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8月8日,衡陽會戰宣告結束,方先覺率領10軍苦戰了47天,終於在這一天再也沒有一戰之力,率部結束了這場血戰。消息傳至蔣介石耳中,蔣介石頓時勃然大怒,當即下達了一道電令,「處決獄中的張德能」。
電令一下,舉座皆驚!方先覺率領10軍在衡陽苦戰47天,打得天昏地暗彈盡糧絕,雖然最終的結果不理想,蔣介石因此發怒也可以理解。但在這個時候,他為何要突然下令處決張德能?他在衡陽會戰的一個多月時間裡,可一直都被蔣介石關在獄中,何罪之有?
最重要的是,當初張德能入獄之時,可是足足有五位國民黨上將出面替他求情,其中不乏陳誠、白崇禧、薛岳這種軍中地位超人之人。而蔣介石當時也確實有給他們一個面子的意思,並未展露殺機,卻沒料到僅僅過去一個多月的時間,蔣介石突然就改了主意,誰求情也沒有,這是為何?
長沙危急
想要解開種種疑惑,還要從一個多月前的那場保衛長沙之戰說起。而這場保衛長沙之戰的軍事主官,正是蔣介石要電令槍決的張德能。他時任國民黨第4軍中將軍長,同時還兼任長沙警備司令,是薛岳的心腹愛將。
不得不說,薛岳對張德能是真的信任。因為當時正值長沙第四次會戰,此前薛岳對陣日軍作戰表現突出,尤其是「天爐戰法」可謂是一戰成名。但日軍接連失利的情況下,也總結出了薛岳的作戰思路,第四次進攻長沙,迫使薛岳節節敗退,張德能正是在此關鍵時刻臨危受命守長沙,被薛岳寄予厚望。
這一次的長沙之戰不容易,這一點張德能知道,薛岳心裡也清楚。最初,薛岳打算讓第10軍守長沙,但蔣介石沒同意,因為蔣介石明白薛岳的小心思,他想讓中央軍的嫡系部隊打硬仗,自己的嫡系部隊則躲起來。
蔣介石與軍閥鬥了這麼多年,奪兵權的事情沒少干,藉機削弱軍閥兵力的事情也沒少做,怎麼可能讓薛岳在自己眼皮子底下搞這種小動作。薛岳無奈,只好安排第4軍守長沙,張德能自然也就沒有別的選擇了。
與此同時,白崇禧也給出過自己的建議,勸薛岳直接放棄長沙,退至衡陽。白崇禧認為,長沙已經是孤城,如果堅持守長沙就會成為孤軍。日軍此次的攻勢很猛,兵力很足,守住長沙的希望渺茫,不如保存實力擇日再戰。
對於白崇禧的建議,薛岳當然是拒絕的,畢竟他深知蔣介石愛面子,最是反感棄城而逃的將領,反而最喜歡城在人在,城亡人亡的壯舉!薛岳自然不會與長沙共存亡,但堅守一下長沙還是能做到的,他打算先守幾天看看情況,若形勢不妙再撤不遲,屆時蔣介石也挑不出什麼毛病來。
就這樣,張德能率領第4軍進駐長沙,準備與日軍放手一搏。其實,這支第4軍的戰鬥力並不弱,絕對算是能征善戰的軍隊。而張德能呢?他也算是一位戰將,當年在北伐時期就經歷過血戰,後來長期奮戰在湘贛一帶,正是憑藉軍事能力和戰功一步步提升,這才得到薛岳的賞識,成為第4軍軍長。
迅速潰敗
而且,除了第4軍之外,還有一個暫編第54師也加入了守長沙的陣地,外加一個戰區的炮兵團,火力屬實不俗。這一戰的難點不在軍隊,反而在守長沙軍隊的人事任命和作戰配合上,因為他們一部分是薛岳麾下的嫡系部隊,一部分是戰區的炮兵部隊,還有一位上級指派的參謀長趙子立。
三個部分都想按照自己的意思作戰,這就導致了三方面配合不協調。比如,守長沙有兩個重要陣地,一個是長沙城區,一個是可以鳥瞰長沙城區的制高點嶽麓山。其中嶽麓山尤其重要,只要在這裡架設大炮,即便敵人攻入長沙城區也無法站穩腳跟,這一點在第三次長沙會戰中就已經證實了。
所以,趙子立認為應該派兩個師在湘江西岸,確保嶽麓山不失,則長沙城區無憂。但薛岳和張德能卻堅持只派一個師到湘江西岸,重點布放長沙城區。趙子立對此十分不滿,勸說張德能無果,又聯繫薛岳,薛岳竟然直言不讓趙子立管張德能的兵力部署,這件事最後不了了之。
結果,戰鬥打響以後,僅僅過去一天的時間,長沙城區的陣地就扛不住日軍的攻勢了。張德能這時候終於慌了,決定按照趙子立此前提出的方案,立刻撤兵到湘江西岸,依靠嶽麓山陣地繼續堅守,甚至收復長沙城區。
但戰場形勢瞬息萬變,豈能是你說變就變?就在張德能率先狼狽渡江熟睡之際,退守的部隊轉變為潰敗,等張德能睡醒時已經覆水難收,追著用槍打逃跑的官兵都不無法阻止他們潰逃。就這樣,兩天不到的時間,堅守數年的長沙淪陷了,張德能與趙子立一起逃了回去,張德能回去後立刻被關了起來。
薛岳聞訊大驚,自知愛將張德能恐怕有性命之憂,便放低姿態求趙子立幫忙說情,自己也在蔣介石面前替張德能說好話。張德能當時也進行了自救,向陳誠求救,趙子立則勸說白崇禧放過張德能,白崇禧因此沒有落井下石,反而寫了字條幫張德能向蔣介石求情。
執行槍決
再加上徐永昌、何成浚出面,總共5位上將一齊出面,想保住張德能的項上人頭。蔣介石給張德能定的是臨陣脫逃的死罪,卻並未立刻動手,只是將張德能關進監獄不聞不問。這種情況大家都清楚,蔣介石有心給五位上將面子,打算留張德能一命了,卻沒想到後續竟然又下令槍決張德能!
原來,長沙失守以後,蔣介石對張德能非常不滿,但沒想到方先覺在衡陽打得非常好!整整47天的苦戰,足以讓這一戰載入史冊了,雖然最終的結局可能不會是勝利,但對於非常愛面子的蔣介石而言已經足夠了。
蔣介石都已經打算好了,如果方先覺最終取勝,他就替方先覺慶功!如果方先覺在衡陽率部玉石俱焚落敗,他也會給方先覺死後殊榮,將衡陽改名先覺城,以此紀念方先覺。但蔣介石沒想到的是,方先覺戰至最後一刻並非赴死,而是因為取勝無望,心疼麾下將士的性命,選擇了率部投降!
這一下好了,蔣介石的面子和里子全丟光了,再也遏制不住暴怒的情緒,哪裡還會顧及什麼上將的面子。無處發泄怒火的蔣介石,將所有怒火都傾瀉到張德能身上,如果張德能當初多堅持幾天,衡陽之戰未必是這個結果,終於是忍無可忍之下,一紙電令要了張德能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