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孫傳芳與奉系軍閥張作霖為爭奪安徽、江蘇展開了一場大戰,雙方大有一副你死我亡的架勢。但就在若干年後,雙方就因局勢的變化而「冰釋前嫌」「化敵為友」了,當年的那場大戰也被他們拋之腦後。
然而有一個人卻始終不能忘記那場大戰,她就是那場大戰唯一受害者施從濱的女兒施劍翹。
開戰前夕,張宗昌找到施從濱,要他南下對抗孫傳芳。施從濱並不想參與這場紛爭,以年事已高多次推辭,但拗不過張宗昌的威逼只好率兵南下。
可施從濱的部隊雖然有白俄僱傭軍和鐵甲車助戰,但仍然抵不過孫傳芳的部隊,在安徽固鎮激戰後,施從濱打敗做了孫傳芳的俘虜。
勝敗乃兵家常事,若施從濱被孫傳芳直接處決也屬正常,但孫傳芳偏偏侮辱俘虜遺體,將施從濱斬首後掛在蚌埠車站,為增添羞辱意味,還命人用紅字寫著「新任安徽督辦施從濱之頭」,並暴屍三天三夜。
如此極端的手段讓孫傳芳為自己埋下了生命隱患。
施從濱有兩子一女,長子是從早亡的弟弟那裡過繼的,長女施谷蘭和次子施中傑都是其親生。
施谷蘭從小聰明伶俐,父女間感情很深,當得知父親的悲慘遭遇,她當即決定為父報仇。她先是將希望寄托在了哥哥身上,但哥哥受張宗昌提拔升了官,反倒勸她放下仇恨。施谷蘭十分失望,一氣之下寫信與哥哥斷絕關係。
後來施從濱原來的手下施國憲看中了施谷蘭,想要娶她為妻,施谷蘭答應了,但唯一的要求是替她殺掉孫傳芳。施國憲婚前一口答應,但婚後卻幾次三番推諉,使施谷蘭傷了心。
這時施谷蘭意識到只有自己才能幫得了自己,於是改名施劍翹,把兩個兒子的名字也改為了「僉刃」和「羽堯」,立誓要為父報仇。
此後用了十年時間,施劍翹歷經波折,終於摸清了孫傳芳的行動軌跡。1935年的一天,趁著孫傳芳到佛寺誦經時,施劍翹拔槍射擊,孫傳芳當場斃命。
殺掉孫傳芳後,施劍翹也不逃走,寫下遺囑準備接受審判。但當社會各界聽說了她的英勇事迹後,紛紛為其奔走,迫於壓力,當時的政府只好將她無罪釋放。
出獄後的孫傳芳又參加了抗戰工作,其間結識了毛主席的老師徐特立,之後與中國共產黨走得越來越近。新中國成立後,施劍翹還將自己的兩個兒子都送上了朝鮮戰場,為國效力。
可惜的是,施劍翹卻沒能成為共產黨員,這是她一生的遺憾。
1955年,由於施劍翹的哥哥跟隨國民黨去了台灣,家庭成分複雜,所以身份受到了懷疑。委屈至極的施劍翹當即就寫下了萬言書,托董必武轉交給了毛主席。
不久,統戰部一位同志來到了施劍翹的家,說是毛主席托他轉交200元給她,施劍翹感動不已。
當時施劍翹沒了工作,生活困難,這200元如雪中送炭般溫暖。沒想到過了第二個月,毛主席又送來了200元,還讓她當上了北京市特邀政協委員,每月120元的工資,施劍翹的生活才逐漸好了起來。
施劍翹對毛主席一直心存感激,後來她成為了一名佛教徒,得知毛主席尊敬佛教後,還大膽寫了一封信,說:「你不信佛是最大的遺憾。」
1979年,施劍翹被確診為晚期直腸癌,之後又患上了尿毒症,引發心肌衰竭,不久就離開了這個世界。
在那個動蕩的年代,施劍翹一個弱女子能夠刺殺軍閥為父報仇靠的全都是自己的毅力和決心,她的故事一直被廣泛流傳,就連戴笠特務機構中的女特務們,都以她作為榜樣。因此還被人誤以為她與戴笠關係匪淺,其實她與戴笠根本不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