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死前才知:害死自己的人不是吳三桂、李自成,而是最信賴的人

2024年10月29日18:04:14 歷史 1778

公元1664年,闖王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禎皇帝陷入四面楚歌。眼看著國破家亡,這位明朝最後一位皇帝跑到位於紫禁城北邊的煤山自縊殉國。

臨死前,他將頭髮披散下來蓋住自己的臉龐,自覺無顏見朱家的列祖列宗。亡國之君往往受人唾棄,然而崇禎卻成為許多人的意難平。

崇禎死前才知:害死自己的人不是吳三桂、李自成,而是最信賴的人 - 天天要聞


這位皇帝生不逢時,不僅遇到了神仙一樣的對手,更有豬一般的隊友。上吊之前,崇禎皇帝才意識到害死自己的不是吳三桂和李自成,而是他最信賴的首輔。

明朝後一位皇帝自殺於煤山,死前留下五字遺言

自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一統天下,自稱「始皇帝」開始到1912年末代皇帝溥儀退位,中國的封建王朝延續2132年,包括割據一方的統治者以及死後追封的皇帝,共有408位。

這其中最受人唾棄的一個群體就是亡國之君,傳統意義上的亡國之君沉迷於酒色,過著窮奢極欲的日子,窮兵黷武、大興土木,不管老百姓的死火。

崇禎皇帝卻是個例外,有人曾經惋惜的感嘆他是一位「勤政的亡國之君」。


崇禎死前才知:害死自己的人不是吳三桂、李自成,而是最信賴的人 - 天天要聞


17歲的朱由檢從哥哥明熹宗手裡接過權力,那個時候魏忠賢獨攬大權,在他眼裡崇禎帝還是個毛頭小子,根本不是自己的對手。

然而,少年皇帝不動聲色的鼓勵東林黨入朝為官,瓦解閹黨勢力,解決魏忠賢這個大禍患。

崇禎繼位初期朝堂的風氣確實煥然一新,也啟用了許多有能力的官員。除此之外,崇禎皇帝的生活也非常節儉,這一點與末代皇帝溥儀對比就十分明顯。

剛當上皇帝沒久,皇帝就下令停止江南織造局的運營。這家機構是專門為滿足皇帝個人生活而設立的,停止運營後可以幫助國庫節省上萬兩銀子。


崇禎死前才知:害死自己的人不是吳三桂、李自成,而是最信賴的人 - 天天要聞


崇禎皇帝還將自己省下來的錢充當軍餉,從個人的私庫里拿出許多寶貝悄悄賣掉充盈國庫。

作為一個皇帝,崇禎過著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的生活,自己的內衣破損了也不捨得換新的,還被官員看到破舊的內衣袖子。

按理說這樣一位勤政又倡導節儉之風的皇帝怎麼也不會淪落到亡國之君。崇禎在性格上有短板,猜忌心重,不容易信任人,導致朝廷的官員像走馬燈一樣換來換去。

皇帝意識到此問題的時候已經為時已晚,自殺前的最後一夜,崇禎皇帝給幾個兒子找好退路,他看著紫禁城外火光衝天,殺聲一片,留下5個字:皆諸臣誤朕。


崇禎死前才知:害死自己的人不是吳三桂、李自成,而是最信賴的人 - 天天要聞


內閣首輔成為廢物,被皇帝怒罵死有餘辜

崇禎皇帝在位17年,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才意識到真正將自己逼上絕路的不是李自成和吳三桂,而是他信任的各位官員。

這其中以內閣首輔陳演為代表,這位權臣還有一個外號「廢物首輔」,《明史》中用4個字來形容這位內閣首輔「既庸且刻」。

簡單說來就是他既庸俗又刻薄,別看陳演處理國家大事的時候水平一般,但是巴結賄賂、拉幫結派卻非常擅長。

他是天啟二年中的進士,剛開始擔任翰林院編修。明朝時期進士基本上都是從翰林院起步,官職不高。


崇禎死前才知:害死自己的人不是吳三桂、李自成,而是最信賴的人 - 天天要聞


陳演剛剛步入官場的時候恰好是魏忠賢一手遮天,天啟皇帝除了對於當皇帝這件事不感興趣之外,吃喝玩樂樣樣精通。陳演在朝中沒有人脈,又夢想著出人頭地,便想巴結魏忠賢。

別看魏忠賢是個宦官,沒啥文化,但看人的眼光還是非常毒辣的。他很早就看出陳衍這個人一肚子鬼主意,不是什麼可靠之輩,不願意與其交往。

人的運氣來了擋都擋不住,天啟皇帝落水患病,情況危急。就將皇位傳位於17歲的弟弟朱由檢。陳演已經靠著貪污腐敗撈了一大桶金,他深知自己想上爬就得捨得花錢。

崇禎皇帝除掉魏忠賢一黨之後,朝中需要大量人才,這位勤勉的皇帝選拔人才的標準非常的簡單,就是策問。


崇禎死前才知:害死自己的人不是吳三桂、李自成,而是最信賴的人 - 天天要聞


他經常召集大臣們問一些國家的問題,只要回答的優秀或者是能達到皇帝的心坎上,崇禎皇帝就覺得這個人是個人才。

說白了這就是命題作文。陳演收買了皇帝身邊的小太監,總能提前拿到皇帝要考的題目,他得到這些題目後私下找幕僚商議,再查閱歷朝歷代怎麼做的,修修改改搞出一份答案。

第二天當皇帝提出問題的時候,別的官員還在思考怎麼做大事。陳演就已經能引經據典,侃侃而談。

求賢若渴的崇禎帝總是眼前一亮,認為陳演是個可造之才,於是將其任命為禮部左侍郎兼東閣大學士。這位翰林院的小編修可謂是一步登天。


崇禎死前才知:害死自己的人不是吳三桂、李自成,而是最信賴的人 - 天天要聞


沒過多久他又升為戶部尚書兼武英殿大學士,有了權利後,陳演繼續收買朝中的官員,拿了好處的大臣們紛紛在皇帝面前對陳衍極盡誇讚之詞,他是千古罕見的治世能臣。

崇禎16年,原內閣首輔周延儒被罷免,皇帝大手一拍決定任命陳衍擔任內閣首輔,此時距離明朝滅亡只有一年的時間。

登上權力的巔峰,陳寅乾脆也不裝了,開始原形等畢露,最後氣的連崇禎皇帝都大罵他死有餘辜。

內閣首輔昏招頻出,一首葬送大明江山

作為內閣首輔,在一些關鍵問題上的決策往往能左右皇帝的想法。


崇禎死前才知:害死自己的人不是吳三桂、李自成,而是最信賴的人 - 天天要聞


如果只是戶部、吏部的官員出了問題還有首輔能扛,陳演自己到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位置,面對的問題也是五花八門,更何況當時的大明已經是風雨飄搖。

面對一些突發事件,他總是在眾多正確的決策中精準的選中最錯誤的那一個。最典型的就是李自成攻入山西之後劍指京城、人人自危。

有人提出調吳三桂來抵抗李自成,陳演卻否決了這個提議,各方勢力拉扯了許久,性格本就敏感多疑的崇禎皇帝也久久拿不了主意。

當他下定決心調吳三桂來拱衛京城的時候,大同已經攻陷,李自成的軍隊已經一隻腳踏入京城,此時崇禎皇帝才看清楚自己最信賴的首輔是什麼貨色。


崇禎死前才知:害死自己的人不是吳三桂、李自成,而是最信賴的人 - 天天要聞


更讓他沒想到的,自己信賴內閣首輔才幹平庸就算了,還沒有責任承擔勇氣。眼看著闖下這麼大的禍,第二天陳演居然在朝堂上提出辭職。

崇禎皇帝當著文武百官的面氣的罵他「汝一死不足蔽辜」,翻譯成大白話就是你死了我都不解恨!看得出來崇禎這是真的被氣瘋了。大同和宣城相繼淪陷,京城已經成為李自成的囊中之物。

公元1644年農曆3月18日,35歲的朱由檢拉著太子和另外兩個兒子失聲痛哭,像普通父親一樣給三個孩子換好平民的衣服,還教導他們:在路上見到做官的人,長者要稱呼老爺,年輕的要叫相公……

叮囑完這些之後他命人帶著三個兒子逃出京城,周皇后於當晚自殺,第二天凌晨朱由檢走向煤山,臨終前他憤怒的說道書:諸臣誤國誤朕......


崇禎死前才知:害死自己的人不是吳三桂、李自成,而是最信賴的人 - 天天要聞


這位年輕的皇帝不知道,到了南明小朝廷這些只會空談的大臣們依然爭吵不休,最終清軍入關、明朝徹底滅亡。後世之人根據朱由檢的經歷,總結出8個字,即實幹興邦,空談誤國。

對於此事,你有什麼不同的看法呢?

參考文獻:《明史》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美國闖大禍了?希拉里突然出山,特朗普始料未及,美盟友被徹底激怒 - 天天要聞

美國闖大禍了?希拉里突然出山,特朗普始料未及,美盟友被徹底激怒

《大西洋月刊》記者爆料美政府高層作戰計劃群聊泄密事件後,英國、加拿大、奧地利近日均對此作出回應。CNN稱,奧地利總統亞歷山大·范德貝倫表示,「美國的局勢再次說明,我們必須考慮(建立)一個強大、自信的歐洲,走自己的路,通過自身力量從戰略上確保歐洲的和平。」英國首
最後期限已至,特朗普不演了,直言用降低關稅來換取Tik Tok - 天天要聞

最後期限已至,特朗普不演了,直言用降低關稅來換取Tik Tok

商務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新聞發言人表示,中方堅決反對美方單邊對華加征關稅,反對將經貿問題政治化、武器化、工具化。商務部新聞發言人 何亞東:中美雙方經貿部門一直通過各種形式保持溝通,中方在關稅問題上的立場是一貫的,我們堅決反對美方單邊對華加征關稅,反對將經貿問題
普京內部講話曝光:願意打「百年戰爭」 - 天天要聞

普京內部講話曝光:願意打「百年戰爭」

報道稱,普京最近向俄羅斯的一批精英通報,談判進程還要花很多時間。這是記者法麗達·魯斯塔莫娃和馬克西姆·托夫凱洛在名為「法里日報」的電子新聞簡報中報道的。該新聞簡報專門報道有關克里姆林宮的消息。這兩名記者曾為《紐約時報》《每日電訊報》和《福布斯》雜誌等媒體供稿,
選購天津墓地要注意的細節 - 天天要聞

選購天津墓地要注意的細節

天津具有重要的地理意義,不少好該公墓都建於此,光是國營公墓就有十四家,公益性的有二三十家,選擇十分豐富。當然了,如果要選購的話,還是應當注意一些細節,尤其是初次購墓的客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