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經緯》:從一根纖維談紡織品如何塑造世界

2024年09月01日22:33:06 歷史 1078
《文明的經緯》:從一根纖維談紡織品如何塑造世界 - 天天要聞

《文明的經緯:紡織品如何塑造世界》

[美]弗吉尼亞·波斯特雷爾 著 張潔 譯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美國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收藏了一塊由金線織成的蒙古織物,這件織物將伊朗獅身鷹首獸的圖案和中國祥雲的圖案結合在一起,獅子的翅膀上就是中國的祥雲。深棕色的絲綢上金線把金屬固定在紙質底面上,再縫合織出圖案,這是中國發明的一種針織技術。而織這塊圖案用到的另一種被稱為「彩花細錦緞」的織法,則起源於伊朗。

這種融合交流,讓短期內,中國、中東、馬穆魯克和盧卡的絲綢都出現了這種國際化的裝飾風格。但是在文化交融的背後,是蒙古人通過對紡織品的壟斷從而展示絕對的強權,蒙古人劫掠城市,但格外重視工匠,比如他們橫掃阿富汗赫拉特城後,將一千多名懂得金線針織的織布工,轉移到現在新疆地區。而打下撒馬爾罕後,蒙古人將來自撒馬爾罕的織布工運送到現北京附近的洗馬林,將中國的織布工移到了撒馬爾罕。這樣野蠻生硬的遷徙,只為了供給統治階級足夠的針織品,那些各國的工匠被遷走被「圈養」著,蒙古統治者將本土產品與舶來品混用,在蒙古包帳篷中,外牆是白色的傳統毛氈,而內襯則是被征服的國家所擁有的獨特的紡織品,這種混合彰顯了蒙古作為征服者的榮譽。

人類從原始社會的一片樹葉到由針織物匯聚成的文明,紡織品的發展也是文明的發展。紡織品從解決實際生活問題到提升人類對美的理解、對美的享受。從古埃及的羊毛到中國的絲綢,美國獨立學者、專欄作家弗吉尼亞·波斯特雷爾精妙地述說了布匹貿易如何塑造古代社會、紡織業如何推動社會革新。在她的著作《文明的經緯:紡織品如何塑造世界》中,她通過考古、經濟和科學技術的研究成果以及親身實踐和深入訪談,為讀者帶來對紡織歷史的全新認識。這本書向我們展示了一件件普通布匹背後的非凡故事。豐富的圖文資料使得每一頁都生動有趣,作者弗吉尼亞·波斯特雷爾不僅只講述西方的故事,而是立足於全球視野,將東方有關紡織的歷史也囊括在書中。

蒙古的統治之後,書中的中國部分,元末農民起義朱元璋脫穎而出,建立了明朝。朱元璋在推翻蒙古人統治掃平其他競爭者後,首先要做的就是恢復他理想中的「傳統秩序」。他開始制定上到皇帝下到百姓的服飾規範,用紡織品為社會等級制定標準,將貴族與平民區分開,將官員的等級區分開,將老百姓按照儒家等級制度區分開。

平民的等級按照:士、農、工、商分為四級,其中規範了各等級的衣服面料、顏色、袖子長度、頭飾、珠寶和刺繡圖案。這些規則限制的並非服裝的款式,而是限制紡織品的類型,比如平民禁止穿著絲綢、緞紋或錦緞。雖然洪武十四年(1381年),出於皇帝對農民的好感,放寬了對農民的服裝限制,允許農民穿著絲綢、紗羅和錦布。但如果這個農民家庭有人從事商業活動,那就必須按照商人這一檔來穿著,不可能穿絲綢等高級布料。通過對穿著的規定,實現對國家的控制,並且塑造明朝的道德基礎。

在明朝近三個世紀的統治里,這些服飾規定基本上沒變,但人們對於這套制度的敬畏也隨著朱元璋的死去,以及時間越來越久被人們逐漸遺棄。明朝的服飾制度的核心是儒家秩序理念,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商業的發展,違反服裝規定的行為也在增加,富有的平民開始穿著貴族階層的面料與款式,貴族階層則追求著更為高端奢侈的紡織品或者紡織技法。

歷史學家陳步雲提到,雖然明朝的普通人無視服飾的制度,但矛盾的是他們並不是要藉此推翻儒家的秩序階級之分,反而是競相穿上國家權力認可的那些高級服飾,藉此讓自己與皇帝的統治權力有了關聯。

在日本,明朝與同時期的江戶時代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德川幕府建立了自己的一套受到儒家思想啟發的等級制度,並制定了與之匹配的規定,但這些法律不斷遭到蔑視,並且經過了多次的修改,削弱了其權威性。

江戶時代的日本,雖然城市工匠和商人被歸類為地位低下的「町人」,當他們富有後並沒有模仿所謂的上層階級,而是發明了新的裝飾圖案與穿戴方式,規避了限制,並形成了一種獨特的品位。法律禁止他們使用扎染出的圖案,他們就手繪絲綢。不被允許穿著鮮艷的顏色,他們就保持最外層衣服的樸素,而將奢華的衣服藏在內襯中,形成了一種被稱為「粋」的審美品位,將美濃縮在細節中,避開了階級的制約。

在朱元璋的同時代,絲綢之路的另一端,義大利諸商業共和國也開始對紡織品、服裝和裝飾採取限制。從1300年到1500年,義大利城邦頒布了300多條不同的禁奢法令。比如帕多瓦限制婦女只能擁有兩條絲綢連衣裙,博洛尼亞對佩戴鍍金銀紐扣的人罰款,威尼斯禁止法國時裝,佛羅倫薩規定死者下葬時所穿的衣服只能是內襯亞麻布的素色衣服。在以商人為統治者的城邦里,規則更關注的是遏制普遍的鋪張浪費,而不是等級制度。奢華會破壞宣揚禁欲主義基督教,以及傳統商人推崇的節儉,當然也是為了在以財富為核心價值的社會,讓人們約束自我,控制自己的慾望,用這種方式尋求宗教與社會發展的和諧。

紡織品本身並沒有價值,而人類不同文明賦予了紡織品與其文明相匹配的價值,這才讓紡織品生出了經濟、權力、道德、時尚等等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價值體驗。作者從一根纖維開始講起,在全球的視角下,看看紡織品如何深入各種文明與人們的社會生活,是如何塑造我們的世界的。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岳飛手下使槍的大將 - 天天要聞

岳飛手下使槍的大將

岳飛是精忠大帥,手下名將雲集。在小說中,高寵應該屬於第一位的。除了高寵外,還有陸文龍等人。下面盤點一下使槍的幾員大將。第一名高寵:高寵的武器裝備,單說這鏨金虎頭槍。就有碗口那麼粗細,不管什麼碗,槍都很厲害。如此重量的大槍,能舉起來。
毛澤東對柳亞子與黃炎培的評價 - 天天要聞

毛澤東對柳亞子與黃炎培的評價

毛澤東對柳亞子的評價十分深刻且飽含敬意。一方面,稱讚柳亞子是堅定的民主主義戰士,詩詞充滿革命激情與愛國情懷,在中國民主革命時期始終站在進步立場,為國家和民族解放積極奔走呼號。
吳晗:「九千歲」魏忠賢 - 天天要聞

吳晗:「九千歲」魏忠賢

一 生祠替活人蓋祠堂叫作生祠,大概是從那一個時代父母官「自動」請老百姓替他立長生祿位而擴大之的。單有牌位不過癮,進一步而有畫像,後來連畫像也不夠格了,進而為塑像。
各省名將系列:河南省22位名將! - 天天要聞

各省名將系列:河南省22位名將!

閱讀本文前,各位官人,對小女子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私信我呦。河南是夏、商、周三代文明的核心區,三代文明奠定了中華文明綿延不斷發展的基礎。河南地處中原大地,先後有20多個朝代200多位帝王在河南建都興業。
葛兆光: 中國曾有四次全球化機會,均遺憾錯過 - 天天要聞

葛兆光: 中國曾有四次全球化機會,均遺憾錯過

「兩千多年來,隨著對外交流、國際處境變化、帝國疆域的移動,中國其實有四次改變傳統天下觀或者世界觀的機會,可以使「中國走出中國,重新打開眼界、認識世界」。可是出於種種原因,很遺憾最終都沒有改變中國認識世界的舊有觀念。」傳統中國認識世界的道路是
金國滅亡視角:民婦私藏6斗黃豆,被官吏當街杖斃 - 天天要聞

金國滅亡視角:民婦私藏6斗黃豆,被官吏當街杖斃

願做太平犬,不當亂世人,王朝崩潰之際,最苦的是老百姓,他們沒有選擇,只有承受痛苦的份。金國滅亡之際,開封城老百姓的痛苦,難以言表。1115年,阿骨打建立金國,10年滅遼2年亡宋,拿下中原。金國進入中原,也進行漢化改革,變成中原王朝,並在金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