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這樣一位潛伏在我黨的特務,他演技精湛,騙過了很多人,甚至一路高升,成為了偉人身邊的秘書兼收發員,可見這位特務的潛伏能力確實不俗。
也是因為他向國民黨傳遞消息,所以導致了皖南事變的發生,當時新四軍的九千多人只有一小部分突圍出來,葉挺將軍則被扣押,更多的將士們慘遭殺害,這也讓我黨的革命事業遭受了不小的打擊。
這個人叫沈之岳,也叫沈輝。有人將他稱為是戴笠之後的「第二代軍統諜王」,他還在澳門派人刺殺劉少奇,也曾逮捕了許多我黨優秀的官兵將士,對他們進行了嚴刑拷打。
沈之岳1913年出生在浙江仙居。1933年,20歲的沈之岳考入了復旦大學,這時的東三省已經淪陷,他深感民族危機日益加重,為了拯救國家,他積极參加學生愛國運動和工人運動,參與組織了罷工。
然而,當時蔣介石頑固執行「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槍口沒有對準日本人,反而對呼籲抗日的工人們大力鎮壓,因此罷工運動的組織者沈之岳也受到了牽連,被國民黨的特務抓進了大牢。
面對凶神惡煞的特務們,沈之岳展現出了非凡的特工天賦,他毫不慌亂,而是擺出一副傲慢的姿態,不屑地對特務們說:「我是國民黨大員的親戚,參加這次活動是受到上級的特殊指示!我看你們誰敢動我!」
特務們一聽,被唬得一愣一愣的,一時也確定不了沈之岳的話到底是真是假,哪敢對他用刑,反而點頭哈腰地連聲道歉,沈之岳就這樣避過了國民黨特務的嚴刑逼供。
當時的沈之岳年僅19歲,他異於常人的冷靜與聰慧立馬引起了軍統頭目戴笠的注意。戴笠最擅拉攏人心,只用這幾句話就將沈之岳納入麾下。
如今日寇壓境,國難深重,有志青年當效忠領袖,安內攘外,就這樣,沈之岳在戴笠的引薦下加入了軍統情報系統。
這次會面成為轉折點,沈之岳被正式招募進入軍統,開始了他複雜的間諜生涯。戴笠不僅安排他進入浙江警官學校深造,還特別指導他學習俄語和英語,掌握各種間諜技巧。沈之岳的才能得以迅速發展,他不僅能夠偽裝、潛伏,還能夠精準射擊,文武雙全。
在戴笠的悉心栽培下,沈之岳迅速成長。他參與了多項秘密任務,每次都圓滿完成,展現出了卓越的能力。戴笠越發器重沈之岳,逐漸將他視為自己的接班人來培養。
然而,命運的轉折點即將到來。1938年,戴笠決定派遣沈之岳執行一項極其危險的任務——潛入延安,打入中共中央機關。這個任務不僅考驗沈之岳的專業能力,更是對他忠誠度的終極考驗。
1938年4月,沈之岳化名沈輝,跟隨由塗思宗和肖致平帶領的軍政考察團順利進入延安,在延安考察期間,沈之岳一直沉默寡言,而且還表現出謙恭溫順的態度,這讓毛主席對他的第一印象非常好。
考察團在延安待了一個月時間,在臨走之際,沈之岳突然提出想要留在延安參加革命的想法,對於這樣一位有志青年,我黨自然歡迎至極,可為了保證萬無一失,延安保衛處還是按照規定對沈之岳進行了嚴格審查。
沈之岳在大學期間有過參加進步運動的經歷,而且他還有過被國民黨特務抓捕的事實,再加上他之前受過非常專業的特務訓練,所以沈之岳很快就通過了審核,只是所有人沒想到,這樣一位表面謙和的青年,竟是作惡多端的國民黨王牌特務。
沈之岳費盡心思經營自己完美的形象,就是為了有朝一日能接近毛主席等領導人,完成戴笠交代給自己的任務。
延安方面對軍統特務是有防範的,畢竟以前軍統特務無數次想要打進延安內部,有過不少這樣的前科。
沈之岳到延安的時候,審查變得更嚴了。但沈之岳審查通過得很順利,他履歷乾淨嘛。戴笠為保護他的身份,一直跟他單線聯繫,哪怕去翻軍統的花名冊,都找不到沈之岳這個名兒。
沈之岳利用自己的職務便利,為國民黨提供了情報,但他始終保持著謹慎,沒有做出過於冒進的行動。畢竟,他的主要任務是潛伏在毛主席身邊,以獲取更多有價值的信息。
他深知自己的身份和使命,因此在傳遞情報時總是小心翼翼,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懷疑。他的謹慎和機智,使得他能夠在這個危險的任務中保持安全,同時也為國民黨提供了一些關鍵的情報。
這份工作為沈之岳和戴笠之間的聯繫提供了便利。沒過多久,戴笠就給沈之岳下達了一個重要的任務,那就是秘密策劃並執行對我黨領導人的暗殺行動。
沒過多久,毛主席身邊缺個秘書,延安的工作人員就打算從抗大的學生里挑個得力的人,去幫毛主席處理工作。沈之岳就這麼進入了工作人員的視野。
在全體學生里,沈之岳的成績是最棒的,表現也是最出眾的,不管從哪方面說,這個位置都應該是他的。沈之岳聽到這樣的安排後,心裡高興得不得了,但臉上卻沒有表現出來。
儘管我黨對於外來者總持有警覺,沈之岳經過兩次嚴格的審查,仍順利通過,得益於戴笠事先為他布下的偽裝。
眾所周知,毛主席經常會在壓力大的時候,抽上一支煙來解壓。其實一開始毛主席對這位剛來的高材生還是非常欣賞的,畢竟他精通馬列,還會多國語言,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
有天晚上,毛主席在辦公室通宵處理文件,當時身為秘書的沈之岳就在旁邊陪著。
忽然,毛主席翻文件的手停了下來,在口袋裡找起香煙盒來。沈之岳一看就明白毛主席煙癮犯了。為了討毛主席的歡心,沈之岳主動把自己口袋裡的香煙遞過去,還主動給毛主席點煙。毛主席接過煙後,一下子就覺得不安起來。
毛主席這半輩子身經無數戰鬥,特務的那些小把戲,他見得多了,早就不會大驚小怪。面前這個年輕人,看上去好像沒什麼問題,不過毛主席瞅著手裡的香煙,腦子裡開始快速思考起來。
主席平日里最愛抽這個牌子的香煙,毛主席身邊好多警衛員都曉得主席喜歡這種煙。但沈之岳才來沒幾天啊,在主席身邊的時間更是少得可憐,他不應該知道這事兒的。
毛主席發現沈之岳年輕輕的身體卻隨時帶著煙,而身邊的其他年輕人卻不怎麼抽煙,而且沈之岳的煙也剛好是他最喜歡的那個品牌。毛主席突然感到不安,他覺得這個人可能在觀察他,甚至有可能是個卧底。
所以沒過多久,毛主席就指示組織把沈之岳調到南昌那邊,去給地方工作幫忙,不讓他繼續留在延安了。
這樣做有兩個目的:一方面,如果沈之岳確實沒有問題,那麼這次調動可以視為對他的基層鍛煉;另一方面,如果沈之岳真的存在問題,這樣的安排也能將可能的風險和危害降到最低。
那時候,毛主席雖然有所懷疑,可他總不能僅憑自己一個毫無根據的推測,就把一個表現很不錯的年輕人從組織里直接趕走呀,於是調離就成了權宜之策,最終是沈之岳自己暴露了。
1941年皖南事變發生以後,沈之岳就神秘消失了。之後呢,他又突然在重慶冒了出來,到這時候組織才完全確定,沈之岳就是內奸無疑了。皖南事變的發生,沈之岳泄密在其中肯定是脫不了干係的。
事實證明,毛主席的懷疑確實是正確的,沈之岳果然是個國民黨特務。他潛伏在黨內,企圖竊取機密,破壞我們的革命事業。毛主席的敏銳洞察力和對形勢的精準判斷,讓我們能夠及時識破沈之岳的真實身份,從而採取有效措施,保障黨和人民的安全。這也再次證明了毛主席的英明領導和卓越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