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徐向前被人稱為徐總,毛主席:軍中只有三位可稱「總」!

2024年08月31日17:32:04 歷史 1475

聲明:本文內容均是根據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的原創內容,在今日頭條全網首發72小時,文章中有5秒免費廣告可增加創作收益,感謝各位看官點擊支持原創,文末已標註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

誰不想當將軍呀?誰不想被人稱一聲"總"呀?可在咱們軍中,這個"總"可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叫的。你猜怎麼著?1948年那會兒,咱們的徐向前元帥差點兒就被叫成"徐總"了。結果呢?毛主席一個眼神兒就給瞪回去了。這是咋回事兒呢?今天咱們就來嘮嘮這個有意思的故事。

1948年,徐向前被人稱為徐總,毛主席:軍中只有三位可稱「總」! - 天天要聞

話說1948年,咱們解放軍正準備打太原這麼一仗。毛主席一拍板,把徐向前同志任命為太原戰役總前委書記。徐向前同志二話不說,擼起袖子就開始干。他日夜兼程,絞盡腦汁,終於拿出了一份漂亮的作戰計劃。

徐向前興沖沖地把這份計劃電報給了毛主席。毛主席的秘書葉子龍看到電報,嘴一張就來了句:"徐總的計劃真是妙啊!"誰知這話剛出口,毛主席的眉頭就皺了起來。

毛主席說話了:"葉子龍同志啊,咱們軍中可不能隨便叫'總'。只有三位同志才能被稱為'總',那就是朱總、賀總和彭總。"

1948年,徐向前被人稱為徐總,毛主席:軍中只有三位可稱「總」! - 天天要聞

葉子龍一聽,心裡咯噔一下,趕緊問為啥。毛主席慢悠悠地說道:"這個'總'啊,可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叫的。只有那些一手創建過基石部隊的人,才有資格被稱為'總'。"

這下可把葉子龍給整懵了,啥叫"基石部隊"啊?毛主席看出了他的疑惑,笑呵呵地說:"來來來,我給你講講這三位'總'的故事。"

咱們先說說賀龍同志,這位爺可是個狠角色。1917年12月,賀龍在湖南石門和慈利交界的兩水井地區幹了一件大事。你猜他怎麼著?就拿兩把菜刀,愣是從敵人手裡搶了兩支步槍!這還不算完,他又掏腰包買了一支馬槍。

1948年,徐向前被人稱為徐總,毛主席:軍中只有三位可稱「總」! - 天天要聞

就這麼三支槍,賀龍召集了18個好漢,趁著夜色偷偷摸進敵營,一頓亂砍亂打,又繳獲了一批武器。就這樣,賀龍的隊伍越來越大,最後成了威風凜凜的紅二軍團。

再說說朱德同志,這位老總可是從警察廳長干起的。

1922年1月,朱德還在雲南當警務處處長兼省會警察廳長呢。可沒過多久,這位爺就辭職了,跑到歐洲去尋找真理去了。

1922年10月,朱德在德國碰上了周恩來,就這麼稀里糊塗地入了黨。

1948年,徐向前被人稱為徐總,毛主席:軍中只有三位可稱「總」! - 天天要聞

1927年,朱德參加了南昌起義。起義失敗後,朱德帶著一幫散兵游勇,東躲西藏,慢慢把隊伍壯大起來。

後來他帶著這支隊伍上了井岡山,和毛澤東的隊伍會合,兩支隊伍合併成了紅四軍。就這麼著,朱德老總被大家親切地稱為"朱老總",還有人管他叫"紅軍之父"呢。

最後說說彭德懷同志,1928年7月,彭德懷帶著湘軍獨立第五師第一團,在平江搞了一次起義。這次起義可不得了,起義的隊伍直接改名叫紅五軍,還在湘鄂贛一帶開創了革命根據地。後來彭德懷也帶著隊伍上了井岡山,和紅四軍會師。

1948年,徐向前被人稱為徐總,毛主席:軍中只有三位可稱「總」! - 天天要聞

毛主席說完,葉子龍恍然大悟。原來這"總"字,是要有真本事的!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叫的。

說起這個"總"字,還真有意思。你看徐向前,大家都管他叫"徐帥",可就是不叫"徐總"。葉劍英、聶榮臻這些元帥也是,大家叫他們"葉帥"、"聶帥",就是不叫"葉總"、"聶總"。倒是有些人民群眾,喜歡叫"陳總"、"林總",可在軍中,這種叫法可不多見。

回過頭來說那個太原戰役,徐向前同志雖然沒被叫成"總",可他的本事可一點不比那三位"總"差。你瞧瞧,人家制定的作戰計劃,那叫一個天衣無縫。毛主席看了都連連點頭,直說好。

1948年,徐向前被人稱為徐總,毛主席:軍中只有三位可稱「總」! - 天天要聞

這麼一來,徐向前的威信在軍中可是蹭蹭往上漲。雖然大家不叫他"徐總",可"徐帥"這個稱呼,那也是響噹噹的。你想啊,能被毛主席親自任命為太原戰役總前委書記,這本身就說明徐向前的能力有多強。

說到這兒,咱們不得不感嘆一下,咱們的開國元帥們,一個個都是有真本事的人。你看賀龍,就拿兩把菜刀就敢去搶槍,這膽量,這魄力,不服不行啊!再看朱德,從警察廳長到共產黨員,再到紅軍統帥,這經歷,簡直就是傳奇。還有彭德懷,一次起義就開創了革命根據地,這本事,誰能不佩服?

這麼一想,毛主席定下這個規矩也是有道理的。"總"這個稱呼,確實得有分量。你得有真本事,得有大貢獻,才配得上這個稱呼。這不僅是對這些將領的尊重,也是對他們功績的肯定。

1948年,徐向前被人稱為徐總,毛主席:軍中只有三位可稱「總」! - 天天要聞

其實這個稱呼的事兒,也反映出咱們軍隊的一個特點。那就是嚴格的等級制度和明確的尊卑有序。在軍隊里,每個人的稱呼都是有講究的。這不僅僅是一個稱呼的問題,更是一種組織紀律和文化傳統。

如果人人都叫"總",那這個"總"還有什麼分量?就像現在社會上,動不動就叫"總",搞得人分不清誰是真總誰是假總。但在軍隊里,這個稱呼可是實打實的,有分量的。

這個故事給我們的啟示可不少,首先它告訴我們,真正的本事是藏不住的。無論你叫"總"還是叫"帥",只要你有真本事,就一定會得到認可。

1948年,徐向前被人稱為徐總,毛主席:軍中只有三位可稱「總」! - 天天要聞

其次它也告訴我們,不要太在意表面的稱呼,重要的是實際的貢獻。

再者規矩是很重要的,但規矩的背後更重要的是精神。

毛主席定下這個規矩,不是為了區分誰高誰低,而是為了表達對那些為革命事業做出巨大貢獻的同志的尊重。這種精神,才是我們應該學習的。

回顧歷史,我們不難發現,正是因為有這樣一批嚴謹務實、能打硬仗的將領,我們的革命事業才能取得最後的勝利。無論是朱德、賀龍、彭德懷這些被稱為"總"的將領,還是徐向前這樣的"帥",他們都為我們的國家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1948年,徐向前被人稱為徐總,毛主席:軍中只有三位可稱「總」! - 天天要聞

最後讓我們再次向這些為國家和人民做出巨大貢獻的將領們致敬,無論是被稱為"總"的,還是被稱為"帥"的,他們都是我們民族的英雄,都值得我們永遠銘記和尊敬。他們的事迹,他們的精神,將永遠激勵著我們前進。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廣州一棵千年荔枝樹時隔4年再次結果!預估樹齡1024歲 - 天天要聞

廣州一棵千年荔枝樹時隔4年再次結果!預估樹齡1024歲

隨著氣溫攀升,嶺南大地處處荔枝飄香。這幾天,廣州一棵千年古荔為廣州最古老的荔枝樹,時隔數年後再結碩果,這一罕見的景象吸引了周邊村民前來拍照觀賞。千年古荔位於廣州黃埔玉岩書院,為一級古樹,據估測迄今有1024歲,這個年齡對於具有2200多年悠久歷史的廣州來說,可謂見證了城市半部的歷史,承載著市民對嶺南佳果的記...
長知識!古代中國的「計程車」如何工作? - 天天要聞

長知識!古代中國的「計程車」如何工作?

原標題:古代中國的「計程車」如何工作?(文物有話說)中國科學技術館展出的記里鼓車復原模型。中國科學技術館供圖張蔭麟復原《宋史》記載的記里鼓車齒輪裝置圖。中國科學技術館供圖計程車是現代生活中常用的交通工具,主要通過記錄行車裡程計算費用,因此也
3個被史書隱藏的真相:夏侯惇0勝仗卻成曹魏第一大將? - 天天要聞

3個被史書隱藏的真相:夏侯惇0勝仗卻成曹魏第一大將?

在三國群雄逐鹿的璀璨星河中,夏侯惇的名字似乎總帶著一絲微妙的光芒。當五子良將馳騁沙場、威震敵膽時,這位曹魏元勛的軍事履歷上卻難覓耀眼的勝績。史書冷峻的筆墨下,一個令人費解的謎題浮出水面:一位鮮有戰功的將領,為何能登上曹魏權力之巔,成為曹操時
明朝張七姐:一代皇后被廢,滿朝文武無一人為她發聲 - 天天要聞

明朝張七姐:一代皇后被廢,滿朝文武無一人為她發聲

作者:青燈雖然說皇帝後宮那些事,都是皇帝自己的家務事,可是自古以來,都是天下大事,都要放在朝堂上辨一辯。特別是在明朝,皇帝娶什麼樣的嬪妃,立後還是廢后,朝堂上的文武大臣,勢必要鬧上一場。可偏偏有這麼一位皇后,她被廢黜的時候,滿朝文武無一人說
楊六郎與肅寧地名的傳說 - 天天要聞

楊六郎與肅寧地名的傳說

地名故事:楊六郎與肅寧 不少人聽說過「劉秀夜走三陽」的傳說。三陽指的是饒陽、宰陽、高陽三座縣城。饒陽、高陽人們都知道,宰陽在現在的地圖上找不到了。其實宰陽就是現在的肅寧。 相傳楊六郎與遼國交戰在宰陽東紮下營寨,每日親自監督訓練牤牛,準備用牤