有出過皇帝? - 天天要聞

首先,張姓的家族結構與許多大姓不同。與王姓、李姓等王朝皇族的姓氏相比,張姓從未形成一個高度集中的家族政治力量。王姓自古便有著深厚的皇族背景,李姓通過唐朝的建立更是穩固了其貴族地位,而張姓則是一個分散且多源流的家族。

總人口近1億,同為4大姓氏之一的「它」,為何從來沒有出過皇帝? - 天天要聞

從黃帝時期的張揮開始,張姓便像是一條分支繁多的河流,儘管每條支流都有其強大的生命力,但卻從未形成過一個具有強大政治統治力的整體。

張姓族人分布廣泛,各支系相對獨立,沒有像王姓、李姓那樣能集中資源、形成一個強大的統一集團。這種分散的家族結構,使得張姓的族人雖然各個領域人才濟濟,但在權力的巔峰上始終未能形成統一的推動力。

總人口近1億,同為4大姓氏之一的「它」,為何從來沒有出過皇帝? - 天天要聞

其次,張姓從未展現出過於強烈的「皇帝野心」。縱觀歷史,許多姓氏之所以能夠培養出帝王,往往與該家族成員在某個歷史時期的政治野心密不可分。而張姓不同,它的家族成員大多以輔佐、治理國家為己任。

總人口近1億,同為4大姓氏之一的「它」,為何從來沒有出過皇帝? - 天天要聞

張良為漢朝建立立下赫赫戰功,張仲景為中醫藥事業傾盡心力,張騫則為絲綢之路的開闢貢獻了自己的智慧。這些歷史人物雖然身處不同的歷史時期,都以助力國家、社會為主要目標,極少有圖謀自立為帝的野心。

張姓家族的價值觀似乎更偏向於「輔佐帝王」,而不是推翻帝位,取得權力。因此,雖然有著極高的政治與軍事才華,張姓卻始終沒有展現出爭奪皇位的意圖。

總人口近1億,同為4大姓氏之一的「它」,為何從來沒有出過皇帝? - 天天要聞

另外,時勢造英雄的規律似乎也是張姓未曾出過帝王的一個原因。縱觀中國歷史,帝位的獲得往往是歷史時勢與個人命運交匯的結果。

許多偉大的帝王,都能在特定的歷史環境下嶄露頭角,而張姓家族雖然人物眾多,卻從未處於能夠爭奪皇位的「黃金時刻」

總人口近1億,同為4大姓氏之一的「它」,為何從來沒有出過皇帝? - 天天要聞

例如張邦昌,宋朝時期的張姓人物,雖然一度在政治上有所作為,卻也僅僅是在亂世中充當過短暫的傀儡皇帝角色,未能真正樹立起自己的皇權。

可以說,張姓儘管多次參與歷史的風雲變幻,但時機與條件卻一直未曾站在張姓一方,導致其始終沒有機會擁抱那個歷史性的帝位。

總人口近1億,同為4大姓氏之一的「它」,為何從來沒有出過皇帝? - 天天要聞

還有一種觀點認為,張姓未能出過帝王,可能與其家族成員的忠誠度密切相關。張姓的族人,尤其是在古代,多被認為具有極強的忠誠精神,往往選擇在幕後支持帝王,而非挑戰既有的權力結構。

從張良輔佐劉邦的事例,到張仲景忠誠於醫道,不難看出,張姓家族的人才更傾向於將自己的才智與能力投入到服務國家和人民的事業中,而非爭奪皇權。

總人口近1億,同為4大姓氏之一的「它」,為何從來沒有出過皇帝? - 天天要聞

張姓家族中的這些人物,他們的忠誠、剛正與高潔,使得他們更願意站在歷史的背後,輔佐國家的治理,而不是將個人的利益凌駕於國家之上。

並且還有一種比較封建的說法是,張姓在全國各地都和封建禮教的東西有關係,更有傳說玉皇大帝就曾經姓「張」,所以古人在介紹免貴姓什麼的時候,唯獨張姓不用免貴。

總人口近1億,同為4大姓氏之一的「它」,為何從來沒有出過皇帝? - 天天要聞

因為按照封建迷信的說法,「張」姓本來就很「貴」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程凱率隊拜訪民進中央 - 天天要聞

程凱率隊拜訪民進中央

圖為全國政協副主席、民進中央常務副主席朱永新會見程凱一行1月17日,中國殘聯主席程凱率隊拜訪民進中央。全國政協副主席、民進中央常務副主席朱永新會見程凱一行。雙方就進一步深化合作、推動殘疾人事業高質量發展進行了座談交流。民進中央副秘書長黎曉英參加會見。程凱介紹了黨的十八大以來殘疾人事業發展的新進展,感謝...
山西2024年煤層氣產量創歷史新高 - 天天要聞

山西2024年煤層氣產量創歷史新高

記者1月21日從山西省統計局獲悉,2024年山西省煤層氣總產量134.3億立方米,創歷史新高,約佔全國同期煤層氣產量的80.6%。煤層氣俗稱「瓦斯」,是產自煤層中、以甲烷為主要成分的非常規天然氣,其資源的開採對於減少煤礦瓦斯事故、擴大天然氣供給、降低環境污染都具有重要意義。山西煤層氣資源富集,全省埋深2000米以淺的煤...
如果被政治左右,將會是創新葯的悲哀 - 天天要聞

如果被政治左右,將會是創新葯的悲哀

文 | 氨基觀察特朗普二次登基,關於創新葯國界的問題,註定會被探討更多。在日前的JPM大會上,這一問題,就被廣泛提及,而答案也是喜憂參半。有人說,擔心有人說,不用擔心。隨著特朗普上台後的動作,這一討論可能仍會繼續成為熱點。但不管怎麼說,從醫藥產業的本身特點來說,醫藥不應該有國界。如果被政治因素左右,讓全球...
高級軍士群體風采錄│唐興春:炊事班長的軍令狀 - 天天要聞

高級軍士群體風采錄│唐興春:炊事班長的軍令狀

你可能想不到,某旅一級軍士長唐興春的兵之初是在炊事班餵豬。「從小就在家打豬草,餵豬這活我能行。」當兵第一年,營里交給他13頭豬崽,他認真琢磨科學餵養之道。年底,13頭豬養得肥肥壯壯。靠著勤奮與好學,他在炊事班幹得很出色,鍋碗瓢盆樣樣玩得轉。他入了黨,當上了班長,一干就是5年。後來,他卻出人意料地提出了改...
孤城長春(168):轉機 - 天天要聞

孤城長春(168):轉機

又一個早晨來臨的時候,滿眼血絲的史說,很快便見到了龍國鈞,龍國鈞向他說明,彭克立等人見到了曾澤生、隴耀等人,他們為新7軍的起義爭取了時間,共軍和暫編第61師正在對壘,可並沒有立即發動攻擊,而是在陣前喊話,發動著政治攻勢。
英國人得了「美國艾滋」 - 天天要聞

英國人得了「美國艾滋」

hello大家好,我是酷溫將艾滋病患者的血液,輸給血友病患者。聽著匪夷所思,確是資本主義的基本操作。英國政府公布的一份2575頁的調查報告稱,從美國進口血液製品,已經導致3萬人感染艾滋病毒或丙肝病毒,其中已經3000人死亡,而且這一數字還在增加。英國首相蘇納克公開道歉,稱這是英國的「國家恥辱」,並承諾將賠償受害者...
一覺醒來,日本突然做出重承諾,這一次,中方徹底把話說透 - 天天要聞

一覺醒來,日本突然做出重承諾,這一次,中方徹底把話說透

在訪華前,日本外相岩屋毅接受了專訪。對日本國內存在「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的論調,日本外相岩屋毅直接表示,他不喜歡這種論調,日本在中日恢復邦交時就已在中日聯合聲明中明確了對台灣的立場,石破茂政權繼續堅持這一立場,與台灣保持非正式的實務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