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稱「東北王」的張作霖,名氣很大,實力不俗,是一位能與蔣介石掰手腕的強人。但在東北軍之中,還有一位號稱「2號人物」的存在,他的名字叫張作相。張作相與張作霖的名字僅一字之差,按照中國人起名的習慣,他們的名字看起來像是親兄弟,但事實上卻沒有半點血緣關係。
2號人物成長記
張作相出身貧苦,家裡人靠種地為生,勉強供他讀了三年私塾,就再也無法維持下去,張作相只好離開私塾種地。只是張作相此時已經讀書識字,增長了見識,便再也不肯一生務農,最終決定離鄉謀生。
來到北鎮桑林子一帶時,恰逢張作霖在此地組織保險隊,名義上是保護一方百姓安全,實則是利用手中的火器對抗土匪,收取當地百姓的「保護費」。張作霖心狠手辣卻沒有文化,張作相畢竟讀過三年私塾,加入保險隊後立刻得到了張作霖的器重。
張作霖是綠林習氣,見張作相的名字與自己的名字宛如兄弟,便性情的與他結拜。張作相從此以後與張作霖產生羈絆,兩人共同進退,自己的才華得到了充分發揮的舞台。而且,在一次作戰不利時,張作霖陷入了敵人重圍,張作相不顧個人安危,毅然重返槍林彈雨中,將張作霖給救了出來,兩人的情誼從此更深。
張作相憑藉自己與張作霖過命的交情,以及自身的能力,在張作霖麾下不斷成長,終於成為大家口中所說的「東北軍2號人物」,也有人稱他一聲「輔帥」。僅僅從這樣的稱謂來看,就足以感受到張作相在東北軍中的威望,而這樣的威望背後,絕不僅僅是他與張作霖的關係,還有他的睿智。
筆者對軍閥人物的評價,往往是梟雄、狠辣、貪婪、自私、強大,但「睿智」這樣的評價卻比較少,張作相算是其中一個。為何稱張作相睿智?因為他雖然在東北軍的地位高,但他卻不貪婪,先後婉拒了擔任黑龍江督軍、熱河督統等要職,直到吉林督軍孫烈臣病故,這才挑起了管理吉林的擔子。
張作相管理吉林時期,吉林的發展有目共睹,他先後辦了三件大事。張作相到任第一件事,就是在吉林全面禁煙,他對吸食大煙深惡痛絕,力度空前,成效也很顯著。第二件事,他開創了吉林高等教育的先河,創辦了吉林省立大學,為吉林今天的教育成就奠定了基礎。
第三件事,張作相主持修築奉海鐵路。正所謂要致富先修路,可見便捷的交通對一個地區發展的重要性。而且,在鐵路帶來的利益背後,是日寇的虎視眈眈和強烈阻撓,但這些都沒能阻礙張作相的腳步(當然,這背後自然也少不了張作霖的支持,對日寇在華利益起到了遏製作用)。
所以,從張作相的這些舉動來看,他與許多軍閥不太一樣,是一個有家國情懷之人,對人民也不僅僅是盤剝,這一點在抗日戰爭時期得到了充分的體現。他對於晚清簽訂的條約是不認的,對日寇想染指吉林經濟是排斥的。
張作相有大局觀,即便是郭松齡失敗以後,大家都嚷嚷著要滅掉郭部所有官兵,張作相都沒有同意,堅持網開一面,留下這些將士的性命,為奉軍保留了實力。可能這時有人疑惑,張作相的所作所為,不都是在保護自身利益嗎?說來說去也沒跳出東北軍的範疇。
兒子在八路軍當司令
其實不然,張作相的這種睿智和情懷,還體現在自己的兒子張廷樞身上。張廷樞自幼就有較好的生活條件,比起他父親來,不知道要好多少倍。張廷樞自幼接受良好的教育,因為父親的地位,在東北的人脈圈子也都屬於上層。
張廷樞在「東三省講武堂」讀書期間,與張學良是同學,兩人繼承了父親之間的兄弟情,關係自然不一般。張作霖死後,張作相更是力挺張學良接手東北軍,張廷樞自然也受到張學良的重任。只不過,張廷樞和父親一樣,雖然一直在東北軍,但自幼有愛國思想,長大以後也註定了愛國立場。
張廷樞主張抗日,對蔣介石下達的不抵抗命令十分抵觸。他擔任112師中將師長期間,率部與日寇血戰,經常連續數日不睡,堅持指揮作戰。儘管最後的傷亡很大,戰果也不理想,但他的抗日決心卻充分展現了出來。
在這樣的情況下,張作相很支持兒子,但因為蔣介石的態度,張廷樞可以說是抗日無門。於是,張作相決定讓張廷樞加入我軍繼續抗日,而張廷樞則毅然向張學良遞交了辭呈,雖然張學良百般挽留,張廷樞仍執意不從:「如果東北軍抗日,我明天就回去報道!」
當時,與張廷樞一起遞交辭呈的還有四位東北軍的軍官,可見當時軍中對蔣介石不抵抗命令的反對之人並不在少數。張做出對此並未阻攔,還將張廷樞送入了我軍,讓他在八路軍中繼續實現抗日願望。
張學良改旗易幟,被蔣介石騙去南京軟禁以後,張廷樞心急如焚,四處奔波,最終還是沒能救出張學良,轉而將全身心投身到抗日事業中,開始四處集結東北軍中下級軍官,組織他們抗日。在此期間,張廷樞見到了周恩來,在周恩來的鼎力支持下,順利組建「八路軍第一游擊縱隊」,由張廷樞出任司令員。
此後,張廷樞率部四處征戰,將「八路軍第一游擊縱隊」發展壯大。幾年征戰下來,導致病體纏身,張廷樞先到抗大學習,又療養身體,一直到抗戰勝利。這個時候,蔣介石陰謀內戰,企圖拉攏張廷樞,利用他在東北軍舊部中的影響力,讓他擔任「東北行營中將高參」,並許以榮華富貴。
張廷樞本身就對蔣介石不抵抗政策反感,更因為蔣介石軟禁張學良而憤憤不平,此刻接到蔣介石拋來的橄欖枝,立刻就明白了他的企圖,堅決不肯上任,讓蔣介石非常尷尬。遺憾的是,張作相父子相繼因病死於1949年,都沒能看到新中國成立的那一天,但他們的這份民族情懷值得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